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专访省检察院检察长汪瀚 模范检察官王盛

对话省检察长和模范检察官:用工匠精神打造检察品牌

  • 王盛:坚定法治信仰守护公正是一生的追求

    5月4日,浙江台州检察官王盛迎来了不平凡的一天。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他“全国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浙江省委授予他“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 坚持司法为民 王盛优秀事迹激励浙江八千检察官

    “全国模范检察官”和“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王盛,从事检察工作16年来,先后办理各类刑事案件700余件,无一错案。5月31日下午,全省8000多名检察干警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聆听了在浙江省检察院举行的王盛同志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早上好!欢迎关注浙江在线新闻对话节目,今天我们把演播厅设在浙江省台州市人民检察院。在这里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两位重量级嘉宾,坐在我身边的,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一位是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汪瀚。


汪瀚

各位网友朋友大家好,我是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欢迎你们。

主持人

还有一位是台州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主任、公诉一处副处长王盛。今天我们的对话主题是“坚守法治精神,共话模范检察官”。

王盛

各位网友早上好,我是台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王盛。

主持人

我想不少网友都知道,就在最近一段时间,我身边的这位王盛检察官又荣获两项殊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共浙江省委先后作出决定,授予王盛同志“全国模范检察官”和“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5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共浙江省委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表彰大会,曹建明检察长和夏宝龙书记都亲自为王盛同志颁奖。我们先向王盛表示祝贺!

王盛

谢谢。

主持人

在老百姓的心中,检察官代表着法律的威严,代表着公平正义和刚正不阿的形象,在今天这样一个对话现场,我想首先问问王盛,你心目中的优秀检察官是什么样子?

王盛

我想我心目中的检察官,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如果专业能力不过硬,什么案子都办不好。还要有较为丰富的办案经验、社会经验,如果办案经验丰富的话,对一些关键的矛盾,他能够形成自己的处理方法,更好的处理。社会经验丰富的话,他能够妥善的化解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 第二,要有忠诚履职,严格依法办案的工作方式。优秀的检察官不能是坐在书斋里的理论家,而是面向社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干家。过硬的业务素质,如果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那么就是空的。只有通过一个个实际的办案,转化为实际的公平正义,才能够让老百姓真正的,实实在在的去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也只有通过忠诚履职,抽象的法律理论和我们的法律原则,才能够变为真正的法律公正。 第三,必须要有廉洁自律和良好的、高尚的道德品格。检察官职业是一个“正人”的职业,我们中国有几句古语,“正人者先正己”,打铁还得自身硬,如果自身是带病的,那么怎么去匡正人家的错误行为。就好象医生是医普通人体的疾病,检察官可以说是在医疗社会的疾病,有可能他是一个专科,可能不是全科,但至少是在医社会的疾病。 医疗者自己不能患病,否则的话怎么取信于人,所以检察官必须要有一个高尚的思想品德。 第四,检察官还必须要有一个人文情怀和悲悯心。因为法律非常严肃,法律的条条框框都有非常严格的约束。但是,我们的司法如果也是冷冰冰的话,我们的老百姓怎么去真正的从心底里遵守法律。所以检察官要把冷冰冰的法律转化为有人文情怀的,可以被老百姓普遍接受的这样一个社会规范,就需要我们的检察官也有一个悲悯心和人文情怀。 一个有人文情怀的检察官,他更能够理解当事人老百姓的所想所需,这样的检察官,办理案件就更能够深入人心。同样的,也使原来的抽象法律原则更能够被老百姓,被社会所接受,我们的办案效果也会更好。 这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检察官,可能检察官还有许多更多优秀的品质。今天就不展开了,就讲这几点。

主持人

我也想请问汪瀚检察长,您心目当中一位优秀的检察官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王盛身上哪些品质值得全省检察干警向他学习借鉴?

汪瀚

如果你今天问我优秀检察官是什么样子的,那我今天正好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我身边王盛这个样子。 我记得刚刚出任检察长的时候,也是跟你们谈检察官、检察长谈检察工作,在我眼里,今天当一个好的检察官,当一个好的检察长,他是什么样的,具备几个素质。今天我在王盛身上看到某种答案,和我当时想的东西。比如当时我讲过,除了忠诚坚守,这是首先检察官要具备的素质。你看王盛,他大学毕业之后从事检察工作,一干就16年。当然16年,对他来说仅仅是走了第一步、第二步,今后的路还很长。这种坚守对于检察官来说尤为的重要,透过这种坚守,他体现了对事业的忠诚,对法律的忠诚。透过这个,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诚。然后法律意识,严谨的法律意识,当然是每个司法人员必要的素质,尤其是对“模范检察官”来说很重要。 我也讲过,检察官是守护公平正义,依靠什么守护?首先自己要坚信笃定的忠诚于法律,这种意识作为检察官优秀的品质,当然是摆在很前列的。除了这些呢,王盛刚才也讲到了,还有一点检察官也要具备博大的人文情怀。我们后面还会通过王盛的一些事迹讲到,人文情怀在今天对每个检察官来说,怎么样做好检察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透过所谓的人文情怀我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到的是怎么样司法为民,怎么让我们通过检察官办的案子,让人民群众有这种获得感,你在守护他们的利益,你在打击犯罪,你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的权益,这当然就是一种人文情怀,这是我们通常讲的有温度。这个温度对于打击犯罪要冷,对于维护人民的权益要热,所以这个人文情怀可以从两方面来讲。 我透过王盛,我看到了他身上模范的品质。忠诚、坚守、笃定,然后司法为民的一种情怀,当然还有更多纪律的意识,廉洁自律的意识,这些都是当今模范检察官应该有的素质。

主持人

好的,刚才说到王盛从业16年,相对对于每一个检察官来说,自己办理的第一个案件尤为深刻的,为我们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形。

王盛

应该说我亲身参与办理的第一个一审案件,这是一个差一点出错、而且在我以后的职业生涯里留下了非常深印象的这么一个案件。因为当时刚出大学校门,工作经历也不丰富。当时刚接手这个案子,认为这个案子比较简单,这是一个抢劫杀人的案件。最初公安查证认定的事实是比较简单的,就是一个犯罪嫌疑人进行抢劫,杀死了一个人。我刚接手这个案子的时候,心理上也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案子,虽然后果很严重,但事实是很简单的,所以也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 后来在提审犯罪嫌疑人时,这个犯罪嫌疑人跟我说起,自己在侦查机关所做的笔录是不真实的,并且他的笔录核对之后,也签下了不真实的文字。他在笔录当中签的是说,“以上笔录我看过,和我说的二样”。我当时在审查时,这个笔录当中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我提审的时候,他提起这个问题,我也没有引起重视,这个就是办案经验的问题。后来我的师傅,他在旁边提醒我,我才想起核实翻案卷,核实这个问题,结果还真的是这样。 一般犯罪嫌疑人笔录核对了以后,以上笔录和我讲的一样,他在“一”字上面加了个小黑点,这个小黑点很不起眼,如果不注意的话,根本不会看出异样,但仔细一看就成了“与我讲的二样”。后来,以这个小黑点为开端,我们进一步审查案件,发现这个案件有很多证据缺陷。而仅有的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犯罪嫌疑人口供也因为这个小黑点而变得疑点重重,而根据侦查所得的证据,对案件事实的判断存在其他合理的可能性。 更何况,这个案件是被告人对笔录的内容不认可,我们无法证明这个笔录是在合法的状态下取得的。并且笔录的内容与其它证据也很难形成证据锁链,所以最后这个案件是因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我们后来做了存疑不起诉处理。这个案件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一个教训,它提醒我做一个检察官,一个公诉人,办理每一个案件必须关注证据,必须严谨细节,必须关注每一个细节。一个小黑点,这么小的一个细节,它都可能导致一个案件完全相反的一个处理结果,所以对每一个案件的话,我们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关注。特别在细节上,实际上细节就是证据,证据就是一个证明事实非常关键的依据。 同时,我在以后的办案生涯中时时提醒自己,必须要严谨细致的办案。而不能够因为案件简单,或者案件证据比较少就忽视一些关键的事实,这个在我以后的办案生涯中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以后每个案件的办理,我都会想起这个案件,提醒自己一定要仔细仔细再仔细。

主持人

从那之后,我们看到王盛越来越成熟和优秀。如今的王盛已显现出成熟和优秀,在王盛从检16年的历程中,曾经办理过700多起案件,让人非常钦佩的是,这700多起案件没有一起是错案,办案准确率达到了100%。我想请问王盛,这样高办案率、准确率是如何做到的,怎么坚持下来的?

王盛

实际上是保证案件质量问题,我们检察官必须要苦练内功,多积累、多实践、多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包括各类其它相关知识的积累和社会经验的积累,这个都是我们保证案件质量,从办案人角度来讲是一个内在的保证。 只有自己经验丰富、知识结构完备、理论功底扎实,我们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证据中发现一些问题,发现一些缺陷,才能够及时地去弥补,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案件质量。 第二,要保证案件质量,必须严把案件的证据关。我们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侦查人员说了不算,我们检察人员说了也不算,甚至法官说了也不算,最终谁说了算?证据说了算,所以只有证据扎实,确实符合证据的“三性”,我们才能够依据证据认定事实,所以必须严把案件的证据关,对每一个证据必须细致审查,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第三,必须严把法律程序,必须严格规范。我们的法律程序实际上是从国外的法律程序上借鉴,也是我们国家多年来司法实践的总结。法律程序是一个防错非常好的控制法,我们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就能够防止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同时严格规范办案,我们也要严格保证遵守每一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样的话,特别是保证辩护人的辩护权,他们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路。 第四,必须要有一个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只有办案的时候认真细致,才是保证质量的最好方法。对每一个案件,我们都必须一视同仁的给予充分的关注。 第五,我觉得是还必须要有听取不同意见的肚量。我们在办理案件过程中要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最好的意见就是反面的意见,跟我们的观点是相反的,这个可以给我们不同的思路。只有我们在各个方面都考虑到,把出错的可能降到最低,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的案件质量。 这是我多年来的一些心得,也是我多年一直坚持的一个做法。

主持人

听了刚才王盛的经验分享,就像一名刚入伍的新兵,经过不断训练、磨练,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我想请问汪检如何评价王盛的这种职业精神,我省的检察官应该如何学习王盛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

汪瀚

我觉得王盛身上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工匠精神,工匠是怎么来的?工匠是练出来的,工匠是打磨出来的,工匠是实践出来的。我特别高兴王盛和大家分享他刚刚走向职业岗位时的案例,其实通过解剖一个自己看起来有可借鉴的教训,他找到了进步的开端。恩格斯讲过,向自己错误的学习是很好的学习。这就讲到,通过实践,我们找到了真谛。现在大家都谈论工匠精神,谈到工匠,我们首先会浮现一个画面。意大利私人定制皮鞋的工匠,瑞士的钟表师,我们身边有很多工匠。你看看大师的作品,大师怎么练成的,一刀一刀刻出来的,日久天长就刻成了东阳木雕的工匠。每一幅大师的作品都要花费时间,都要精炼,都是不断的追求那种尽善尽美。所以大家讲“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精益求精,就是在实践中打磨,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提升自己的品质。 可能每个人这一辈子不一定都能成为大师,但是每个人如果精做一行,时间长了,他就在这一行做成行家,就能成为这个行家的工匠,赢得大家的尊重。所以我们检察官,优秀的检察官,他一定是具有工匠精神。刚才王盛讲到的几个例子,很多的事例都是通过在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寻找证据细节入手,细节决定成败,在办案当中毫无疑问非常关键。其实很多有瑕疵的案件,甚至很多冤假错案,败就败在忽视了细节,会引发更多的漏洞。所以工匠精神,敬业细节,这个对于一个优秀检察官的品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觉得可能各行各业都需要自己的工匠,那我们的检察工作要打造“模范的检察官”,毫无疑问需要这种工匠精神,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意识,精益求精办案,办好每一个案子。像王盛16年700多个案件不出瑕疵,这本身就是一种工匠精神,我觉得应该弘扬。

主持人

我们都知道王盛在2013年办理过一个非常重要的案件,那就是温岭杀医案,案件当时轰动全国,王盛你作为当时办案组的组长,对这个案子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王盛

当时温岭杀医案发生之后,社会舆论是非常关注的。社会舆论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被害人,要维护被害人权益,特别是医生群体要求严惩被告人。另一方面相对微弱的声音,对于案件的一些证据和事实提出一些异议。特别对于被告人的鼻部医疗是不是适当,存在一定的争议,这是当时社会上舆论的主要观点。我在办理这个案件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两件事,第一个,我们客观的认定事实,根据证据客观的认定事实。不管舆论怎么样,我们不受舆论的左右,不受其它的干扰。我们只重证据,我们用证据来还原事实,这样一个做法最后得到了社会舆论普遍的认同,这一点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 这个案件争议的事实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一个是连恩青的精神是不是有问题,这个涉及到他是不是具备完全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第二,连恩青的鼻部医疗是不是适当,这个问题涉及到医院方有没有过错,引起案件的起因上是不是值得同情,这一点会影响到对他的量刑。第三,医院在处理连恩青的鼻部医疗是否适当和医院在处理纠纷过程中是否有不适当的行为,这三方面的事实问题直接关系到被告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以及对其量刑的轻重。 我们办案组第一时间介入这个案子,刑事责任能力问题在提前介入侦查时就已经提出,要求必须对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能力进行司法鉴定,在案件侦查终结时,鉴定意见就作出来了,结论是被告人连恩青虽然患有疑病症,这是一个心理问题,还没有严重到精神疾病。因为他没有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作案的时候他的思维是非常清晰的。他为什么作案和作案目标的选择都是非常清晰的。我们从司法精神病鉴定这个角度确认他的刑事责任能力,我们拿到这个鉴定意见之后,也对这个鉴定意见从逻辑认证、依据判断和结论的审查,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审查,我们认为这个鉴定依据是科学的。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份鉴定意见的科学性,我们在开庭时也邀请了司法精神病鉴定的专家,当庭出庭作证,对鉴定意见进行当庭的说明,并且接受辩护人当庭的询问。这样的话,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就非常好的予以解决了。 第二,涉及到连恩青的鼻部医疗是不是适当的问题。因为连恩青提出,医院存在医疗事故。我们就通过各方的联系,最终是在台州市医学会和浙江省医学会两级,分别随机的聘请专家对连恩青的医疗资料进行了全面的审查,最后认定医院的医疗行为是适当的,没有医疗过错。 对于这个结论出来以后,我们也并没有完全直接的采信了。为了更好确信这个结论的科学性,我们对连恩青提出来的各种怀疑质疑,我们也去一一核实。这个也涉及到第三点,医院对于医患关系的处理,医疗纠纷的处理是否存在不当的处理行为。对这个问题,我们主要是围绕连恩青提出的一些异议怀疑的依据和证据。他所谓的证据,我们一一的核实。第一,通过走访当时的现场证人。第二,走访一些当时参与医疗纠纷处理的当事人。第三,我们随机调看,因为连恩青提出他的CT片上医院存在作假,他的依据就是CT片上的数据是错误的。不同片上的数据不同,他认为是错误的。 我们针对他的这个认识,我们亲身去CT机器机房里观看医生对CT机器的操作,随机调看其他病人的CT片,到底这组数据是什么意思,也去验证。通过多方面的验证,我们最后也确信连恩青提出的这些异议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只是他对医疗知识缺乏一定的认识,那是一个误解。 我们对这个案件的处理,第一,平和客观的认定事实,这个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我们对案件尊重事实,并且平和地梳理、取证分析。充分的尊重每一位当事人,包括被害人,甚至包括被告人自己的权利。这种做法,这种办案方式,最后也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认同。我们对连恩青的权利,他的自我辩护权,我们非常重视的。对他提出的每一点异议,我们都一一去调查求证。 最后在法庭上对我们抛出的证据,我们举出的证据,连恩青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大的异议。只是认为他自己作案的动机是合理的,但是对事实还是没有提出大的异议。所以,这两件事是我办理这个案件中印象最深刻的。同时也提醒我理性平和的办案方式,可能更能够化解社会矛盾,更能取得良好的办案效果。

主持人

作为检察官最重要的就是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可以看到,王盛办理这个案件遵从的原则就是“尊重权利,查明事实,维护公平正义”,我想请问汪检,这样的原则对于我省检察干警有何重要的意义?

汪瀚

我们通常讲,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总书记讲“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对于检察官来说,如何践行这一点,尤为重要。其实你说维护公平正义对老百姓来说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办案子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这是老百姓心中的公平正义。对我们检察官来说,在办案过程中要紧紧坚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句话是每一个司法人员必须铭记在心中的,但是真正在实施当中做到并不容易。 刚才王盛解剖这个杀医案就非常典型,他在寻找每一个证据细节的过程中,首先固定的这些证据,对这个案件有重要指导性的,到底对他的伤有没有误诊。因为杀医案动机起源于这个,对这点首先要有基本的认定,他通过大量的调查取证,最后认定了,这就固定了案件最重要、最核心的事实。现在很多的案件也是这样,所以现在我们讲,以证据为中心,讲的就是这样。这个就体现了公平正义最核心的一点,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工作环节是什么呢?我们通常说检察官具有起诉权利,量刑之后对法律的监督。这几个环节,从该不该抓,该不该诉,该不该判,该判成什么样子,检察院、检察官都要进行不同环节的监督,我们说的法律监督。显然对于检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他都面对着怎么样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能力来守护公平正义。 所以我们说,杜绝冤假错案,就是把每个案件办好,办得准确。它的依托是什么呢,除了对法律忠诚,你对法律知识的熟悉了解,办案的整个思路、理念要清晰。当然,你还应该永远怀揣着守护公平正义的这样一个理念,这个信念。刚才王盛讲的这个故事,完全能够印证这一点。

主持人

访谈进行到这里,有网友在我们的访谈页面上留言,有位叫“蜜粿粿”的网友说,他是一名乡镇工作人员,参加工作三年了,每天面对基层群众的一些琐事,有些烦乱,他看到过王盛的事迹报道,其中讲到的一个小故事对他印象特别深--王盛一直是院里的大忙人,平时的工作已经够他忙活了,但在办理一起集资诈骗案中,陆续有20多人向王盛求助,这本是案件之外的事,但王盛记在了心里,一有进展就主动打电话联系他们,可以说让群众深受感动。 这位网友想问王盛,是什么原因让你这样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

王盛

实我想原因很简单,我本身就是一个普通的群众,我今年是39岁了。我39年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在跟群众一起的,所以我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接触到群众,都接触到老百姓。他们的所想所需,我是非常深刻的了解。作为一个普通群众中的一员,对他们遇到案件,遇到自己被骗的一些事实,我非常同情他们,也知道他们最想要的其实并不是要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他们更想要的是挽回自己的经济损失。所以从这一点的话,我们知道了群众所需,为什么我们可以做的不去做呢。 我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所以在办理案件当中,我能够做的,我就尽量的去做。其实为被害人弥补损失,尽量追赃,这个也是我们的基本职责之一。只不过我们有的时候有些忽视,而且追赃的难度往往是比较大的,也不是一时间就能够完成的,这个需要我们更多的付出。但是对于人民群众来讲,我觉得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要维护的,虽然法律很严肃,但是我们的司法应当有温情,我们的司法人员应当有同情,有悲悯之心,有恻隐之心。这样的话,我们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就是在做我们的检察工作。我们要做好检察工作,就必须要以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时时刻刻维护群众利益,并且得到群众的信任和理解。 其实判断我们工作最好成效的标准,就是人民群众的认同,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我们是在公正地办案。所以检察工作,我觉得本质上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就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每一个案件背后,它都有一个个当事人,甚至一个个家庭。对我们办案人员来讲,对我们检察官来讲,群众的利益是没有小事的。特别是我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检察官,我觉得更应当坚信群众利益无小事,在每一个案件中,我们要尽量去维护每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去尊重每一位涉案群众的利益,尽我们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我觉得从我的内心来讲,我也是希望是这么做的。我经常也会问自己,如果我是案件当事人,我会希望检察官怎么对待我。我想答案非常明确,大家都希望得到公正的对待。 今天我是检察官的身份,假如我是病人,那我也希望医生对我更加关注,更好的对待。所以我在尽到自己职责帮助群众的同时,我自己的内心也能够收获一份快乐,这就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主持人

其实通过王盛的回答,我们要跟大家说的检察官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来源于我们的老百姓当中,为老百姓进行服务的。 汪检刚才一定也听到了王盛的回答,我想请问汪检,您作为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是不是对每一名检察官也有这样的要求,真正做好“检察+”这篇文章,在办案中体现检察官的人文情怀,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汪瀚

对于检察官来说,所谓的人文情怀就是要践行司法为民这样一种思想。人民检察院,为人民服务,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那是当然的。刚才通过王盛讲的例子,作为一个检察官来说,比如这个诈骗案,起诉正确、判决正确,对于检察官来说已经完成他的主责和主业,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但他还想到了案件之外,检察之外的“+”,“+”是什么?加的是对受害人利益的关注和关心,他奔走多方,追回他们的利益,这就体现出为人民办事,人文情怀落到实处。 我还听到王盛办的另外一个案子,一桩杀妻案,案子办结了。但是他看到丈夫被判刑了,妻子死了,还留下了一双年幼的5岁、9岁孩子。只是在案卷中提了那么一笔,他记住了。对于他来说,两个孩子跟检察官有关系吗?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他想到了,该案子中父母,一个死了,一个进了监狱,两个孩子怎么办。他作为一个检察官,要想到犯罪嫌疑人的家属和罪犯的家属,也是人民群众,为了他们的生活,他多方奔走,联系了一些部门,为他们争取到了比较好的司法救助。 这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没有人把这项工作交给检察官,但是检察官由于有人文的情怀,由于把老百姓真正的温暖装在自己的心里,就是我说的实现了“检察+”。“检察+”是一种境界,是在做好检察官本身的职能工作任务的同时,追求到了更多可以做的事情。而通过这个,真正实现了总书记讲的,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而且还让人民群众在判决之后,在案件的整个后续处理当中,还感受到法律的温度、社会的温度。所以我说检察官打击犯罪,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有温度的。当冷则冷,当热则热,这就是一个优秀检察官的素质,王盛身上恰恰体现了这些素质,就是我说的“检察+”。

主持人

听王盛的同事说,王盛不但勤于学习业务知识,但凡与检察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他都勤于学习,比如说证据学、法医学、刑侦技术、会计学,等等,我相信王盛在平时可能也会涉及到这些方面知识的学习。你觉得不断学习各种和自己检察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于自己本职工作来说会有哪些帮助?

王盛

我觉得一名检察官,一名优秀的检察官,他是终身学习者。我们的社会是不停的往前发展,社会现象也是纷纭复杂的。我们处理的案件其实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矛盾也是千奇百怪的。只有我们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才能够更好的去办理案件。怎么去提高?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知识的积累。所以去学习各类知识包括与专业相关的,与专业无关的,这是我们适应社会发展这么一个需要。同时也是我们更新知识结构的一个需要。 我们在很多案件办理当中,比如说我们办理故意伤害案件,它会涉及到法医学的知识。我们办理涉及经济的案件,有可能会涉及到会计学的知识。我们去办理一些法律监督的,我们要对侦查机关的侦查行为是否合适合法进行判断的话,同样也涉及到刑事侦查、物证技术等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我们连这些基本知识都不懂,这些证据放在我们面前,我们读不懂,那么还怎么去办案!这一方面是我们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我们自身更新知识结构的要求。 对于案件以外,与专业无关的一些知识,我觉得也应该积极的学习。我们办理案件当中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每一个当事人的经历都不同,我们怎么和当事人沟通。如果我们只停留在专业,我们看到每个当事人,都跟他只讲法律,不讲其它,那么每一个当事人看到检察官就会避而远之,这个检察官是冷冰冰的,没有人文情怀的,不可接近的。所以我觉得要多方面去学习各种知识,我们在和当事人对话的时候,就更能够谈到一块去。这样更能够了解当事人的所想所需,也能够更好的把案件处理结果与当事人的心里想法联系起来,更能得到当事人的理解和认同。 所以我觉得检察官不仅要终身学习,而且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主持人

我们不仅要做好一个“专科医生”,更要学习如何做好一个“全科医生”。 目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想请问汪检,如何发挥王盛这个典型在“两学一做”中的作用?

汪瀚

我觉得在今年全党全国普遍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在这个时候,王盛获得了殊荣,“全国模范检察官”、“省优秀共产党员”,为我们全省检察机关开展“两学一做”,送来了最好的学习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影响力又最大。所以我们抓住这次机会,怎么样把学习王盛,同我们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本周二我们在省院召开一次王盛同志事迹报告会,通过视频直播到全省检察机关,这仅仅是“两学一做”,学习王盛过程中一个具体的活动。我们省院党组明确要求,在“两学一做”中要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党章党规,做合格共产党员,同时还要做“模范检察官”。实际上就是通过开展向王盛同志学习的活动,和“两学一做”紧密结合起来,让我们身边的检察官,特别是让青年检察官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模范检察官”。 接下来我还会和台州市院的青年检察官进行座谈,和大家聊一聊王盛,我们希望出现更多的“王盛”。走进台州检察院,你们看荣誉墙,王盛并不是孤立的,王盛能够出现在浙江检察系统,出现在台州。他既是台州的光荣,也是我们全省的光荣,也是我们检察系统的光荣。看到这个荣誉墙,你就看到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使王盛有一种职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他身边有那么多老同志,也是模范,也是立了很多功,一等功,二等功,也一直鼓励着他。我希望能够在全省检察系统形成这样一种“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热潮,让我们热爱检察事业,忠于检察事业。让每个人都努力通过自己的勤奋、刻苦、坚守,成为一个模范的检察官,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开展“两学一做”的目的。

主持人

今年对于王盛来说,可以算是一个丰收之年,获得了全国检察系统的最高荣誉 “全国模范检察官”和浙江省委颁发的“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其实,我们翻看王盛的履历,可以看到荣誉满满,他荣立过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二等功1次,获评“浙江省优秀检察官”,荣获“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杰出青年”“台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这么多的荣誉,王盛你是如何看待的,发表下获奖感言吧。

王盛

:虽然我获得了比较多的荣誉,我是一个幸运儿。因为在我的身边,在我们浙江检察、台州检察,也有很多的年轻干警,老干警,他们都是在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实际上我努力工作的其中一个动因,就是我环顾四周,大家都在这么兢兢业业的做事,所以我没有任何的理由偷懒,我也是跟着他们一起去兢兢业业的做事。荣誉给了我,我觉得我是幸运的,这个要感谢党和人民群众对我的关爱。在我心中,这么多年成长过程中,我是充满感动与感恩的。感动于我的身边有一个好的团队,好的环境。感恩于党和组织对我的教育和培养,人民群众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还有许多的领导、同事们对我的关心、爱护和鼓励,这些都是我前进的一个动力。 虽然获得了这些荣誉,但对我自己来讲,并不是代表着我各方面都非常优秀,我可以躺在荣誉的基础上就不动了。我觉得,我还是要从各方面加倍努力,必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不能够因为荣誉而骄傲,而停止前进。必须是以翻篇归零的心态做好以后的工作,荣誉只代表过去。虽然荣誉能够起到很好的鞭策作用,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看以后。必须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倍的努力,这样才能够对得起组织和人民的信任,对得起这份荣誉。 谢谢。

主持人

王盛特别的谦虚和低调,王盛获得了这么多荣誉,是我省检察系统的标杆性人物。我想请问汪检,如何才能培养出下一个王盛,如何让我省的检察队伍出现越来越多的王盛?

汪瀚

我刚才讲了王盛是全省的骄傲,也是台州的骄傲,也是我们检察队伍的骄傲。其实我看到王盛,王盛好像一棵秀木站在整个检察森林的里面,我们常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王盛也不是一天就长成王盛的,他需要实践,要学习,要努力,各种的因素铸就了王盛。其实你看最近全国政法队伍工作会议刚刚召开,我们省里面也召开了政法队伍建设的会议,传达了总书记对政法队伍提出的16字要求,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这样一支政法队伍要加强这种标杆意识,我们全省提出了要以标杆的姿态进入小康社会,政法队伍也是很重要的一支力量,我们怎么样在浙江做好检察工作。我就和同仁讲,我说要有一种感觉,身为浙江检察人的骄傲、自豪和使命,这是一种担当。在我们高水平的全面建成小康的同时,要高水平打造一支检察队伍,政治上坚定,业务上精良,法律知识严谨,拥有过硬的本领,与时俱进的学习。同时清正廉洁,为民司法的情怀,这就是我们检察队伍。打造“五个过硬”是我们打造过硬的检察队伍要遵循的方向。我们全省检察机关通过当前的“两学一做”,通过开展向王盛学习这样一种教育活动,增强自己的素质,让我们队伍很坚强,很忠诚,很有实力,很精进,能够做出我们应该做的业绩,让党、人民放心和满意。

主持人

虽然获得过这么多荣誉,但在王盛心中,有一群人一定是他最亏欠的,那就是他的家人,我听说王盛的儿子和母亲不幸身患疾病,治愈艰难,王盛自己被查出肾囊肿。这样的打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无法承受的,王盛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听说当时这些事情发生后,你依然坚持在一线工作?

王盛

从内心来讲,我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儿子,我也想尽到家庭的责任,也想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儿子,陪伴母亲。但是作为一个检察官,当我接手一个个案件的时候,在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有一个个当事人。在他们的背后,也同样是一个一个的家庭。如果我们拖沓或者说不重视案件办理的时候,对当事人的权利都是一份损害。特别是我们台州市检察院的检察官,我们办理的许多案件可能是涉及一个个人命的案件。如果我们懈怠的话,损害的不仅仅是普通的权益,可能损害的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不可逆的。在这份责任面前,一个是我个人的家庭,另一方面是一个个的家庭。两者权衡的话,我觉得我没有理由因为个人而放弃履行这份责任,所以我只能够把对家人的愧疚压在心底。 我的家人对我工作也是非常支持的,他们替我承担了很多家庭义务,也一直是鼓励和支持我好好干工作。所以我取得这些成绩,获得这些荣誉,人家说军功章的背后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但我的军功章背后主要是我家人,我自己最多是10%。所以在我内心的这份愧疚面前,以后的话,一方面,我要更多抽时间照顾家人。同时,也应当更好的去做好工作,这是压在我肩上的两份责任,应该挑起来。

主持人

好的,节目进行到这里,我们再来看一位网友留言--王检察官真不简单,个人和家庭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但是还是那么乐观、阳光!真心为他点赞! 我也再次被感动了,16年对正义的坚守,对法治的追求,你无愧于全国模范检察官、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你是浙江的骄傲,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接下来我们请汪检总结一下,您对王盛、对我省检察工作未来有哪些期待?

汪瀚

我首先回应一下网友,我也要为王盛点赞,特别对于他刚才的感言,我觉得非常纯朴,发自内心的。我这次也见到了王盛的爸爸妈妈,我也代表检察系统的全体同仁感谢英雄模范的父母,他们的养育为我们铸就了今天的王盛。我也非常感谢网友和社会各界对王盛的点赞,也感谢包括浙江在线在内的所有媒体朋友,多年以来对我们浙江检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帮助我们一起讲好王盛故事,其实是向社会传递浙江正能量,浙江检察的正能量,这也是讲好我们“中国故事”的一个篇章,一个段落,我们共同参与好。 谈谈今年的检察工作,我想简单的说这么几句话。一个,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全省进入了一种怎样的状态呢。省委提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局之年起好局、开好步很重要。我们浙江检察工作也要按照高检院和省委提出的要求,怎么样高水平提升我们浙江的检察工作,能够同全省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同频共振,这是我们全省检察机关正在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怎么样牢固树立起标杆的意识,怎么样打造浙江检察工作标杆的特色,怎么样铸就浙江检察队伍的标杆素质,自觉地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比如说在服务大局方面,我们围绕着省委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美浙江”的建设,怎么样更进一步、更加主动地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比方说“三改一拆”、“五水共治”、转型升级,从检察的环节助推经济社会的发展。比如说今年,我们省院提出的“关于促进和保障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21条意见”,这也是贯彻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也是结合我们省经济社会发展特殊的情况,落实高检院提出的18条意见,为浙江经济保驾护航。 另外,在查找“短板”方面,我们正在开展文明办案和保障律师会见权两个专项整治,提升整个司法文明办案的能力和水平,这个也非常重要。当然还有怎么样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很好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队伍纪律作风的素质,这些都是全省检察机关正在思考和实践。 总之,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总书记讲的:“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同时提升全省检察工作的能力水平,为“两美浙江”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是我今天代表全省检察机关要表达的一点,也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的支持和厚爱。

主持人

好的,各位网友朋友,感谢你们关注今天的在线访谈,也感谢今天的两位嘉宾。谢谢各位的关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