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冲撞与突破
在义乌,老外都开始上访了
1974年出生的武雅斌现任义乌市副市长,分管会展,年轻的他是来自商务部的第三任挂职干部。
“我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新义乌人,会站在义乌的角度考虑问题。”武雅斌说。
但是武雅斌也承认,作为挂职干部的他起着义乌和商务部之间桥梁的作用,前者某种意义上是后者的“试验田”,后者则引导和支持前者的一些扩权和改革要求,比如外经贸方面权限的下放。
商务部之外,外交部也下派干部到义乌挂职副市长。
义乌和中央部门的这种亲密关系,显然超出了一般的县级市的想象力和体制框架,这自然是义乌所望却并非出自义乌强求,审视之下更多是双向需要。“在义乌可以经历到在部里经历不到的,”武雅斌说。这是县级市义乌在20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如何突破传统条块限制、获取体制空间的一个例证。这样的需求和突破,在今天仍处于进行时。
“小大人”的责任和角色
“一阵子没去丈母娘家,居然找不到路了。”做了5年的哥的王师傅说起义乌的发展略显夸张。让他更有切身体会的是轻微物损交通事故办法的改进。
2007年8月义乌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机动车轻微物损交通事故自行协商处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双方车辆物损总值低于3000元的,当事人可自行协商,去事故定损中心理赔解决,不需在现场等交警。今年3月6日起,物损额度从“低于3000元”提高到“不超过4000元”。
王师傅说,义乌私家车保有量高,路上很堵。小碰擦大家互留电话,然后通知保险公司,再自己送去修理,十分方便。
日前,浙江省委常委、公安厅长王辉忠在义乌调研时,对该办法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在全省公安交管部门推广。
8年间一直来义乌采购货物的土耳其商人张大力(自取的中文名)说,以前他办理签证和居留需到金华市,现在则可就近到义乌出入境管理处,方便多了。
张大力不知情的是,2002年国家海关总署批准,义乌成为全国唯一享受出入境管理权限的县级市,可以受理、审批、制作、签发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许可证。
张大力也有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人方便货不方便,办理货物出口时排队和等待的时间长。背后的情形是,义乌只设有金华海关的一个办事处,“只有10多名工作人员,却承担了整个金华海关辖区90%以上的出口业务,工作量可想而知,而且办事处连一个分支机构都不算,许多事项要报到上面去办。”义乌市发改局一位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义乌的新一轮海关事务扩权正在酝酿之中。
从1992年到今天,义乌经历了四次强县扩权,其中第四次是作为浙江全省唯一的试点县。同时,义乌自身推出了以外来工当选人大代表、外籍人士旁听两会为代表的一系列制度创新。这样的双向开拓一直在进行,却犹有不及之感。
“人家义乌外国人都开始上访了。”一位浙中县市官员曾几分欣羡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如是描述义乌之国际化。面对发达的小商品市场盘子和庞大的外国人群体和资金、物流,义乌像一个“小大人”,不得不适应远远超出一个县级市的责任和角色,它有理由要求穿上成人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