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区市到中央和国家机关交流任职干部培训班8—9日在北京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出席开班式并讲话。他指出,集中组织中央机关与地方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任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战略性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举措。(12月10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这次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与省区市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任职,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发表在人民网的本话题一夜之间就有一千多条赞不绝口的网友留言。
这些网友留言,有的从用人导向上叫好,如网友“玄武之盾”留言中写到:端正用人导向,引领年轻干部“沉下去”。鲜明的用人导向,才能激发干部到基层一线接受锻炼的原动力,网友“相遇如风”则留言:干部双向交流凸显“民本导向”;也有的从调动干部积极性上称道,如网友“兴邦需实干”中写到:此举可以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还有更多地是从干部双向交流的“有利于”去评价的。
总之,网友们热议的话题也正好应了李源潮部长的话,“集中组织中央机关与地方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任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战略性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举措”。笔者感到,这一重要举措,实现了三个突破:
突破一,这一重要举措,实现了干部“横向交流“的突破。因为长期以来,干部交流的话题并不是个新鲜的话题,说不新鲜,是因为干部交流早已有之,所不同的是,这种交流,只是横向的,比如省际之间,市际之间、县际之间,乡镇之间,这种横向的交流模式,虽然也有很多优势,比如有利于干部摆脱裙带关系等,而这次“干部双向交流”,是在过去横向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双向的纵向交流,这显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践中的一次新的突破,有利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
突破二,这一重要举措,实现了干部“单向交流”的突破。过去,在干部交流实践中,虽然也有“京官空降”之类的交流,但大都是单向的,因为是单向的,只有“京官空降”,占据了地方官的官位,压缩了地方干部提升的空间,很多地方怨声载道,不利于调动地方干部的积极性。在这种背景下,集中组织中央机关与地方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任职,按照进一出一、进出平衡和双向选择、统筹安排原则,针对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建设出现的机关干部来源窄、经历单,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等新矛盾新问题,加大中央机关与地方干部双向交流力度,源源不断地从地方和基层选拔优秀干部进入党和国家领导机关,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进一步密切领导机关与基层和群众的联系,实行66京官下派66地方官上调中央和地方官员"双转移"。这显然又是一次新的突破。有利于调动中央干部和地方干部两个积极性。
突破三,这一重要举措,实现了干部“择年交流”的突破。过去交流干部,无论是横向交流,还是单向交流,往往不是择优交流,比如有些地方规定,干部在一地任职满五年的,原则上要进行横向交流;再比如有些地方在干部交流尤其是往下交流中,往往不是择优交流,而是谁表现不好谁就有可能被交流到基层,显然,这些交流,不是择优交流,而是“择年交流”和“择坏交流”,这样的交流,对于干部培养来说,无疑会起反作用。而这次集中组织中央机关与地方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任职,一是强调选择年轻干部,二是强调“择优交流”,着眼于用改革的办法差额择优产生。这就突破了过去“择年交流”和“择坏交流”的干部交流思路,有利于双向交流的年轻干部在新的岗位上增长新的才干,正如李源潮部长所言,“选派地方中青年干部到中央机关交流任职,是改善中央机关干部队伍结构的迫切需要,也是中青年干部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