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八条”和“七部委文件”的重压下,火爆多年的杭州房地产市场如今一片萧条,传闻纷起。
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杭州的房地产市场似乎和上海、北京等大都市的地位不可相比,但是,作为最早实行土地储备制度、最早运用税费等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的城市,杭州房地产市场素有全国房地产晴雨表之称。它的动向,对全国常常具有一定前瞻意义。
目前,这个被不少人认为是国内发育最成熟的楼市正在调控的阵痛中,观望,博弈,僵持。它所呈现的高位运行状态究竟还能在一系列的组合拳下支撑多久?
安居是一个遥远的梦吗?
中介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吗
悲观的信息
据统计,2005年一季度,杭州六城区商品房实际预售套数和面积分别同比去年上升50.7%和46.8%。商品住宅预售平均价格为6241.7元/ M2,同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0.6%。一季度二手房住宅平均成交价格6571.88元/ M2,同比去年四季度上涨了4.08%。在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引导下,杭州市区房地产市场运行基本平稳。
4月以来市场变化明显。增量房市场每周成交呈下降趋势。4月4日至5月14日(不包括五一假期),杭州老城区商品住宅成交每天30套,比3月份每天商品住宅成交81套明显下降。有的新楼盘成交量只有从前的20-50%。二手房办证过户明显增加。4月4日至5月14日(不包括五一假期),杭州老城区每天二手房办证过户73.9套,比三月份的45.4套上升62.7%。与此同时,投资或投机性住宅需求明显减少。二手房市场挂牌量在4月份明显增加,但市场观望气氛渐浓,接盘者不多,市场交易出现下滑。部分中介公司4月份成交量为3月的60%左右,有的甚至跌到20%。有的中介经纪人两个月来一笔业务都没有。同时,市场出现部分房源挂牌价格回落。
有的开发商称,现在不少开发商是靠前些年的积累再硬撑。调控如果时间拉长到一定程度,不少企业就会出现资金回笼困难的问题,关门倒闭的案例将会出现。
几个故事的解读
最近杭州楼市有四个故事受到广泛关注:一,一家房地产企业因为反复预订号子涉嫌违规受到查处。杭州金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为在商品房网上备案系统单套、多套超两次以上预定累计次数均排上"诚信档案"榜之首,被有关部门停止销售经营,一名违规销售人员被取消从业资格,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二,某房产中介公司老总卷走了客户200万,已被刑拘。三,一新楼盘推出买房送车,实际是变相打折,结果乏人问津。四,一些小开发商正在纷纷出售自己的股权,可能资金已经出现问题。
宋都集团执行总裁王益平对此解读说,第一个故事,有开发商涉嫌“惜售”,“惜售”、“销控”一般发生在房产形势好的时候。第二个故事在前些年也曾发生,说明中介行业龙蛇混杂,资金量大,需要加大监管力度。第三个故事属开发商营销策略,据了解,该送车房是一批全部朝北的大户型房子。杭州楼市多年来一直存在“买房送空调”之类相似现象。其实是对购房心理的一种把握。第四个信息已不是新闻,在前两年国家开始调控房地产时,杭州市场上就开始出现不少类似现象:小开发商无力支撑而投入大企业门下,或是联合开发,或是被兼并。有的开发商将帐下项目全部卖光。有的开发商因为从银行贷不到款,就拿土地去典当以获取资金。这预示着房地产业的整合将会不断出现,调控将考验企业以及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实力。而且很多企业的股权整合是该企业发展壮大的战略步骤,和国家政策环境没有必然的关系。
据了解,有一些开发商认为,目前这种形势下,不适宜开盘销售,越是“抛盘”,越会加速人们的恐慌心理。中国的购房人群普遍心理是“买涨不买跌”。因此有一些开发商推迟了开盘的时间,“以观后效”。据传闻,在中国的有些地方,一些高档楼盘开发商被当地政府告诫,目前不要开盘,因为一开盘就会拉高该地块商品房销售的均价,“逆潮流而动”。
旧故事和新故事,体现出各种势力对市场信息的干预和操控,让市场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城市上空处处可见楼盘的广告,见证了许多次市场风云的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