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8日讯
时间永远凝固在了2009年3月29日晚上7:15;地点:义乌市上溪中心卫生院溪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分院)24小时开设的诊室里。
这一天,离他退休的日子还剩下7个月……
他倒在了心爱的岗位上
在给一位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塞上体温表后,还没来得及在门诊日志上登记孩子的姓名,60岁的楼滨银“哎”的一声,猝然倒地,不省人事……
随即发现的同事立即对其进行了心肺复苏抢救,然而,楼滨银紧闭的眼睛再没有睁开,在还有7个月就可以退休的时候,不期而至的死神夺去了这位扎根义西山区40年的乡村医生的生命。
消息传到楼滨银12年前工作过的义乌市城西街道何斯路村,很多乡亲哭了起来。一位名叫楼新英的老太太说,楼医师给她看了20多年的病,多次送医送药上门,本来她还想再过几天去溪华找楼医师的,想不到楼医师却“走”了。
感动的、惋惜的、称赞的……连日来,在义乌西部山区的何里、溪华、夏演等地,当地群众都在传颂着一个曾经给他们服务过40年的好医生。熟悉的,不熟悉的,在清明节来临的这个特殊日子里,通过各种方式吊唁和怀念楼滨银。
群众一叫便上路 除夕之夜不离岗
溪华位于义乌西部重镇上溪山区,到镇上要绕一座岩口水库和一条隧道,进出十分不便。12年前,已经在何里山区工作了20多年的楼滨银被调到上溪镇中心卫生院。卫生院领导安排他到位于溪华的分院工作,从那以后,楼滨银再没离开过。
吴璀建是溪华小学的一名校工,和楼滨银非亲非故,然而4月2日楼滨银开追悼会的那天,他几度失声流泪。他说:“楼滨银为人诚恳、质朴,在得知我有骨质增生的老毛病后,他不仅帮我配了药,还亲自到溪华附近的大草坪等高山采掘草乌等草药,然后为我调制药酒,缓解了我的伤痛,多亏了他。”吴璀建还说,这些年来,由于两人单位挨得近,楼滨银除了给他看病,还在生活上处处帮助他,把他当成了好兄弟。
在溪华卫生分院,楼滨银的一辆五成新的南洋牌自行车和一只红药箱依然放在过道上,这是他平时出诊的工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的村民共有72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1260多人,楼滨银基本上都为他们上门作过检查或看过病,并为老人们统一建立了健康档案。去年正月初二这天,楼滨银得知位于义乌、金东、浦江和兰溪四地交界处的偏远山村———里美山村的吴兴明病发的消息,不顾大雪封山,道路崎岖,徒步10多公里,为吴兴明送去药品,让由于重度肌肉萎缩而卧床多日的吴兴明感动得声泪俱下。
同事吴全斌说,溪华分院总共只有四五名工作人员,虽然条件简陋,但每逢节假日和晚上,也必须要有人值班。考虑到年轻医生生活不便,楼滨银把大多数值班的任务都揽了过来,最后四个除夕的值班,也全部是他一个人包了。甚至在自己的妻子因为妇科肿瘤在省城动手术住院时,楼滨银也只陪了一天。
“我多跑一步,病人就多一分希望”
何里农民楼东锋至今清晰记得31年前楼滨银医师为他父亲做的一件事。1978年农历九月的一天,他的父亲楼章绪上山砍柴,在当地一处名叫深塘坞的山坳里遇上一好友,两人对饮。不久,父亲肚子发胀,并伴急痛,手足无措的父亲好友下山找到了在何里卫生院值班的楼滨银。楼滨银随后上山,看到楼章绪的痛苦状,发觉不妙,当即下山拉来了一辆独轮车,在作了简单的对症处理后,快步小跑,连夜将楼章绪送出山区,待送到8公里外的夏演镇上时,已是拂晓时分,而楼滨银的脚底也跑出了血。他事后说起这件事时说:“我多跑一步,病人到外头医院动手术康复的希望就大一分,我当时是在和生命赛跑,不拼命怎么行呢?”
王兰香是楼滨银的妻子,结婚36年来,丈夫在家里安心休息、聚餐的机会少之又少。每次回家,楼滨银都是匆匆忙忙,因为附近这些山区的农民都喜欢找他看病,而且丈夫从不拒绝。对于一些慢性病人和家庭贫困群众,楼滨银也总是千方百计地配上一些自己采制的草药,但从不收取分文。
上溪中心卫生院院长金方伟说,就在一个月前,楼滨银的岳父去世。出殡的那一天,何里的一位病人家属找到楼滨银,说病人卧病在床,想让楼医师去看看。王兰香对丈夫说,你就不能推托一次吗。楼滨银说,这是个老病号,他知道病人现在的心情一定很急切,否则不会让家人来找他,无论怎样,他要去看看。
群众联名写信要他留在山区工作
义乌市卫生局副局长王爱娟曾经与楼滨银接触过几次。她说,楼滨银的医术并非十分超群,但难能可贵的是,他40载如一日走村串户,风雨无阻,孜孜不倦地钻研农村实用医术,为病人精心诊治,提供咨询服务,宣传、落实防疫保健工作,用爱心与执著,用坚实的脚步和汗水书写了自己人生之歌,也由此而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王爱娟说,由于楼滨银长期在山区工作,照顾妻儿非常不便,两年前,上溪中心卫生院曾把他调回总院工作。但回总院工作不到半年,一封溪华上千名群众联名写的信由当地镇人大代表递交到了上溪镇政府、卫生局以及上溪卫生院主要领导。群众的意思非常直白:溪华百姓不能没有楼医生。
“我们就是为山区农民服务的赤脚医生”
从小和楼滨银一起长大的金荣根对记者说,楼滨银曾不止一次对他说过,自己是“赤脚医生”出身,这一辈子注定要和义西山区百姓打交道,他的价值在这片山区,奉献也在这片山区。
同事刘有洪也告诉记者,楼滨银不仅在业务上是他们分院的负责人,更是他们生活上的兄长和思想上的老师。楼滨银生前对他们说,现在的乡村医师就是过去的“赤脚医生”,是真正要为山区农民服务的。行医的精神内核是什么?是诚意,是真心!“赤脚医生”虽然常常两脚泥巴,一身粗布衣裳,但却有最真最纯最热的为人民服务之心。
一名叫何银珠的老太说,楼滨银当医生以来,只要不出远门,就没有真正的休息天。当地不少人早已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管白天黑夜,也无论风吹雨打,只要生病了,第一个找的就是楼滨银。
楼滨银很平凡,但周围的乡亲却把他看做是健康的守护神;楼滨银不富有,但却常常为困难户垫钱送药。身为中心卫生院院长的金方伟称自己更愿意把楼滨银看成是自己的大哥。“楼大哥是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早年他曾动过肺部手术,但一直没有好好休息过,这次的猝死也是因为心肌梗塞的缘故,他太忙了……”金方伟说。
楼滨银生前曾多次对人说过,自己当乡村医生,最初的想法就是要让乡亲们不再为生病没法治而发愁。他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义西山区,献给了需要他的山民;他用自己对群众真挚的情感,实践着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