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心理素质考评工作刚刚破题
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临着事业发展、工作职责、人际关系、官场竞争、家庭责任、多重诱惑、突发事件、舆论监督等诸多压力,如何在日益纷繁复杂的环境下胜任本职工作,其心理素质状况就成为事业成败与身心健康的关键。
去年7月下旬,针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问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矿领导下井。
令人钦佩的是,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吕日周在担任长治市委书记时,为了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建立了“县委书记、县长必须下井”的制度。《华商报》记者在围绕“领导下矿井”这一话题采访吕日周时,直言不讳地问他:“您在市委书记任上时下过井没有?”吕日周坦然回答:“当然下过。我要求别人下,自己能不下吗?”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吕主席下的那个矿井,仅仅有二尺六高,这种小矿井,山西比比皆是。吕主席是爬着进去的,爬了400多米才见到里面的矿工。跟着的县委书记都吓哭了。”
这篇报道刊发之后,被许多媒体转载。有媒体质疑:县委书记就是一方百姓的主心骨,如果下矿井、爬巷道都能被吓哭了,人们有理由怀疑:一旦遇到天灾人祸,这样的“主心骨”难免六神无主、手足无措,何谈身先士卒、指挥若定?!言外之意很明确,这样的领导干部在心理素质上“不及格”。
应该说,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对领导干部进行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考核,基本上勾勒出了被考察者综合素质的轮廓,为选人用人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但是,对于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训练、测评与考核尚未全面“登堂入室”, 而越来越多的情况表明,心理素质的好与差不但可以检验领导干部是否胜任岗位需要,而且在关键时刻会直接影响到班子决策和群众心态。
2005年6月28日,《中国人事报》曾在头版头条发表一篇题为《要重视和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的“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明眼人一看便知,那是来自中组部的声音。文章提出:“把对干部心理素质的考察了解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也可以引入一些心理学方法和现代化手段进行必要的测试”。
有学者据此提出“四个重要”的观点——把关心干部的心理压力问题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把对干部心理素质的考察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把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作为干部德才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作为衡量干部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当说,尽管这项工作已引起高层关注,但只能说刚刚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