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4月8日电(商意盈、李亚彪) 金融危机下,清明节3天小长假带来新的消费热点。汽车租赁、旅馆住宿供不应求,踏青、祭祀用品涨价,商场、超市不失时机打出折扣促销牌。"清明经济"正在出现。专家认为,"清明经济"商机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而百姓也需要理性消费。
"清明消费"知多少
在上海工作的张洁打算这个清明节带家人回杭州扫墓,因为筹划晚,找了好几家汽车租赁公司都发现租不到车,拨了好几家杭州旅馆酒店的电话,被告知客满。"我家有8个人,一辆小车坐不下,面包车又难租,想定个中档的旅馆也没有。没想到清明节的消费这样紧俏。"她说。
清明期间,往返旅客给长三角交通造成了一定压力。据旅游部门统计,清明节当日杭州市区7大陵园扫墓人数高达47万人次。铁路上海站为满足客流需要,阶梯式加开上海至苏州、无锡、杭州等地的往返客车。汽车租赁公司的商务车、面包车至少需提前一周预定,网上还出现不少要求拼车的帖子。
杭州很多中高档旅馆也出现"客满",经济型连锁酒店尤为紧俏。"布丁连锁酒店"教工路店的清明假期房间早在两周前就预定一空。对面一家经济酒店的前台服务员也表示,酒店除了比较贵的房间外,其余都满员,顾客一般都预定2到3天。
踏青、祭祀用品的价格也在清明期间水涨船高。祭祀鲜花平均涨了一倍,一些水果也有每斤0.7元左右的涨价。在杭州吴山广场的一家花艺经营部,原本1.5元一支的菊花涨到了白菊2.5元、黄菊3元,加上配花,包装纸,一束菊花最少80元钱。
除祭祀扫墓外,清明小长假也给不少平时忙于工作的人一个出游机会。据杭州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网点统计,通过现场和电话咨询旅游信息的数量大幅度增长,其中以"一日游""两日游"等短程线路最受关注。杭州国际旅行社清明节3天时间内散客发了十几个团,单位包团也达18个。
商场、超市也没有放过这个小长假,不遗余力地打起"感恩牌",搞起了促销。杭州百货大楼、杭州解百都推出"满400元减150元",国美电器部分商品7折到8折间,杭州的物美、麦德龙等超市把大量户外用品推到"前台",促销跑量。物美超市负责人说,清明期间户外用品销量是平时的两三倍,特别是大容量的保温壶受到青睐。
"清明经济",在拉动内需中渐显端倪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中,就已透出"清明经济"的意味。现代人们的清明节消费不仅仅是酒,种类更加繁多,已同端午节一同填补了"五一"长假取消后的节假日消费空白。
杭州的王女士说,全家要给母亲扫墓,就有了祭祀消费;自己参加去湖南的旅行团,有了旅游消费;她的先生趁假期陪儿子逛街购买文具,又促进了购物消费。"清明节消费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王女士说。
在金融危机下,"清明经济"在拉动内需中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动力,为众多商家提供了一个契机。然而,也有一些消费者认为其中存在着消费门槛高、盲目消费等问题。"清明经济"有待挖掘,也有待规范。
在银行工作的蔡津认为,清明节是缅怀祖先的日子,有的商家借机推出的高档消费是不合理的。"现在有些酒店里有'清明宴',就是最简单的菜,最低定价都在500元左右。"蔡津说,"一些商家应该更多地降低消费门槛,让清明消费能够覆盖到更多的群体,培育更大市场,挖掘更多的消费潜力。"
浙江大学研究生李通回家过节时发现,还是有些人花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为逝者购买"别墅""轿车""美女"。"这些行为不科学,容易互相攀比。社会都在强调'文明祭祀',在有的地方,好像还是纸钱烧得不多,就不孝顺;鞭炮放得不够,气氛就不热烈。"李通说。
清明消费更需"清楚、明白"
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秘书刘志军说,清明节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仪式。清明节的内涵非常丰富,如果加以挖掘,完全可以和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一样,蕴含无限商机。传统节日也不应拘泥于自身,而更需重视其辐射效应。像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都可以把清明节的传统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寻找新的商机。
针对"清明宴"、祭祀品等高消费现象,刘志军认为"清明经济"处于起步阶段,尚有待规范。必须降低清明消费的门槛,"清明经济"的主体应该是所有百姓,而不只是少部分人,这样才能把"清明经济"这块蛋糕真正做大。
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说,在过去的"黄金周"长假期间,卖家大搞促销吸引消费者,买家也会集中在这些时间段消费,容易产生"扎堆消费"甚至盲目消费。假期调整后,取消"五一"长假,增设清明等小长假,这种现象将会被改变:卖家的促销资源将逐步向新增的节日转移和分散,而消费者也会因假期增多而选择理性消费。"国家法定长假的调整,将原有的集中消费向分散消费模式转变,从而减轻了买卖双方相关环节的压力。"他说。
冯钢同时也劝告消费者,清明消费更需"清楚、明白"。无论过去的大长假还是现在小长假,应该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不要盲目消费。理性看待一些商家打折或满多少、送多少的"连环消费"举措,购买很多不需要的东西,表面看是省钱,实际上有可能是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