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很开心
浙江在线03月25日讯
“我们小区边上,来了3个大学生,他们卖的蔬菜新鲜又便宜,小伙子嘴很甜,你们多去光顾光顾。”住在翰林花园的王阿姨逢人就夸,帮3个大学生招徕起生意。
充满趣味的卖菜小店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翰林花园南门的翰林街100号。两间宽敞的店面,没店名,没有装修,一间卖蔬菜,一间卖鱼。
店里,蔬菜、鸡蛋、调料一应俱全。蔬菜品种丰富,青菜、花菜、甜豆、山药……码得整整齐齐。一个瘦小的小伙子撑着袋子,一位大妈在挑青菜,他乖乖地站在一边,有时候,还主动掐点黄叶子。
另一个壮实的小伙子坐在一张粗糙的木凳上,埋头对付一条鲫鱼。看他捞鱼、摔鱼、刮鱼鳞、剖鱼肚,动作有些笨拙,弄得满手污血。小伙子把杀好的鱼装进塑料袋,还往里塞了一把葱,他对大妈说:“阿姨,葱是送的,烧鱼放葱特别香。”大妈笑眯眯地说好。
乍眼看去,他们和一般小商贩没什么区别,在小贩圈子里,他们属于菜鸟级。3个小伙子里,居然,一个不敢杀鱼,一个杀鱼时把手割伤了,剩下的壮小伙只好去其他鱼摊前偷拳头,观摩鱼贩子如何杀鱼。
细看店内,收银桌上放着《生活周刊》、《环球》,趁没人时小伙子就拿来翻两页。挂塑料袋的墙上贴上一张纸,上面写着“请注意环保”;一堆笋上插着小纸片,写着“好笋”;养鱼的红盆旁,树起泡末盒子,写着“鲜鱼”,还画上一条活灵活现的鱼。这间普通的小店,充满年轻的乐趣。
这间小店,通过周围居民的口口相传,逐渐扩大知名度。一位住在老浙大横路的蔡阿姨一进门,就让小伙子给挑胡萝卜、小青菜。“我听邻居说,有3个大学生,在我们这里卖菜,我特意走过来买的。”
摊位摆放也讲究艺术
3个小伙子,分别叫万坤、陈建、方靖。万坤就是杀鱼的壮小伙子,很能侃:“我是去年江西南昌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的,我属牛,相信我的本命年能牛气冲天。”他说,他只是“三老板”,“大老板”是方靖,刚好和同学有约,没在店里(听来买菜的大妈说,方靖个子高高的,很有艺术气质)。“他是‘二老板’,我们是一个学校的。”万坤指着陈建(即瘦小者),陈建腼腆地朝我们笑笑。
卖了快一周菜,每天凌晨4点起床,去批货,晚上8点半才收摊回去。一般人肯定说辛苦,万坤和陈建却说有意思,更有收获。
“开始,我们不懂得分工,3个人一起去批菜,弄得手忙脚乱,现在一个人去批鱼,一个人去批蔬菜,最后一个留在店里收拾。还有,我们制定价格战略,菜价比周边的便宜几毛,这点很吸引人。分工而作、团队精神、抓住市场,这些东西在卖菜过程中学习、实践。”万坤说。
三个“臭皮匠”开始卖菜,确实笨手笨脚,还连续好几天亏本。比如头一天,批货花了400多元钱,可卖了一天下来,营业额只有300多元。三人找原因,“不懂进货,有些时令菜进太少,像豆制品容易变质,又进太多,剩到第二天只能倒掉。”陈建说。
几天下来,他们摸出了门道。在店面的布置上,学室内设计的方靖花了一番心思。店面很大,横着竖着摆都会显屋子很空,他提出横竖交错摆设,来提升商铺的层次感。果然,重新摆放蔬菜,分门别类,有低有高,店里货品琳琅满目,顾客一目了然。
在大伯大妈等“高人”指点下,他们把住所租在三里亭,每天起个大早,可以“抢”到最新鲜的菜,又学会分类进货,像笋、土豆不容易烂的,可以多进一点。到前天,三人的营业额做到700多元,基本收支平衡,“再卖几天,估计就能挣钱啦!”万坤和陈建有点得意地说。
赚取人生第一桶金
重物质还是精神,如何挣得人生第一桶金?3个阳光小伙给出自己的答案。
卖菜之前,万坤在南昌当健身教练,月薪1500元,干了半年。可满脑子想创业的万坤却不安现状,他说,两间店面是方靖爸爸的,空了很久。这里周边还没有一家像样的农贸市场,他们就看中这个商机,“开店卖菜的点子是方靖的。我一听说,就辞职来到杭州,参与这个‘项目’。”
对大学生卖菜,附近居民没有一副吃惊的样子,反而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
防疫站退休的张大妈买菜、付钱对记者说:“现在找工作难,大学毕业来卖菜,心态摆得正,没什么不好,从中吃点苦,我挺佩服他们,希望他们成功。”
“没什么丢脸的,太平常,受过大学教育,不一定要从事常人眼里所谓体面的职业。”来买芹菜的项大伯说。
万坤喜欢做生意,他说,自己的父母就是做大米生意的,从小看他们一分一厘地挣钱,他毕业了,一定要自己创业,先学会做生意的门道。“说不定,在卖菜过程中我能挖到人生第一桶金”,他满怀信心,手上贴了两个创口贴,是剖鱼时弄伤的。
陈建学电子商务,性格内向的他说,卖菜使他人际交往锻炼不少。他琢磨着,把家乡的水果带到杭州来卖,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我们还年轻,不怕失败,我们不能光卖菜这么简单,肯定要有大理想,说不定哪天,我们开出连锁店,打出自己的品牌。”万坤雄心勃勃,描绘心中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