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绍兴12月2日讯(见习记者 梁国瑞) 记者在今天的首届中国小城镇发展高层论坛暨中国强镇镇长峰会上了解到,浙江给强镇扩权的中心镇培育工程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全省三分之一的中心镇已经初具小城市规模。
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浙江在小城镇发展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早在1995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就把培育发展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作为加快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重要平台。十二年过去了,浙江中心镇培育工程开始初显成效。
培育小城镇的三个阶段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姚作汀介绍说,浙江的小城镇发展已经历了三个阶段:1995-1998年为综合改革阶段,选择114个镇开展综合改革试点,重点是理顺管理体制,增强发展活力等五方面的改革。1999-2005年为改革促发展阶段,择优选择136个镇进行试点,重点是改革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培育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增强小城镇发展的综合实力。2006年至今是小城镇深化培育阶段,有重点地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小城镇发展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
在这三个阶段中,浙江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空间规划和科学布局、培育特色产业、探索多眼投资,在全面建设和发展壮大小城镇的道路上,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环杭州湾地区的小城镇,培育成经济发达、比较优势明显的卫星城;温台地区的小城镇,培育成为人口和要素集聚能力强、辐射效应好的特色小城市;金衢丽地区的小城镇,培育成连接城乡、带动示范效应好、环境优美的综合性小城市和生态中心镇--这是浙江对小城镇的科学布局。
2000年起,浙江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快强镇扩权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等政策意见,把培育发展小城镇作为加快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加速了小城镇的发展进程。从2005年开始,浙江启动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制定出台了扶持中心镇的10大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了小城镇的养老、医疗、就业培训等制度,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进一步优化了中心镇发展的政策环境,小城镇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三分之一初具小城市规模
经过10多年的培育,浙江的小城镇已经初显成效: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体制机制全面创新。
到2006年底,浙江141个省级中心镇的平均面积为117.3平方公里、镇区面积9.5平方公里,分别是全省建制镇平均水平的1.38倍和1.63倍;中心镇平均总人口7.4万人、镇区人口3.1万人,分别是全省建制镇平均水平的1.9倍和2.5倍,有三分之一的中心镇已初具小城市的规模。
中心镇“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规模也不断扩大。全省涌现了年产值10-50亿元的特色经济区块134个,50亿元以上的特色经济区块95个,这些区块大多都集中在中心镇。如大唐镇的袜业、柳市镇的低压电器、大溪镇的水泵等产品,市场占有率都位居全国第一。
通过体制机制的全面创新,浙江给予中心镇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的权限,实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小城镇财政体制,中心镇的综合实力开始显著提升。到2006年,141个中心镇平均年财政收入达2.2亿元,是全省建制镇的2.2倍,最高的镇年财政收入达到了1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