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车主正在选号上牌。
浙江在线01月22日讯
“小堵天天有,大堵三六九”。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堵车已成为浙江普遍存在的“城市病”。今年两会,“排堵保畅”也成为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问题上,两位省人大代表——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副总工程师张晓斌和浙江广博集团董事长王利平有自己的观点:建议浙江借鉴北京治堵方案,下猛药、出狠招,从源头上“治堵”。
两位代表提出4个“狠招”
来参加本次会议前,两位代表都做了详细调研,提出了不少治堵车办法:
1.限制牌照发放数量
张晓斌所在的单位曾承担过宁波、舟山、丽水、衢州、金华等地的交通规划设计咨询项目,他认为,浙江应借鉴并推行北京的治堵新政,通过“摇号上牌”限制发牌数、还可以增加汽油消费税、进城拥堵费等,从源头“治堵”。
2.提高停车收费标准
王利平建议,赶紧调整浙江所有城市中心区域的停车收费标准和计时单位,重点路段可以选时段收费。
3.大幅增加单行片区
“增加单行片区能缓解区域道路交通拥堵现象。”张晓斌说,他有一次去美国,看到当地有许多12车道的单行线,后来一了解,单行片区能将通行能力提升30%-40%。
“虽然单行片区也存在着不方便沿途部分群众、商家的弊端,但是‘不怕慢,就怕站’,实行单向交通后,车辆方向一致,形态一致,冲突明显减少,通行效率就上来了。”
4.发展交通网络,将居民向外围分流
相对于抑制消费的“堵”,王利平认为有效的“疏导”车流更为重要。“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大力发展和建设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
王利平去过日本东京,东京的千人汽车拥有量达到586辆,是北京目前水平的两倍多。但其高峰期交通并没有北京那么拥堵,原因就在于拥有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和道路交通网。
学习北京越早越好
两位代表都认为,目前浙江各个城市都呈现出越来越堵的趋势,因此,向北京学习“治堵”经验,越早越好。
“北京被揶揄成‘首堵’,其实杭州、宁波等地再过几年也差不多了。”王利平说,宁波市三区去年一年就增加了20多万辆汽车,照这样的速度增长下去,“再过个五年,开车会比骑电动车还慢,恐怕都要比不过走路的速度了。”
张晓斌也认为,在短时期内,大规模地改变路网现状已不太可能,而北京的“治堵”方案出台,给浙江各城市提供了机会和样板。
“很多专业机构对治堵做了一些研究和对策,比如汽车数量的控制。现在,北京都实施这一措施了,会起到一个风向标的作用。”张晓斌说。
两位代表都表示,“治堵”是一个城市系统工程,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要在规划阶段未雨绸缪,才能把“治堵”的成本减到最小。
“各个城市在规划上要完善,不再拍卖中心城区的土地,将城区的大饼向周边摊薄。”王利平说,通过配置优质、完善、便捷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促进就业与居住的均衡发展,增强卫星城镇的吸引力,就可以减少人们买车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