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浙江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报告
(2011年1月20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提出的《关于浙江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质量效益不断提高,民生保障进一步改善。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任务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顺利实现。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强、要素制约加剧等问题仍然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欠发达地区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因此,要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开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符合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主要预期目标符合“十二五”规划的年度实施要求,政策措施积极可行。建议批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批准《关于浙江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三、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省、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按照“稳增长、抓转型、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要求,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为此,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支持发展中小企业,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战略重点,创新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大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促进金融、物流、信息、科技、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加快发展。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切实抓好产业集聚区规划实施,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相结合的示范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区。
(二)着力扩大内需。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增强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继续促进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深入实施“三个千亿”工程,加快以交通、能源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提高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建立健全扩大消费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各项鼓励消费政策的有效实施。同时,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快“走出去”步伐,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三)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激励约束机制。重视运用好经济、法律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加大节能减排和环保生态工程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扎实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
(四)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面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中心镇强镇扩权改革,统筹推进户籍制度等配套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促进政务公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工作,加强公共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建设,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五)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障主要农产品和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加强公益性服务收费价格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机制,确保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把充分就业作为优先目标,落实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推进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不断提高中低收入群众住房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扶持政策,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