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图 |
浙江在线01月17日讯
昨天上午,记者在省人民大会堂门口遇见了省人大代表、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
“资本正在慢慢逃离实业。”周德文忧心忡忡地拿出一包厚厚的资料袋,里面是他准备了一年多的建议,其中最让他放不下的是《关于遏制浙江产业空心化的建议》和《政府引导民间资本回归实业的建议》。
所谓“产业空心化”,一般指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由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土地紧缺等因素,将大部分物质生产和资本转移到了欠发达地区,造成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达到60%以上,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近几年,浙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令人担忧,产业空心化问题将导致‘十二五’时期浙江经济增长乏力。”在周德文看来,虽然目前浙江尚未形成严重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但有许多迹象不能不引起重视。
数据传统产业萎缩明显
据温州工商部门透露,2010年温州市有2000多家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半数为制造业及关联企业,温州厂房出租的价格,也从2007年最高时每平方米25元,跌至目前的个位数。
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开始出现萎缩。2003年,温州在全行业有一定规模的制鞋企业有4000多家,如今降到3000多家;
温州紧固件也是一个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但近几年已消失了上千家;
曾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温州金属打火机,鼎盛时有500多家企业,如今只剩下100家左右,真正在专心经营的只有30多家……
“很多传统制造企业对实业信心不足,实体不稳,这是很值得担心的。”周德文说,新旧产业“青黄不接”和“脱离制造业”倾向是产业空心化的一种先兆。
根据周德文的调研,目前总部还在本省的一些大型企业,如温州的“正泰”、“德力西”等,它们在外地的投资、产出规模都已远远大于本地。
民间资金大量外流,导致“热钱化”倾向加重,“脱离制造业”问题凸显。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数据是:2010年10月,温州市居民储蓄余额比9月份一下减少了80多亿元,其中大部分进入了股市、楼市。
调查民资“脱离制造业”现象严重
“炒房团”、“炒煤团”、“炒蒜团”……一个炒字,充分反映出浙江大量民资游离在实业之外的事实。
周德文告诉记者,乐清市政协一位同志做过一项调查,“低压电器之都”柳市镇规模以上企业70%以上利润不再投资本身产业,还有一些老板把企业作为融资平台,但信贷资金却很少用于企业自身发展。
这些钱,有很多进入了房地产行业。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与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发布的“2009年浙江省百强民营企业排行榜”中,60余家其他行业的民企涉足房地产开发领域;而去年8月发布的“2010温州市百强企业”中,与房地产沾边的企业也超过一半,包括奥康、康奈、报喜鸟等知名制造企业。
民间资金炒楼,民营企业造楼,已经成为浙江民营经济巨大收益的来源,但浙江也正开始为此付出代价,一个直接的表象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这些涉猎房地产的企业,发展动力出现衰竭迹象。
在“2009年浙江省百强民营企业排行榜”中,制造业的销售额度在总量中的比重,同比下降了24%。
另一方面,最近几年,浙江制造业无论在基本建设投资方面,还是在更新改造投资层面,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都在下降。
2007年,本省工业园固定资产原值比上年增长14.7%,全国则为17.7%;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同比下降2.9%;2009年,浙江工业投资增长不到9%,依然低于全国工业投资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