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1日讯国际金融危机后,一场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赛”悄然涌动:美国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英国着眼发展低碳经济、数字经济,“构建英国未来”;欧盟宣布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
此时此刻,中国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关系到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否拥有新的引擎,也关系到在未来竞争中能否获得新的优势,在现代化路途上能否取得新的成就。
在中国经济发展前沿的浙江,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酝酿,在这场变革中,浙江的民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久前,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在接受采访时说,浙商永远不会老,浙商只是有点疲倦。30年来,“满天飞”的浙商,踏在了“十二五”的门槛上,转型升级的路,不好走,但还是要走下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令人瞩目地提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于浙商来说,又该怎么走?参加此次“省两会”的不少代表和委员,将目光聚焦到了这里。
中小企业先整合再升级最后转型
省人大代表、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
政府引导整合
将是民企转型第一步
浙江的民营企业众多,但大部分处于“低、小、散”的状态,经不起大风大浪冲击。所以,转型升级,不能为转型而转型,应该根据省情,根据我省中小企业的特点。
政府应该引导企业整合,加快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化,让中小企业之间形成合力。在行业里,龙头企业以其品牌、资本、销售渠道、整合中小企业,组成“小巨人”企业或是企业集团。对于各个企业来说,也是优势互补。
通过整合,可以实现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同时,大量的中小企业走向联合,主动“傍大款”,成为企业集团的组成部分,甘做大企业的配套,也能使资本、产能充分发挥。
事实上,民营企业的整合,在我省已经有了自发整合的先例。在民营企业整合上,正泰集团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乐清是低压电器企业集中的地区,正泰和30多家低压电器企业进行整合,开始是松散的加盟形式,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后来进行资产评估,30多家企业入股正泰,实现产权整合,从一个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成为现代化的企业集团。
民企整合,就像原来大家都各开一辆小汽车,而联合起来,就成了大家一起努力开好一列火车,汽车开得再快,也比不上高铁的速度。
所以,走向联合,是民营企业转型路上,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企业已经遵循市场规律自发做了,现在,政府更要在未来的经济产业规划中,要顺应这种时势,引导中小企业去进行整合。
实现整合升级
才能实现转型
我省民营企业,很多都是“家族式”的企业,所以要更新观念,重情义,更要重制度,解决了思想问题,才能实现整合。
踏上了整合的第一步,民营企业的力量聚集起来,抱团打天下,就能产生新的竞争力,具备了升级的条件,第二步就是提升的道路。
民营企业不能再走低成本、低价格实现大销量的路,注重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从量的扩张,提升到技术和质的提升,最终实现品牌的提升。而政府不能完全摈弃传统产业,还要积极培育他们,实现这种提升。
只有走完这前两步,第三步才是转型。整合之后的民营企业,有了更强大的实力、更雄厚的资本、更高端的研发能力,才有可能去实现转型。就像正泰一样,有了如今这样的实力,才有可能去涉足太阳能产业。
中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会有更大的市场和空间,将来能够分到更大的蛋糕。
这也对我们的民营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民营企业要抓住消费结构变化和消费大幅增长的机遇,同时要练好民企整合的内功,紧紧跟着政策走,浙江的民营企业,一定能够再创辉煌。
科技创新、品牌建设、渠道建设一个都不能少
省人大代表、浙江欧诗漫集团董事长、党支部书记沈志荣
“企业不转型升级是等死,转型升级则是找死。”对此,做了40多年企业,当了3届全国人大代表、3届省人大代表的沈志荣感叹,“做实业真辛苦,企业转型升级说说简单,做做很不容易。”
企业发展必须依托技术创新,而且要在相关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是企业不断升级的利器。
拿我们企业说,即便是同一名称、同一品牌的化妆品,发往南方和北方的代号却完全不同。为什么要这样细分,因为北方干燥,人们吃油炸的多,菜偏咸;南方湿润,吃东西清淡,所以,配方有微妙的变化。这些都是依靠科技支撑的结果,也是我们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有在同一领域做到与众不同,企业才有出路。
企业转型升级光靠科技创新也还不够,对于我省企业而言,品牌建设尤为迫切。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就怕“巷子深”。如今好的产品很多,消费者的选择余地也很大,很多国外大牌都跑来中国吆喝,如果国内的好东西还不去吆喝,那就等于将市场拱手相让。所以还要会吆喝,而且要大声吆喝,在吆喝声中让消费者来认识你,检验你,树立自己的品牌和形象。
我们欧诗漫在中国化妆品行业10强中排到第五位,即便是这样,在品牌知名度上和外国大牌相比,还有很长距离,我们卖100、200元的商品,国外一些大牌卖1000多元,其实效果差不多,这里就有一个品牌建设问题。
对于政府而言,要支持、扶持企业的品牌建设,对于企业而言,也要大力进行品牌建设。
同时,消费品要占领国内市场,渠道建设也要进行转型升级。比如,原先我们搞分公司,全国成立了26个分公司,但这样运行费用庞大,效率不高。现在全部实施了加盟代理制,全国有150个代理商,1万个销售终端,2010年,企业销售创下了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0%以上。
转变企业发展业态
引导“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
省政协委员、新雅集团董事长郑步良
我省中小企业的底子薄,根基浅,所以,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小企业综合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转型的成败,关键要因企制宜,选好自己的转型路径。中小民营企业未来的转变方向,应该是由制造向创造、由苦力向智力、由资本向知本、由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由产品向品牌、由硬实力向软实力的转变。
除了这些,还要转变企业的发展业态。目前“一县一品”、“一镇一品”,这种以地域集中、产品同一为特点的“块状经济”形式,正在加速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
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或企业自身的营运环节,调整组织结构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中小企业。
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方面,政府应该引导并支持中小企业,以原有产业为依托,大力延伸产业中的设计,研发、物流、营销、外包等环节。
目前,我省大部分中小企业都缺资金、缺人才、缺场地、差软件,这既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弱点,也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难点。
政府要搭建融资平台,进一步完善以政策性担保为主导、商业性担保为补充、互助性担保为基础的担保融资体系,健全小企业创业基金激励机制和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发展。
缓解中小企业的用地难,可以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方式,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同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并购重组、外贸出口、扩大就业以及改善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等方面,政府应建立配套资金,加大地方财政支持的力度。
传统产业首先要做的是升级而不是转型
占领内需市场浙商有优势
省政协委员、温州市工商联副主席、温州吉尔达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进华
引进高新人才是“一本多利”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浙江民企靠吃苦耐劳、消耗资源发展的路,确实已到了一个瓶颈期,是时候思考一下未来的路了。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层次很深,面很广泛,但这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很多投入。我觉得第一需要的,就是引进高新人才。可真正难的是怎样引进高新人才,即使引进来了,留不留得住,还是个问题。
我们曾经开出200万元的年薪,希望招一位高级营销经理,但对方思考再三,最终还是拒绝了我们的邀请,为什么,因为他觉得这个城市的宜居程度、发展空间不够。
其实,政府要吸引人才,就应该加大公共平台的建设,这要比直接投资大项目实惠得多,一则惠民,二则这些人才会带来先进理念、技术、经验,甚至还会带来项目、资金,是件“一本多利”的事。
传统产业首先要做的是升级
而不是转型
浙江的民企,大多从事传统制造业。让所有企业一下子转型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对于传统产业,首先要做的是升级,而不是转型。
目前来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内地甚至向国外一些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地区转移,是必然趋势。所以,制造业企业要转变为“两头在内”——研发设计在内,营销服务在内。我们的政府如何为企业打造好“两头在内”的平台,很重要。
同时,因为今年的信贷市场更加偏紧,民营中小企业信贷已受到很大影响。所以,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政策灵活度要提高。
占领内需市场浙商有优势
在现在大多数企业靠外贸出口已经赚不到钱的情况下,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的提出,对我省的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绝对的好消息。
浙商在全国的影响力都很大,这是我们占领内需市场的优势。比如温州的民企,从发展之初开始,最重视的就是销售。现在温商在全国有230多个温州商会,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销售网络。
而在品牌打造的路上,也走在前列。拿我们制鞋行业来说,现在国内知名的品牌,几乎都出在温州,而广东、四川等地不少企业,是在给我们做贴牌生产。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像“占码头”,我们的品牌占领着市场,人家想挤进来,是很困难的。同样,要保持今天已有的优势,需要浙江民企不断努力去维护,也需要政府给予支持。
●来自浙江民企一线的声音
转型升级痛苦期
民企很需要安慰
浙江中小企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制度约束下,民企尽显疲态,因而在转型升级的呼声中,他们要么感到迷惘,要么觉得被动。
通过与一些中小企业主的对话,我们发现,浓重的转型期痛苦扑面而来,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又期望着什么,来听听来自浙江民企转型升级一线的声音吧。
加强大学生创业
和市场的“牵线”工作
温大三文传媒公司负责人丰羽:我们是大学生创业开办的公司,当下感触最深的是,政府部门如何做好小企业和市场的“牵线搭桥”工作,让我们这样的创业者,更加明晰地看到项目前景,更加便利地找到市场所在。
我们应对风险能力确实很低,所以得尽量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才能长久存活下去。
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各种公共平台建设,诸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网络等,一旦建起来,受益者会很多,特别是致力于创业的大学生。
加大新能源产业
内需市场的开发引导
宁波启鑫光电有限公司负责人励小伟:新能源应该在国内大力推广,这个行业大家都看好,因为绿色的能源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造福后代子孙,也能为我们企业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低碳节能方面的宣传力度,帮助新能源产业扩大内需,现在我们的产品都是依赖出口,压力很大,如果能在内需上获得帮助,压力就会小一些。
另外,新兴产业目前还存在人才缺乏的困境,希望政府能在引进人才方面做些工作,而相关的职业院校也应该加大对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
进一步完善
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
温州志坚印务包装公司负责人吴志坚:希望今后政府部门,能多多和小企业沟通,比如“节能减排”这样的特殊情况,提前沟通就很重要。
沟通的另一个目的,是希望政府部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中小企业发展,还是需要及时引导的。
另外,作为中小企业,特别希望在融资方面,得到更多扶持。我们这样的企业,贷款确实太难了,大部分资金周转,都是靠民间借贷,利息高,风险大。
希望银行能进一步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这样就能多给小企业一些信心。
城市品质提升很可能是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突破口
温州盘古三纪文化公司负责人金少初:我觉得一个城市的文化品质提升,很可能成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政府部门应该加强这方面建设。
拿温州来说,城市文化品质提升了,有利于现有企业,主动提升档次,主动寻求符合城市品位的项目;也有利于吸引多方资源和各类人才,助推企业的转型升级。
而且城市文化品质提升,可能还会带来很多新兴机遇,让那些在传统产业打拼多年,已遭遇发展瓶颈,转型又困难的小企业,主动抽出资金和人力,改头换面进入新的发展领域。
城市文化品质提升,不要只做表面的装点工作,要有主题有目标有内涵去建设。
资金紧张人手短缺
仍是最大困难
宁波市鄞州科威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年龙:去年,我们投入了300多万元,把老的设备全部更新了,在转型升级方面,我们下了很大的力度,现在的设备,都是很先进也是很环保的。
不过,由于去年设备改造投入的资金过大,我们现在资金短缺非常严重,加上原材料的涨价,感觉有点撑不住。希望政府在稳定物价方面多做些工作,并且能够给中小企业合理的贷款。
除了资金紧张,劳动力短缺也是新一年里将要面临的困难,由于资金不足,也没法大规模招工,希望政府能在这方面能给予帮助。
●来自热线的声音
市民刘宝岳:中国正在经历改革重心与财富大转移,改革的重心已经转到了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财富分配从房地产转向证券市场,近两年不搭上产业升级与虚拟经济之路的民企,既不往西部走也没有大笔国外订单的企业,结局是边缘化,最后消失。
小企业主张建坤:现在很多大型企业早就向房地产、投资领域进行多元化发展了。中小企业左右为难,一年中起码20%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制造业升级困难,使许多民营企业主痛苦不堪。民企太需要安慰,太需要政府扶持。
●来自今日早报微博的声音
@SKY:现在外贸太不好做,生产成本又高,节能减排要求紧,还有用工荒,民营企业日子过得很难。对于我们小企业,要先生存下来,才能转型升级。
@许肖宁:现在很多抑制房价的政策,也波及到了小企业融资,希望政策的针对性强一点,不同的投资应该区别对待。
@chndgn:民企强国家才真的强。
@性情中人:这两年温州老板炒完房子又炒煤,炒完煤后又炒大蒜,这些钱如果能踏踏实实投到高新产业中去,恐怕已经出成果了。
@枫叶:国家要扩大内需,很多企业又可以开动机器生产了。不过,商品生产出来,首先老百姓得有钱买才行,否则企业生产得不到利润,扩大内需也就落空了。
@海风:可口可乐卖了一百多年的饮料,吉列一直以生产刀片为主,传统产业永远都有需求,不一定非转不可,提高档次做好品牌,也是一种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