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考试那些事儿

字体:
—2022—
12/04
07:59:00
2022-12-04 07:59:00 来源:浙江宣传

  近期,与2023届毕业生息息相关的国考、四六级等考试相继宣布延期举行。距离全国研究生考试时间也不远了,尽管多个省市发布了考研的温馨提示,“考研党”也仍忧心忡忡,“会不会延期”的话题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掀起不小波澜。

  这届“00后”大学生着实有点苦,居家上网课、学校封校,生活学习节奏被猝不及防的意外打乱。大家本来就有身心压力,就业升学的路上再碰到一些不确定的变数,更显得焦灼不安。

  疫情防控迎来新形势,国家所要做的努力就是进一步把疫情对大家的影响降到最低点,让社会的各个齿轮更加精准地咬合联动起来。大船行至登岸前,更要提防可能出现的险滩、激流,绝不让任何一个群体落水。毕业生群体、年轻人群体尤其需要关注与呵护。

  一

  人社部有关数据显示,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规模和数量都将创历史新高。

  千万人挤进就业市场,考公考研的“赶考”一族更是“卷”到了天际。今年国考报名人数达到250余万,为近十年最多的一次,平均60个人抢一个职位。考研人数超过500万,但计划录取人数仅110万。

  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摆在“00后”毕业生面前的,无论是考公还是考研,每条路都很拥挤,面对就业升学的严冬,以及不太确定的外部环境,备考的煎熬可想而知。

  有同学在微博上说,“考试时间另行通知,设定的倒计时没了,铆足的那口气也泄了。”“疫情形势变化莫测,自己计划和预期不得不一改再改、一变再变。”甚至有同学说,“考公考研的毕业生都是小群体,大家的诉求不受重视、不被关注。”

  很多人的焦急和顾虑,来自于缺乏足够的确定性。比如有的地区、学校还在封控,考生能不能及时返回报考点还是问题;有的地方自行制定隔离政策,考期的临时变动增加了经济成本、时间成本;有考生担心身体健康,考试还没结束就被带去隔离。借考困难、交通不畅、隔离费用不低,对考生们来说都是现存的难题。

  事实上,毕业生们有情绪波动、愤懑吐槽也可以理解。无论哪场考试,都是重要关口,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件“人生大事”。毕竟这个时代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找到实现梦想的舞台,考试是改变命运最行之有效的通道之一。

  1000多万毕业生,700多万“赶考族”不是一个小群体。无疑,就业升学关乎个人手中的饭碗,关乎社会大局的稳定,这对国家来说也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二

  疫情背景下,确保考生应考尽考,这是态度也是温度。

  近日,国务院召开座谈会就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作了要求,各地也因时因势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了调整。随着考试时间临近,像国考研考这样的全国性考试如何组织、如何确保安全、如何维护公平,就显得十分重要。

  考生诉求的背后,实质是各地防疫措施怎么优化调整。对于考生而言,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考前温馨提示”,更需要能安心进入考场考试的具体方案。

  面对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任务,考卷不仅发给学生,更发给了各级管理部门。

  考期临近,相关部门应该为考生守住一张安静的书桌进行复习,更要在不影响防疫大局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大家顺利参加考试。

  在考试之前,应紧密关切考生的相关需求,做好保障工作。沉默和拖延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尽可能早地给考生确定的信号,将考情部署开诚布公,让考生安下心来。少一些模棱两可的冰冷提示,多一些具体可行的应对方法,尽可能地解除考生的后顾之忧。

  笔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就有不少考生提出,希望考试动态可以尽可能提早公布,为大家留出弹性时间进行规划和应对。比如,有考生提出,“希望早点通知,因为异地考研还得提前回去隔离”;也有人呼吁,“允许考生异地借考”。

  去年的研究生考试,浙江制定“一地一方案”,特殊考生“一类一方案”,特别是针对约400名因隔离滞留考生开展全国首次跨省借考,获网友一致好评。

  考试真正来临时,则要制定好一套科学精准的考试防疫工作方案,强化落实各项防疫举措。提前把底子摸清楚,有多少人参考,考生的健康状况怎么样,特殊考生有多少,要做到“一盘清”,同时做好考点、考场的环境消杀等,切实保障考生和考务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对于这些特殊情况的调度和安排等,各地的方案就要尽可能地分类分细。该启动机制的要尽早衔接启动,不能因为防疫政策的临时变动,让考生束手无策、投考无门。

  三

  应考尽考也是一张民生答卷。病毒怎么防,考试怎么考,两者不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要统筹起来考量。

  需要研判的是,在形势不够明朗的情况下,让这么多人流动起来,会不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需要考量的是,因为考试延期使“百米冲刺”变成“千米长跑”,会不会引发就业结构的改变,影响总体就业的成色和水平。

  不过,必须相信,疫情发展到今天,各个领域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无论有关部门作出什么样的决策,都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为考生着想:

  如何快速作出响应,第一时间让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如何从人民利益出发,从大局出发,将防疫的一颗颗棋子落入全国的“一盘棋”中;如何做好物资储备、应急准备,以不变应万变;如何细化社会民生的各个方面,不让任何一个群体因为疫情掉队……这些问题都是当务之急。

  公平是底线,安全也是底线,要将教育、卫健、公安、交通、通信等各部门联动起来,将社会资源调动起来,为“赶考族”保驾护航。

  四

  越是船到中流、波浪滔滔越要保持定力、勇往直前,这是对每个人意志的考验,也是对全社会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耐力的考验。

  笔者不禁想起80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抗战期间,全国108所高校中有52所内迁大后方,各院校招生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地进行,无数青年学子千里跋涉来到西南大后方求学考试。在敌机的密集轰炸中、在狭窄黑暗的防空洞中,大家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线完成了高考。

  有人回忆,考试进行时如遇到敌军飞机来袭则立即中断,由老师带领考生安全、迅速地进入防空洞躲避。待警报解除,老师会给考生们换发另一套试卷,考试继续。他们中的很多人就这样考进了西南联大,后来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国之栋梁。

  80多年前要跑赢警报、跑赢炮弹,今天则是跑赢自己、跑赢疫情。

  植物学里有一种“春化作用”,指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发芽生长。在这个特殊时期,所有考生、整个社会,都应该将之当作特别的“春化阶段”——忍受“低温”,正是为了更好地开花、结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