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西湖行宫图》(局部)。
本文图片均由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提供
南宋官窑簋式炉。
南宋“陈二郎”金叶子。
清康熙青花西湖风景观音瓶。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
杭州西湖,千百年来一直是骚人墨客吟咏不绝的灵动诗韵,丹青妙笔描摹不尽的秀美画卷,街头巷尾流传不息的故事文本。
西湖之美,让曾在杭州任官的苏轼留下了“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的感叹。
为探寻西湖魅力,笔者日前来到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城湖相依
秋日的西湖,细雨朦胧,桂花芬芳,一派诗情画意。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包括西湖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和名人纪念馆,从多个方面展示西湖之美,讲述西湖故事。
西湖博物馆位于南山路钱王祠旁,整个建筑大部分延伸于地下,从湖面上看,几乎察觉不到葱郁树木中隐藏着一座现代建筑。“西湖博物馆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包括西湖历代浚治与景观的形成、西湖题名景观、西湖文化、精神家园等六大展区,展出文物涵盖书画、古籍、陶瓷等七大类,系统展现了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馆长潘沧桑说。
顺着阶梯下到馆中,大厅内巨大的沙盘模型立体展示了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格局。旁边展柜里,多种古生物化石体现了西湖丰富的自然遗存。据介绍,西湖一带原为浅海湾,大约2600年前,泥沙淤积堵塞了湖与海的通道,变为淡水湖泊。经历代人工疏浚治理,演变为“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景观格局。
展厅另一侧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西湖历代浚治过程。据史料记载,自唐至清,统治者对西湖之浚治不曾中辍。唐代李泌、白居易和宋代苏轼主导的浚治奠定了西湖的基础面貌,日后疏浚基本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正因如此,如今西湖的大体格局沿袭了唐宋时期的旧貌。“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正如苏轼所言,西湖是杭州山水景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湖的治理对于杭州城市发展意义非凡。
“这是我们西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潘沧桑指着展柜里的《清乾隆西湖行宫图》说。这是唯一一幅流传至今钤有乾隆御玺的西湖行宫图,全长9米多,采用传统山水画法,以鸟瞰的形式描绘了乾隆南巡时驻跸的西湖行宫及游览的各景点,并标注了行宫与各景点的具体方位和距离。全图笔法细腻,疏密有致,设色典雅,构图严谨,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法。
“此图在西湖申遗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潘沧桑介绍,“图上描绘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格局,其中的景点和位置标示与现在的西湖景观能够一一对应,实证了西湖至少200多年来都保持着原真的格局,体现了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实地考察时把西湖博物馆作为第一站,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考证此图。”
展馆中,一件清康熙青花西湖风景观音瓶吸引了不少参观者欣赏。此瓶撇口,长颈,丰肩,筒形腹,腹下渐敛,浅圈足。瓶身自颈以下描绘西湖风景图,亭台塔殿错落掩映,游人画舫行于其间,展现了杭州市民在西湖边怡然自得的生活。“清代至民国时期,陶瓷界流行把西湖作为装饰题材,但清初康熙年间此类作品还比较少。此瓶描有50余处西湖景观,构图巧妙,笔触细腻,青花发色典雅,是少见的清代早期青花佳作。”潘沧桑说。
山水美学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经过历代精心营造,西湖形成了独特的美景。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称,在景观营造的文化传统中,西湖是对“天人合一”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诠释。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这大名鼎鼎的“西湖十景”是在南宋时期形成的。南宋以临安(今杭州)为都,经济的发达带动了文化的繁荣。南宋宫廷画师们从难以遍数的湖山美景中凝练出“西湖十景”,十景题名蕴含了生动、静谧、隐逸等审美主题,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山水美学。
“‘陈二郎’金叶子为国家一级文物,反映了南宋杭州经济的发达。”潘沧桑说。金叶子由纯金制成,薄如纸,形似书页,上面刻有铭文“铁线巷陈二郎十分金”,其中“陈二郎”为制作金叶子的金铺名称。金叶子是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产物。它面值较大,一叠可兑换铜钱35千文,40克一叠,每叠10张,每张4克,便于携带,易于分割,大大方便了货币流通。
灵秀的山水带给人丰足的滋养,孕育出清雅隽永的艺术。南宋美学的精髓在南宋官窑青瓷上得到充分体现。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山以南乌龟山西麓,占地60余亩,由展厅和遗址保护厅两部分组成。展厅内,“南宋官窑历史文物陈列”以“青瓷故乡”“御用之瓷”“风雅之美”“皇宫遗珍”“南宋官窑遗址与工艺”为专题,系统展示了南宋官窑青瓷的发展历程及其独一无二的工艺特点、登峰造极的美学价值。
“南宋官窑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是宋高宗为烧造宫廷用瓷而建的御用瓷窑,由修内司直接管辖,产品以粉青釉色、冰裂纹片、紫口铁足、古朴器型四大特色而著称。由于胎土原料特殊,厚釉工艺烧造难度极大,南宋官窑烧制成功率不足百分之一。且由于专供御前使用,验器标准十分严苛,略有瑕疵即行砸碎就地掩埋,无论成品或瑕疵品一律不得流入民间,因此南宋官窑完整器现存于世的非常少,十分珍贵。”潘沧桑介绍道。
展柜里,一件南宋官窑簋式炉格外引人注目。它是仿商周青铜簋造型的青瓷香炉,由官窑遗址出土瓷片精心修复而成,表面没有青铜簋的繁复装饰,追求自然之美。瓷炉釉色粉青莹润,釉面呈玉质感,古朴庄重而又温润含蓄。
南宋官窑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在古窑址基础上建立的陶瓷专题博物馆,包含南宋郊坛下官窑遗址的龙窑和制瓷作坊以及老虎洞修内司南宋官窑遗址。郊坛下遗址保护厅以复原陈列、动画演示等方式再现了800多年前官窑瓷器制作、烧造的场景。立足于龙窑遗址前,仿佛能看到几百年前烧造工人忙碌的身影。他们日日劳作于西湖边,将自己对西湖美景“天人合一”的体会融入瓷器烧造中。
人文渊薮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优美的西湖曾让白居易离任杭州时流连不舍。千百年来,西湖的湖光山色引得无数文人、画家挥洒才情。他们的作品和故事,为西湖增色添彩。
名人纪念馆由章太炎纪念馆、苏东坡纪念馆、唐云艺术馆、张苍水先生祠、于谦祠、于谦故居、司徒雷登故居7处场馆组成,散落在西湖周边不同地方。
苏东坡一生曾两次到杭州做官,为当地做了不少贡献。苏东坡纪念馆坐落在杭州西湖苏堤南端,由主楼展厅、碑廊、酹月轩等组成。展厅一楼陈列苏东坡生平事迹,二楼主要介绍苏东坡在杭期间的文学艺术成就。参观完展厅,可眺望不远处苏东坡主持修造的苏堤,感怀斯人。
岳飞、于谦、张煌言并称为“西湖三杰”。三人均与杭州西湖结下不解之缘,并安葬于此。“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明代名臣于谦的述志诗句。于谦祠位于杭州西湖三台山麓,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自2019年起开展全面维修及展陈改造,今年2月重新开放。张煌言为明末抗清英雄,字玄著,号苍水。张苍水先生祠堂正中悬挂着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好山色”牌匾,这3个字正是张苍水就义时面对西湖发出的感叹。
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之墓毗邻张苍水墓,墓前建有章太炎纪念馆,这是国内最大的章太炎文物资料和研究中心。馆内展出的《膏兰室札记》记录了章太炎在杭州诂经精舍的学习心得,从中可窥见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曾任燕京大学校长、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出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故居位于杭州拱墅区耶稣堂弄,是其父来杭传教时建造的住宅。海派画家唐云是杭州人,虽长居上海,但对家乡念念不忘,一生以“杭人唐云”自称。唐云艺术馆坐落在西湖边的长桥公园,与著名的雷峰塔隔桥相望,馆内完整收藏唐云作品及其生前所藏艺术精品。
“一池西湖水,千年根与魂。西湖之美说不尽、道不完。”潘沧桑说,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立足于自身特色,策划推出了宋韵系列、西湖文化系列、陶瓷文化系列、名人系列等多个系列主题展览,并同步开展线上展览,在B站、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传播,受到许多青少年欢迎。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