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战略“转向”
改变浙江国有经济不合理的布局与不对称的结构,一个关键的切入点就在于浙江国有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的“转向”。专家分析认为,从2004年我省国有经济运营态势看,有两个“转向”值得关注:
——适当收缩国企过长、过散的战线,使国有资产逐步从技术含量低、竞争过度、竞争力不强且进入衰退期的行业退出,从经营效益差、经营困难、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的企业退出。
——探索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有所为有所不为,逐步引导国有资产向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产业和行业先进企业、大型骨干企业转移。
与以上战略“转向”相呼应,我省国有资产所选择进入的领域、“路径”也随之发生变化。专家认为,今后省属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重点可以有这么几个新投向:一是改善投资环境,主要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上;二是投入到投资额大、国有资产便于管理并有一定收益的企业或项目上;三是建立引导性基金,投资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四是投入到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上,充分发掘我省积淀丰厚的风景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完成文化和旅游资源从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变;五是建立稳定发展投资基金,保证在经济形势“风吹草动”之际,通过国有资本的投入,能迅速稳住全省经济社会的“阵脚”。
国企改革是“核心”
在浙江国有经济发展历程中,有两条主线贯穿其中:一条是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与结构的调整,另一条无疑就是国企的改革。
追溯浙江国企改革20多年来的演进历程,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初“搞活国营企业”的承包制,还是90年代初的“抓大放小”搞股份制,再到90年代后期“国企三年脱困”以及现在的国有大企业“有进有退”,一轮轮国企改革“攻坚战”为浙江国企的“涅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空前激发了浙江国企的活力与潜力,使众多国企的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竞争力非但没有被削弱,相反显著增强。
有一组统计数据充分凸显出国有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强势地位与作用,同时也折射出了我省国有经济“有所不为有所为”的新方略。目前我省国有经济在全省电力、通讯、自来水和煤气生产供应业中的比重已超过80%;在化学、冶金等基础原材料产业中超过50%;在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中超过40%。值得称道的是,一大批国有企业或集团已成为行业排头兵和“领头羊”,省交通集团2004年投入营运的高速公路里程占到全省已通车里程的65%;省能源集团控股发电总量占全省发电量的40%以上。另外,国企在航运、铁路等行业中的控制力与影响力也是与日俱增。
当然,就总体而言,我省国企改革的现状还“在路上”,并面临着一个新的关口。对此,有专家认为,当前我省深化国企的“关键词”无疑就是“产权”,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应放在国有垄断行业和国有独资企业的改造上。这种改革不仅是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体制的改革,更重要的在于解决其产权制度,通过解决产权制度来完善包括法人治理结构在内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深化改革在“制衡”
有一个观点认为,国企改革要寻求新的突破,其核心就在于有否良好、健全的制衡机制。这种制衡机制不仅体现在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上,即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班子“三驾马车”的健全与完善上,同时也体现在国企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上。
浙江新一轮省属国企改革一个堪称典型性的创新“高招”就是逐步推行国有资本与其他非国有资本,包括非公有资本的融合、对接,最终实现股权多元化。即倡导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专家认为,浙江国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正是大量吸收了除国有资本以外的外资、民资等多种不同性质的资本,才不断壮大了自己的规模与实力。无论是浙江物产集团、杭钢集团,还是三狮集团等省属国企的改革实践都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数字也说明了这一点。我省国有控股企业效益明显好于国有独资企业。2004年全省2171户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净资产为1012.02亿元,占全省净资产的39.51%,其中有7成企业实现盈利,全年共实现利润126.6亿元,占全省利润总额的54.24%。这意味着国有控股企业用占全省近4成的净资产创造了超过一半的利润总额。
由此,以产权多元化为突破口的浙江国企改革模式日渐清晰:
——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行业的企业,或保持国有独资,或在保持国有绝对控股的前提下,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
———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分别采取战略投资者控股、国有参股、企业经营团队和员工持股,或国有控股、战略投资者参股、企业经营团队和员工持股等多种形式的产权结构。
——对具有专业投资功能并具有扩张力的企业,以资本运作和战略持股为主要职能,实施相关核心产业的整合,成为投资类资产经营公司。
——对行业相同、业务相近的国资营运机构,通过辅业分离、产业整合的方式,重组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骨干企业。
——对散布在各集团内具有鲜明产业特征的企业,通过依托强势企业,集中优质资产和稀缺资源,组建新的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