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一个系统干得好坏,除了精力、能力、魄力之外,公信力也十分重要。有了公信力,精力才用得其所,能力才发挥自如,魄力才深入人心。如果缺乏或没有公信力,令人撇嘴或戳脊梁骨,不是寸步难行,也是失道寡助。
公信力是一个干部工作的生命,为政不是唱独角戏、跳光杆舞,“众手浇开幸福花”,人民的事业是一盘棋,一兵一卒,都有其责其位,都有其为其用,调动积极性,增强凝聚力,领导没有公信力不行。而今,一些事,不论好事坏事,一摊在官员头上,便有说不清的是非、扯不断的乱子,引来疑声、嘘声、斥声一片,影响形象,耽误工作。所以,强化和打造干部自身的公信力,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信力是实诚之力,不是虚浮之力。言必信,行必果,干则准,做则成,创造政绩,予民实惠,天经地义,实诚是底蕴。德高服众,才高率众。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坚持讲诚信、重践诺,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去做事情,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棘手的事,拔刺也要做好;头疼的事,硬着头皮也不放过;只要对人民有利,忍辱负重、埋头吃亏也在所不辞。宁愿累弯腰,不被人笑弯腰;宁愿现在身流汗,不要将来脸冒汗,才有威信和威望。只求应景,没有实打实,只求显山露水,不打基础顾长远,让群众看不起、看不上、看不惯,就会丧失公信力。
公信力是通心之力,不是权势之力。公信力的根基扎在人心里,“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习近平在与下基层锻炼的干部谈话时连说了三个“融入”,就是要求不仅要打成一片,还要心心相通,这样的公信力才根基牢固,力量无限。沈浩在小岗村挨家挨户走访是通心,王伯祥在工地和民工同吃同住同干也是通心。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心便有主动权。通心不见得握手见面,不见得促膝谈心,而在于谋划和群众想的一致,实际干的和群众期盼同步,一项项决策不是“快餐化”、“瓜菜代”,而是适心对路的“干货”;一件件工作不是“表面光”、“豆腐渣”,而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把自己“晒”在光天化日之下,放在众目睽睽之中,想什么,干什么,怎么想,怎么干,来龙去脉、目的过程都公之于众,由此让人们了解、看到你的心,产生共鸣,公信力自在其中。
公信力是长久之力,不是一时之力。赢得和保持公信力,犹如跑马拉松,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需要韧性坚持。公信力有广泛性,体现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哪一方面都不得懈怠;公信力有渗透性,反映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一点一滴不可忽视;公信力还具有易碎性,一招不慎,前功尽弃,必须精心珍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急功近利只有一如既往,不能半途而废只能持之以恒,不得阳奉阴违必须表里如一,不因顺利而忘乎所以,不因受挫而沉沦不起,总是一颗心一股劲地往前奔。靠拉关系、拉选票产生不了公信力,应景作秀也产生不了公信力,“忽悠”公众就是糟践自己,这是来不得虚假和含糊的。
有无公信力,关系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关系干事创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对此,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高度重视,存敬畏之心,怀危机之感,时刻敲警钟,不断查漏洞,使自己融入群众,融入人心,如种子扎根大地,有生机,有活力,也才有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