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遭遇火灾,楼梯逃生还是电梯逃生?法律明文规定,“凡遇火警不得使用电梯,请走楼梯。”因为高楼起火后容易断电,这样逃生者会被困在电梯中,反而处于更危险的境地,而且电梯口直通大楼各层,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
不过,这一条有望被打破——
据媒体报道,纽约新建的世贸中心大楼,或将安装大众逃生的消防电梯。
自“911事件”后,各国都在研究高层逃生的电梯。可目前,国内外都还没有专门用于大众逃生的消防电梯。
2004年,上海发明出高层火灾电梯逃生系统。如今,这套系统正在延平路上的某小区进行试点。
“这一切,都还需要我们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同时,也需要立法支持,确保惨剧不再发生。”省人大代表、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水福说。
今年“两会”期间,他提交了一份《关于提升在用电梯消防功能的建议》,建议对全省高层、超高层建筑物内的电梯进行检查,普及消防员电梯,并推广耐火隔热电梯门系统。
100米的高层建筑瞬间可形成“立体火场”
高楼的纪录在不断被刷新——单看杭州,浙江财富金融中心西塔258米、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248米、萧山开元名都大酒店218米,超高楼越来越多。
住宅也是寸土寸金。就拿钱江新城的东方润园小区,每幢公寓都超过100米,其中一幢甚至是高138米的超高层住宅,41层。
王水福说,高层火灾破坏力一定程度上源于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高层建筑内部有大量的管道、竖井、楼梯间、电梯井、排气道等各种横、竖向管井、通道,从地面一直通到最高层。一旦发生火灾,这些部位就成了一座拔风的“烟囱”,加速火势的蔓延,且蔓延途径多、速度快。而且是建筑物越高,“烟囱效应”越明显。
有数据显示,一座高度为100米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顺竖向管井扩散至顶层只需要30秒,瞬间整幢建筑即可形成“立体火场”。
电梯加个“隔热门”着火后,至少能扛两小时
“也就是说,如果能最大限度上控制电梯井道的‘烟囱效应’,就能阻止或延缓烟火沿电梯井道扩散和蔓延,将为被困人员逃生和消防人员救生争取宝贵的时间。”他说。事实上,电梯耐火隔热层门就有如此效果。通俗地说,就是电梯加个“隔热门”。
“目前国内有企业已经开发出了。我们西子接过出口订单,销往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这种系统在新加坡测试过,在火灾中的完整性能够达到2个小时以上,隔热性也超过1个小时。”王水福说。
也就是说,这层门形成了一道相对封闭的空间,在一面直接接触1100摄氏度的火焰的情况下,另一面的温度能够在1小时之内保持在200摄氏度以内。
如果将此类耐火隔热层门广泛普及安装在高层建筑的电梯门厅中,将十分有利于在火灾发生时延缓火灾通过井道蔓延,从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争取逃生时间,挽救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
消防员电梯住宅小区里尚未普及
电梯分三种,一是普通电梯,二是消防员电梯,三是消防电梯。
火灾发生后,云梯不够高,消防员无法靠近,如何抢救大家的生命和财产呢?“这时候,消防员电梯就派上了用场。”王水福说。这个电梯平时供乘客正常使用,火灾情况下,专供消防人员进行灭火和救援使用。它附加的保护、控制和信号使其能快速地到达火灾楼层附近,控制火势并开展救援。
我国在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2005年局部修订)、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消防员电梯的设置范围、消防电梯井道、前室的防火、排烟设计,轿厢和电气系统的防火设计等作出了要求。比如一些公用设施的高楼里,就设有消防员电梯,不过,民用住宅小区里很少见到。
不仅如此,“此前国内电梯生产制造企业所生产制造的消防员电梯,也仅具有部分消防员功能的电梯,真正满足高层建筑消防要求的消防员电梯少之又少。”他说,而日本早在2004年就有立法支持,强制安装。
可喜的是,由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6)提出的《消防员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已经报批,即将发布实施。该标准中,对消防员电梯的电气及机械结构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
消防称“技术不成熟时仍不建议坐电梯逃生”
一旦发生火情,仍需先报警,再自救
杭州市消防支队参谋吴晓春参与过多次火灾救援现场。
“在技术不成熟的条件下,还是不建议乘坐电梯逃生,电梯顶多是一个辅助性逃生工具,最好还是选择其他更安全的逃生方式,一旦发生火情,先报警,再自救。”
经验告诉他,发生火灾,尤其是高层住宅,最初的3-5分钟是自救的黄金时间。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如干粉、泡沫灭火器或水枪扑灭初起火灾是积极的逃生方法。
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利于逃生的东西,如把床单、窗帘、毛毯等结成绳,进行滑绳自救,或用洗手间的水淋湿墙壁和门阻止火势蔓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