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产新政“组合拳”的出击,昔日名噪一时的温州炒房团如今去向何方?他们被套牢了吗?还是已经早早脱身?抑或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有“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温州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投资的风向标,他们朴素的市场直觉常常比任何高深的经济学理论分析都更具敏感性,温州资金指向哪里,财富神话就会在哪里上演。过去的一幕幕不断强化着人们对温州炒家的追随心理,使得温州炒房团的去向成为资本市场上最引人关注的热点。
以三种方式规避风险
35岁的林女士是温州最早的“太太购房团”成员,她在鼎盛时期手上一度握有全国各地20多套房子。但是从去年开始,她就陆续抛出。目前,她手上还剩下温州的一套200多平米的豪宅、上海浦东一套160平米的高档公寓、杭州的一套万元房以及镇江一套150平方米的公寓。
林女士告诉记者,其他的道理她不懂,但是不管是谁买到房子就发财这种事情决不会持久,当所有的人都去买房子作投资的时候,就是危险最大的时候,这种危险可能是市场出现逆转产生泡沫,也可能是政策上的变动带来的风险。“现在果然被我说中了吧?”林女士得意地说。
她一点儿也不为自己手上的“尾楼”担心。“除了温州的自住房,上海、杭州的房子可以算投资但也完全可以自住,看将来小孩到哪里上学再说,镇江的房子当初买的时候就只有1000多元一平方米,起点实在太低,也就是个成本价,考虑作长线投资,慢慢来不着急。”
记者接触到的不少温州人,都是很早就投身楼市,但也非常注意规避风险。有一些人采取的是“短平快”的策略_看中某个楼盘有升值潜力,立即投入,时间放不长就抛出,尽管赚得不多,但是由于购买多套,量比较大,获利也颇客观,最关键是时间不长就回笼资金,能及时躲避风险。
在记者的调查中,当年通过投资房产获利不菲的人群也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判断。一种认为中国的房地产肯定要崩盘。这批人一般已经将自己手上的房子全部卖光,正在探寻另外的投资方向;第二种认为尽管目前遭遇政策打击,但是从长远看房子还是最好的投资方向。这些人目前有不少“潜水”到二三线城市,在这些楼市还未培育起来、受政策影响不大的地方进行长线投资;第三种认为通过调控只会使楼市更加健康,更加健康的意思就是好的楼盘的高品质和不好楼盘的低品质都会得到凸显,而不是象过去那样不管好坏楼价统统上涨。他们认为楼市照样有升值空间,关键看操作者的眼光。这批人目前是按兵不动,伺机待发。
总体上说,温州炒房团如今是很难组织起来了。对房地产的投入依然有,但是谨慎又谨慎,小心又小心。在1998年就卖掉自己的住房去租房住,筹集资金到上海投身房地产的刘先生近日遇到“好事”,有开发商向他借一笔巨额资金,用于楼盘开发的周转,在过去,这是很好的赚钱机会,但是刘先生反复考察该项目后,还是大大削减了资金额,只是出于人情出借了一部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