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月17日讯 (记者 梁国瑞 杨晓燕 周娜) “孟祥斌的事件给了我很强烈的感动。在感动的同时,我也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金华市东苑小学校长夏美丝,受孟祥斌事件的启发,开始关注生命教育,并向大会提交了5000多字的《关于重塑“生命教育课程”的建议》。
【专题:孟祥斌,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大型报网互动论坛】
孟祥斌事件引发人大代表的思考
孟祥斌事件的发生,起因于一个跳水轻生的女子,结果轻生的人被救了,救人的英雄却牺牲了。
“我由此想到,为什么这么多人不珍爱自己的生命?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夏美丝查阅了一系列的资料后发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象日益增多、成年人中自杀死亡人数也呈上升趋势。
资料表明,中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自杀成为15岁左右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且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为何如此多的人要用如此过激的手段应对人生的苦恼和挫折,为什么他们对于自己的生命如此轻率?为什么这些未成年人面对宝贵的生命,竟然如此漠视?”夏美丝在建议中发出串串疑问。
生命教育的缺失引人关注
反复分析总结后,夏美丝发现了原因:当今的青少年学生,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喜欢并且追求所谓“轰轰烈烈”,对“自尊”很看重,而对生命却有些漠视;转型期的社会环境对青年成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成绩至上的教育模式缺少终极关怀,让学生在人生价值、精神方面显现危机;生命教育在学校里缺失。
教育应该如何正视生命,关注生命?如何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夏美丝在建议里写到:生命教育势在必行,在中小学校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已迫在眉睫。其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要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或者提供一些必要的危机防备措施。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
生命教育该如何进行,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学会自重自爱”呢?夏美丝告诉记者:“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个课题体系进行研究,可以是国家层面的,也可以是地方层面的,要真正当作一件大事来办。”
新闻附件
如何实施生命教育课程?
——摘自《关于重塑“生命教育课程”的建议》
一、生命教育课程目标
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和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平衡发展、和谐发展,同时建立与自己、他人、社会和环境互相尊重、能沟通和负责任的关系,达到成熟和快乐的人生。因此,生命教育的基本关怀是让学生得到“成熟和快乐人生”,即健全和正面的人生,非理想和超脱的人生;生命教育还必须努力关注学生多元和差异的性格和经验,并同时让学生肯定自已和他人的潜能、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足。这并不是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最完美的人生答案,但却要通过各种生命教育的训练和引导,让学生心灵得到提升、视野得到扩展、胸襟得到开阔、德性得到培养,并能学习掌握内在和外在的状态,将自己各方面的才艺和能量引向正面发展,迈向成熟、贡献社会。
二、实施内容
A 校本课程中生命教育课的开发与研究。通过开设生命教育课,落实有关生命教育内容。
B 学科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开发与研究。一方面渗透生命教育,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的革新,体现学科教学的生命性,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满足学生追求生命价值的高层次需要。
C 活动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开发与开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开发课程资源,体验生命的起源,了解生命的本质,提升生命价值观的理解。
D 隐性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开发与研究。通过创建校园文化,构建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着生命气息,孕伏着生命教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