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官德,靠什么
【靠修养,靠约束,最终还得靠制度】
案例——
8月17日上午,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专题部署在省直机关中开展治理庸、懒、散、软的“四治”工作。这意味着,已持续4个多月的武汉“治庸问责”风暴,将席卷到湖北的所有省直机关。
此前,武汉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上,通报了4起“庸懒散”和损害投资发展环境行为的典型案件,共问责21人,其中局级领导干部5人。这是武汉市掀起“治庸问责”风暴以来,问责处分最严厉、被问责党员干部行政级别最高的一次集中通报。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武汉市水务局局长姜铁兵领到了行政警告的罚单,副局长王洪胜被免职并行政记大过,两名处长分别被撤职和降级。今年夏天,在全国因大雨而导致内涝的十几座城市中,武汉率先挥出了问责利剑。
广东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朱明国在谈到官员道德时直言,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和“官德”建设。“官德”不是小节问题,而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政权的兴衰存亡。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对于道德以及规范的约束逐渐式微。对官员的道德如何评价,如何约束,重修官德的重点在哪里?
纵观各类“门事件”中的官员主角,被公众所识也都因个人道德修养出了问题,美丑不分、善恶不辨、是非不清、寡廉鲜耻。
“尽管不能说一个官员的个人道德有问题,他的职务道德也一定出问题,但很多被曝光的‘门’官员在随后而至的调查中,存在职务腐败的概率还是很高的。”一位网友在评价谢志强微博门时说,“一个内心充满了道德廉耻感的人,至少在官员的位置上会尽力做得更好。”
然而,有专家提出,考察干部道德情况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官员手中的权力不被滥用,官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用权,而做到这一条,唯有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
“监督有自上而下的权力监督,也有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武汉的治庸风暴,正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权力监督,这种监督形式立竿见影,但受制于上级机关的监督动力和治理频次。”中国社科院一位社会学者坦言,在官德治理中,发挥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作用,可以从官员陷入“重门”中得到启示。
“在网络时代,‘网友曝’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强大杀伤力的非正常举报方式,对官员言行具有很强的震慑作用。因此,创造条件让群众能反映、会反映、敢反映官员的失德行为是迫使领导干部加强官德修养的重要途径。”著名社会学家周孝正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私德不修,公德何彰?摆在官员面前的道德考题,在社会道德滑坡的大背景下,学问很深,任务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