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长跑
陈望道故居不是义乌唯一的历史古迹,《共产党宣言》也不是对于义乌唯一有重要意义的文献。
2005年6月,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冷溶在考察义乌期间和时任义乌市长吴蔚荣达成了一致意见,由社科院组织一个课题组发掘义乌的文化精神传统,一年半之后形成《义乌文化探源》一书。
这本书对义乌精神“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十二字进一步提炼,认为机敏和勤劳是义乌人的独特魅力,前者意味着创新,后者则是坚持。
“鸡毛换糖”自然是关于这种魅力的动听故事。在挑担敲糖的行当在更高的发展阶段淡出的今天,对于由商务部派遣至义乌挂职的武雅斌副市长来说,从古代存留到今天的佛堂古镇的商埠文明更是“创新的坚持”活生生的例子。当其他地方的古代商埠渐渐沦为文化遗迹,佛堂古镇的茶码头、盐码头、粮食码头却靠着自我更新坚持下来,到今天仍然活生生地存在。“我站在这个码头上的时候才感到了震撼,和到那些文化景点的感觉完全不同。”义乌市政府正在考虑保护性地开发佛堂古镇, “让人们到那里能够体会到义乌商业精神的种子。”
对于七一村的支书何德兴来说,“坚持的创新”是每一个七一村人的事。在村民代表动员大会的会议记录上,村民用各种不同的字体写下自己的心得,签上姓名,记录末尾密麻麻签上了几百位村民的姓名。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需要克服“已经有这些家底了,还乱闯干什么”的思想。在旧村改造中,由于宅基地紧张,一些在外求学或工作的人分到的是高层套间,遭到抱有“有天有地”居住观念的老年人的反对,也是这次思想解放活动的一个具体课题。年轻人也不是天然的富有创业激情,有两对夫妻为了多得宅基地假离婚,“我们心知肚明,不去理他们,他们想的好事都没份,渐渐地自己又住到一块了。”
在分水塘村,不为外人所知的是,当年陈望道除了留下一本对中国影响深远的译著《共产党宣言》,还留下了一个对本村人更切身的创意——打穿村子背后的山脉,缩短分水塘村到义乌城区的距离。“我们现在进城是绕道走,到城西街道要9公里。打洞子的话,就只要3公里了。”这样的路线缩短将使生态农业、农家乐等成为现实。陈洪海说,他们准备与相邻的6个村子联系,发动各村能人筹钱,同时向政府争取资金,使陈望道设想的实现成为可能。
陈洪海本人算是分水塘村的能人,他在七八年之前开始在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摆摊,新市场建成之后获得了摊位的使用权,前两年由儿子接手经营,主要经营各种打气筒及配件,自家在城里买了房子,拥有一个打气筒部分配件的生产作坊,旺季雇佣十几个工人。作为分水塘村较早走出去的经营户和新当选的两委班子领导成员,陈洪海对从山外吹来的思想解放之风充满憧憬。
4月3日,义乌又一个全民健身节开幕。在“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推进会次日,由市领导带队,义乌城区和全市各乡镇的职工及群众参加了一场长跑活动。
分水塘村所在的城西街道,长跑的距离是4000米,大致等于分水塘村到城西街道路程的一半。对于分水塘村来说,另一多半路需要自己跑。这个躺在初春和煦阳光下的村子,需要的是赶快醒起身,加入全市创业创新的长跑方阵。
市委宣传部的公务员楼苏琴尽管身材娇小,却早早认真地换上了一身运动服,在出发之前来到体育场。对于大多数参与者来说,这样的长跑已经是持续多年的一件郑重的事情,没有任何形式主义的嫌疑感。义乌市委书记和市长,是当仁不让的带头者。而在第一天晚上近九点钟,他们办公室的灯火仍未熄灭,接手外地客人的工作仍未完成。
就像一部励志电影里不起眼的男主角,他起初开始奔跑的时候没有想到会有多成功,但渐渐地他跑了很远,带动了很多人,在旁观者眼里产生了很不寻常的意义。
很多地方在发动创新,很多城市也在某个时候长跑。但是他们的步伐可能会停顿,他们还不够理解:创新比任何事情更需要坚持。
4月4日这天,绕着义乌市体育中心奔跑的这些人看起来步履寻常,并无过人之处。但是,他们能跑到你难以置信的远处。
因为,他们一直在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