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8日讯(钱江晚报首席记者 肖菁 实习生 沈筱婷)浙江浦江的老陈酷爱中国水墨画,收藏书画十多年,尤其钟情某知名现代画家。去年12月,他花12万元从某画廊买到了该画家的一幅旧作,兴奋了好几个月。请装裱师傅重新装裱,没想到师傅一揭开宣纸,大吃一惊。
你猜发生了什么事?
后来,为了这张画,老陈奔走于鉴定机构和法院之间,到现在事情都还没了。这期“鉴证实录”我们来说说最新技术的高仿真假画如何显真形。
看完笔墨再看材质
老藏家判断是真品,于是下手了
老陈爱好书画收藏书画自认也算资深了,尤爱一位擅长国画的知名现代画家,常年研究他的作品。
去年12月,老陈在画廊相中了该国画家的一幅水墨人物画。画作是有人在画廊寄卖的。老陈几次三番去画廊,磨了好久(这个过程业内叫“做价”),最后以12万多的价格拿下,并支付了画廊一定比例的中介费。
老陈说自己以前从来没走过眼,买画自有一番套路:
首先,鉴定是不是这个画家的作品,看画的笔法、墨法。收藏界对书画的真伪向来有争议,要是自己眼力不够,买到临摹的赝品,可怪不了别人,那叫“打眼”。
对这幅画,他有自信,是真迹没错。
第二,考虑是不是印刷品。陈先生看画自带40倍的放大镜,上上下下来回验了好几遍。他的经验,一般印刷品用喷墨打印,放大能看到一颗颗墨点堆积。
老陈说,画上毫无痕迹。他相信画是真品,果断下手。
重新装裱时,问题突然来了
宣纸背面怎么没有墨迹
买来的画作是已经装裱好的,上层是作画的宣纸,下层是做旧泛黄的背纸,还有褶皱印子。“这幅画保存得不好,我想送去重新裱。”老陈一向谨慎,交代先揭开一个角看看。
装裱师傅手上功夫精细,缓缓剥开画作的左上角,宣纸的背面竟然干净一片。两人心里都是咯噔一下:完了,画有问题。
懂点国画的人都知道,画家作画时,水墨渗透,宣纸背面多少会有墨迹浸渍的痕迹。
“作伪还能争论,可印刷完全是造假。”老陈要求退款退画,据他说,当时画廊是认可的。但原画主是门外汉,看不出真假门道。三方约定,找权威机构做一次鉴定。
今年4月,画作被送到了杭州明皓司法鉴定所文检员小张的手上。
我们先不说鉴定,这幅画以假乱真到什么程度,当中还有个小插曲——
买下画后,老陈约了几个同好,找到该画家的家中一起品评。老画家仔仔细细地看了说,的确画过这幅画。你看看,连作画的本人,都没看出问题来。
动用了200倍显微镜
纸张上终于露出了打印三原色
是不是印刷文件,鉴定起来并不麻烦。小张用一支高分辨显微镜就搞定。
第一步,选鉴定材料。截取了画作的四个小块,分别来自画上的背景、人物、名章和题字。小张说,这是考虑到水墨颜料、印泥、墨汁材质不同,呈现在纸上各有特点。
第二步,放大检验。在200倍的显微镜下,破绽就来了。
依据一:局部放大后,明显有青、黄、品红色的墨点。
裸色背景部分,出现了青、黄的不规则圆点;题字部分,黑色毛笔字边缘则多了红色的毛边。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小色点,正是构成印刷图案的三原色。
“虽然不明显,但绝对是印刷无疑。” 彩色印刷品以黄、品红、青三种油墨,加黑油墨印刷,随着叠加比例的不同形成各种颜色。把它足够放大后,就能看到无数交错的三原色点。
小张说,手绘书画中,墨汁或者颜料是融合后的单一颜色,不该有其他出现。比如她拿出一幅毛笔字作品作对比,同样放大,墨迹仍是纯黑。
依据二:未见书画形成的墨迹洇散。
手绘的书画中,随着毛笔在纸张上运动,墨水会沿纸张纤维渗透开去。这里没有墨迹洇散的现象,说明是印刷品。
依据三:没有盖印形成的挤墨及抑压现象。
画家在落下名章时,用力往下挤压,印章边缘会有挤墨和力压状态。这里也没有表现。
鉴定结果,画是印刷品。
小张推断,这幅画用了高仿真的印刷技术,将真迹扫描进电脑,在做旧的宣纸上打印出来,装裱制成。
小张说,现在印刷品的鉴定技术比较成熟,送来的检材基本都能分辨。但须注意的是,造假技术也在提高,好比老陈往常几十倍的放大镜就能看真假,现在极可能走眼。书画爱好者们得多留心了。
事后,老陈与画廊、原画主三方坐下来调解。当时画主答应,“凑齐了画款就退给你”,但迟迟没有兑现。老陈不得已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因为老陈是和画廊发生法律关系的,所以他告的是画廊,要求对方及时退款。
官司开审了,问题又来了,画廊也没办法让原画主把钱退出来,就抛了个难题给老陈:你怎么证明这幅你鉴定出来是印刷品的假画是从我这里买的呢。
这这这,老陈又犯愁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