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岛新区成立十周年,目前发展如何?规划实施进展如何?7月7日下午,由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舟山分社联合举办的新区十周年沙龙在浙江海洋大学举行。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复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第四个国家新区,也是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同年7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世界介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十年弹指间,新区面貌焕然一新,五大发展目标渐行渐近。
座谈会邀请了清华大学、上海社科院、浙江省委党校、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宁波大学、浙江海洋大学、舟山市发改委等近20位专家学者,共同把脉新时代背景下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路径,为舟山群岛新区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曾任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的上海社科院专家李湛在线上发言,他说,舟山是第一个海洋新区、第一个全域新区、第一个直辖市之后的新区、第一个全海岛新区、第一个海域面积大大超过陆域面积的新区,是拥有最大散货泊位的新区。他认为,舟山要在建设海洋强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挥作用,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这十年来,舟山GDP总量虽不大,但增量不小,未来有着无限发展潜力。进入新阶段,面对当下双循环的发展格局,舟山要发挥自身优势,构筑海洋经济大发展格局,以开发开放海洋资源为契机,把劳动力、产业、科技融合起来,从批地向批海转变;扩大自贸区海域范围,要以自贸区政策的实施制订促进新区制度创新;建设北向大通道,形成上海大都市一小时通勤圈。
“作为舟山人,我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发展变化,为舟山的每一点进步而高兴。”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用书面形式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新区十年的发展,综合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影响力有了一个大飞跃、港口枢纽作用得到大发挥、交通格局中的地位实现大提升、经济结构实现大改善、文化旅游实现大发展、城市面貌越来越像大花园、居民生活品质有了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在新发展阶段,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舟山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制约和问题,如临港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国防安全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协调;新旧动能转换难度较大,传统产业转型困难重重;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领军人才欠缺;金融支撑能力显著不足,油品全产业链构建尚待时日;旅游业发展面临瓶颈,服务品质有待提高;改革的自主权不多,制度性探索需要授权。他建议:舟山要在新发展格局中有所作为。要深入研究新区和自贸区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定位,突出油品全产业链优势,增强在国际油品生产贸易格局中的话语权。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有所作为。最重要的是把海岛高质量发展与海岛新生活构建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海岛生活新区。推进服务业提档升级。用创新思维、互联网思维真正做好舟山品牌整体设计,全面打造优质服务体系,做好岛屿文章,建设具有全球知名度的魅力群岛。
“舟山发展需要牺牲精神。”浙江海洋大学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学者翁志军认为,很多实践一次又一次表明,只有敢于牺牲、勇于献身,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性发展。如果我们患得患失、瞻前顾后,不具备不怕牺牲的精神,开创新局面就无从谈起,这一点,“艰苦奋斗、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值得借鉴。这十年为什么舟山企业界很少有新面孔,说明产业更新换代不快。他建议,要始终不渝坚持贯彻实施新区规划,上级能赋予舟山群岛新区更流畅、更完美的职能机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