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大洋上一片茫茫,没有方向。现在回来,到处都是人,到处是红绿灯,还真不习惯。”在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上生活了半年,4月10日,国家海洋二所的3位浙江科考队员韩正兵、扈传昱、薛斌回杭。
昨天,谈起南极生活,刚回杭的浙江南极科考队员薛斌还很“留恋”。
他们三人的科考,能为解开全球变暖之谜作贡献。
首次采到3000米下海底泥
历时173天、航程2.5万余海里,搭乘“雪龙号”,他们三人承担的是对南极洋的科考,课题是“南大洋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他们还带回整整一个集装箱的样品,包括近千份海水和海底沉积物样品,比如3000米以下的海底泥。
“以前的南极科考,由于现场采样条件限制,很少能采集到3000米以下的海底柱状沉积物,但这次,我们采集到了。”薛斌很兴奋。
立下这个“战功”的仪器,名叫“多管采样器”。从照片上,记者看到了这个庞然大物。科考船上还装有一台钢缆绞车,由美国进口,去年刚购入,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海洋调查设备之一。
薛斌一边小心地把小包海泥放进冰柜,一边对记者说,这1000多份海水海泥样品,分布在南极海域的不同深度、不同经纬度。
海水样品里加进化学物质,保证形态、含量不改变;海底泥被冰冻保存。
薛斌和他的同事,将研究这些海水和海底泥中碳元素和氮磷营养物质的形态、含量,解开碳循环之谜。
解开神秘的碳循环之谜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中,被生物吸收;生物又制造出含碳的有机物,有机物在生态链条中运输着碳;生物死亡后,尸体腐烂,碳元素沉入海底;沉积物被细菌吸收或被扰动后,回到大气或生物体中。这样的循环,就叫碳循环。
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浓度升高,带来温室效应,造成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机制到底如何,取决于碳循环的环节、通道以及数量。
目前,碳循环的通道已基本清楚,但各个环节中碳的形态和数量,还不清楚。
一旦解开碳循环之谜,就能够清楚估算,二氧化碳浓度变高以后,全球生态系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有助解开全球变暖之谜
海洋二所研究人员所做的研究,跟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的研究,有助于解答南极海域到底是二氧化碳的源区还是汇区。”薛斌说。
所谓源,就是释放;所谓汇,就是储存。换句话说,如果南极海域是二氧化碳的源区,那么,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就会不断释放到大气中;如果是汇区,就意味着海水会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虽然这样的增加或减少都非常微量,但几百几千年累积起来,就相当可观。
深入了解南极海域碳循环过程,全球变暖之谜,也会朝着谜底前进一大步。
至少,科学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干预碳循环过程,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