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们期待,涨工资别只是看上去很美。
CFP供图 |
浙江在线01月18日讯
昨天,省政协常委、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张小蒂教授拿到了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有这样几个数字:“今后五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分别为8.5%和9%”。
“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国民收入增速要高于GDP增速。”张小蒂教授拿出自己的提案,这是一份“关于推动国民增收、促进富民强省的若干建议”,里面有一句话:大力推动国民增收,是富民强省的捷径。
重视民生的政府,才会有钱花
“上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率先把员工的工资从每小时两美元多,提升到每小时五美元,几乎耗尽该公司当时一年的净利润。第二年,福特的净利润翻了三倍,因为员工有钱以后,都开始买福特车了。”张小蒂教授说,这就是“先予后取”的辩证关系,当时福特公司这一具有前瞻性的举措,在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发人深省的记录。
这个道理,拿到浙江省来也是一样。
张小蒂教授说,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刺激消费,关键因素就是让老百姓口袋里有钱:“有了花钱的能力,才可能会有花钱的意愿,消费水平才能提高。政府舍得花钱改善民生,才能拉动内需,改善群众的消费能力。”
这又是一个“予”与“取”的辩证法。“越关注民生的政府越有钱花,这是个水涨船高的问题。”
被低估的劳动力,要慢慢涨回来
多年来我国国民收入的增幅一直低于GDP增幅。
“从经济学角度说,国民收入的增长应当始终与GDP的增长保持平衡。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国民收入占GDP的比例多年来稳定在70%左右。而根据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1992年到2007年的15年间,中国职工工资报酬所占GDP的比重降低了12%。”两者的差距,张小蒂教授形容为“喇叭口”。
“这说明在中国,劳动力的价值、环境的价值等等,很多都被低估了。比如现在说民工荒,我觉得这是一种倒逼机制。你低估我的劳动力价值,过低的薪酬难以补偿劳动力的生存成本,用工关系就难以为继。经济结构长期扭曲,会导致某种恶性循环。”张小蒂教授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他振奋:“经济结构正在趋于理顺。节能减排,是环境价值开始显现;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与经济速度发展同步,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
国民增收速度要快于经济增长速度
在提案中,张小蒂教授对国民增收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很重要的一点,要信息透明。
“细化到各个行业,劳动力薪酬的整体水平社会信息要公开,根据劳动生产率的涨跌来调整薪酬。”张教授建议,可以在信息透明的前提下,引入国外的协商机制,由劳资双方协商出合适的薪酬标准,“老百姓认为,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贡献与得到的薪酬是相称的,社会就和谐了。”
“我希望能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张教授说,适度增加薪酬弹性,让薪酬在保障基本生活条件的前提下,与经济发展水平联动。“GDP涨了,薪酬总水平也要相应增长,使二者保持一个稳定的平衡。”
“当然,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考虑到以往国民增收滞后于GDP增长,张教授提出,“十二五”期间,国民增收的速度应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这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法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