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私企老板与民工之间存在的劳资纠纷,一直被形象地比喻为“火险隐患”或“定时炸弹”。义乌市总工会5年前推出的维权新模式,有效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8月5日,我省工会维权工作现场会将在义乌召开,义乌经验将向全省推广;中华全国总工会也初步决定,全国工会维权工作经验交流会9月在义乌召开,届时,“义乌模式”将走向全国。
工会维权“义乌模式”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蕴涵哪些值得推广的典型经验?新模式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报记者近日到义乌做了实地调查。
-民工的“娘家”腰板硬
义乌,一座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开放城市,由于小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形成了这里民企林立、产业密集的用工环境。在近20年的发展中,同时形成了义乌市本地人口只有68万人、而外来人口达74万人的独特格局。
工会,一直以来被视为工人阶级的“娘家”。记者发现,义乌工会作为民工的“娘家”,腰杆确实硬朗。
不久前,一名在义乌某酒店务工的河南女孩,向义乌市总工会下设的“职工法律维权中心”致电求助,称她几次辞职不被应允,便故意携带酒店物品强行离开,随即遭到酒店“开除”,其后果是资方不仅不给她应有工资,而且还扣留了1000元押金。她请求中心帮她讨回工资和押金。
这个“职工法律维权中心”,不仅民工求助,也有乡长求助。4年前,江西弋阳县中畈乡的党委书记和乡长,双双匆匆来到维权中心请求帮助。原来,中畈乡一位姓邵的包工头带领37名老乡,在义乌做完一个装修工程后,未支付分文工资,老乡们愤怒之下,将这位包工头在义乌的财产分割一空,还将施工方的一个项目经理“绑架”到弋阳。双方剑拔弩张,情势十分危急。
对这两场纠纷,维权中心人员赶到后,苦熬两昼夜,终于使“危机”得到化解,双方达成协议,民工讨回了应得的工资和押金。
-“老乡会”逼出工会维权“义乌模式”
自“产业民工”于上世纪末在义乌形成“洼地效应”后,随着大量民工的涌入,一种自发的、草根性的“老乡会”、“民间工会”等民工维权方式,也一直在这里处于萌动之中。
义乌市苏溪镇,工厂林立,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有大量外地民工到这里务工。到2000年时,仅安徽省定远县来的民工就已达9000人,分散在该镇的400多家民营企业内。为图方便,有的民工甚至将“家”也从定远搬到了苏溪镇。后来,镇上还建了“华立民工子女学校”,不仅使用安徽当地的教材,还聘请了安徽当地的教师。学生规模从初开的30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900多人。
由于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纠纷,民工们自发选出了一个有名望的“民工头目”,帮他们解决一些“麻烦”。比如,由“头目”出面讨回被拖欠的工资。同时,这9000名定远人每人每月要交纳10元钱,作为处理这些“麻烦”的“开支”。
后来,在这里的定远人,无论是打工中遇到的劳资纠纷,或生活中遇到的个人难以解决的“麻烦”,都由这个有威望的“头目”出面“搞定”。在义乌,苏溪镇上规模庞大的“定远民工”,几乎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它逐渐形成了一个“权威中心”,以至于有人称之为“定远帮”。
与此相似的,是在义乌的“开化人”。开化县外出务工者极多,其中就有2.3万人在义乌务工。很快地,开化老乡们抱成一团,一有“麻烦”,他们就请老乡中的“名流”出面解决。
汪升利就是开化同乡中的“名流”、“撑门人”。许多时候,只要开化人在义乌出了什么麻烦事,都得请他“出面”予以解决。2002年,一位开化民工无法领到一连7个月的工资,于是找汪升利出面解决,后来汪升利带着几个开化人找到老板,经过一番“谈判”,才讨回了拖欠的工资。
“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点效果,但是,像这样依靠‘老乡抱团’方式,来解决民工自身的维权问题,给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义乌市大陈镇一位工作人员说。
义乌市总工会主席陈有德表示,这类带有“帮派”特征的组织,虽然出于自我权益的保障,但势力强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定远人或开化人“有理也得成,没理也得成”的超越法律的局面。
“职工法律维权中心”秘书长陈灏说得更生动:“随着产业民工的发展,必然会形成这样一个空间。维护民工们的劳动权益,需要一个有力的社团或机构,如果工会不去占领,那么,自发产生的一些替代性的帮派组织,就会来占领。”
经酝酿,2000年,义乌市总工会成立了这个“职工法律维权中心”。在这个中心的指导下,义乌全市范围大大小小1.6万家还没有成立工会的企业中,陆续普遍发展了工会组织。“工会维权”模式由此在义乌悄然启幕。
-“开化帮撑门人”成为维权联络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劳动法》和《工会法》的起草者关怀先生,2002年5月到义乌调研后,欣然题下了“工会维权,义乌模式”八个大字。
“职工法律维权中心”成立后不久,便顺利地将义乌民工中的“定远帮”、“开化帮”,过渡到工会组织上来,并通过选举,产生了他们自己的工会主席,从而将这些带有原始草根性的民工维权实体,纳入了法制轨道。
在义乌的开化“重要民工人物”汪升利,后来被推选为市总工会“职工法律维权中心”的重要联络人员。自2000年10月至今,汪升利先后17次带老乡来维权中心求助,每次都获得了妥善解决。
-“沃克中心”自下而上发动宣传
维权中心秘书长陈灏介绍:“推进工会建设的过程中,在一些大企业,比如浙江真爱集团、浪沙集团,工作开展得比较容易,但在一些中小型企业,难度要大得多。”
陈灏说:“在摸索中,我们并非越俎代庖地去帮企业建立工会,而是成立了一个‘沃克(work)培训排遣服务中心’,并给该中心拨出经费,由它负责到每个企业去发动宣传。”
义乌市总工会主席陈有德认为,“以前,工会被称为是‘官办工会’,是由上到下组建的。现在,我们由‘沃克中心’的人去搞宣传,发动职工,然后跟企业主谈。”
陈有德还说:“由于工会主席带有一定的政治身份,因此在许多企业内,民工们的参与积极性很强,又是发表演讲,又是直选,而当选者也知道以后该为谁说话了。”
1999年,义乌城区数千家民营企业中,组建工会的仅有34家,但到2002年初,组建工会的企业就多达2354家。同时,各镇和街道办事处也建立了13家工会联合会。一个完整的工会组织网络在义乌形成了。
维权中心成立后,还开通了维权热线516872885,这个热线用义乌话来读,谐音为“吾要你帮,千里帮帮我”,24小时开通。现在,该热线统一改为“12351”。通过这个热线,维权中心在5年内,共受理民工投诉案件3104起,调解率达到91%;免费为职工出庭仲裁代理113起。
-维权网络将遍布义乌每个角落
目前,义乌市工会系统已着手编织一张覆盖全市的职工法律维权中心网络。职工法律维权中心于4月20日挂牌,4名经公开招考的法律工作者已上岗。市区8万多名职工因劳动关系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可向该中心寻求免费法律服务。职工维权热线12351,也可受理法律咨询、劳动争议调解、代理仲裁和代理诉讼。
同时,义乌市总工会要求全市所有企业必须组建工会,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将工会延伸至乡、镇、村等基层,做到:有工人的地方就有工会。
“企业组建工会后,工会主席腰杆子要硬,敢为工人说话,才能得到工人的拥护。”陈有德表示。全总已建议采取“六项措施”来保护外来工的合法权益,其中之一,便是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政治地位。各级人大、政协组织、企业职代会和工会委员会,都要有一定比例的外来工代表,逐步建立起反映他们意愿、心声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