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
机长频繁跳槽
不可避免?
巨额索赔是一种惩罚性门槛
在马锡锋提出辞职后,同一家航空公司的6名机长,也相继提出辞职申请。后6位机长同样不服劳动仲裁,已于今年2月3日向萧山法院提起诉讼,而航空公司也于2月18日对他们提起反诉。
虽然,包括马锡锋在内的这七名机长,并没有向公司索赔,但公司反诉索赔数增大,最少的是396万元,最多的是618万元,可这似乎无法阻止机长跳槽的决心。
早在2006年,同一家航空公司的马建忠、钟建峰两位跳槽机长,通过网上发帖形式,寻求维权帮助,引起业界震动。
两位机长认为,航空公司提出巨额索赔,其实质是一种“惩罚性门槛”,目的也只有一个:限制人才流动。因为飞行员(机长)如果选择为某一家航空公司终身服务,公司并不要求分期偿还培训费。但是,一旦提出辞职,这些费用立即需要付清,这对个人而言,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民营航空高收入吸引机长跳槽
分析人士认为,飞行员目前在中国是稀缺资源,且未来缺口巨大。中国民航现有飞行员总数1.1万名,驾驶着800多架飞机,按民航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全行业运输机将达到1250架左右,在未来的6至7年之内,民航大约还需要培养飞行员6500人,每年需要培养1000人左右。而机长的培养周期较长,培养一个成熟的机长,大约需要8至10年。
早在2004年,国家民航总局将地区性飞行执照换发为全国通用飞行执照,此举被认为是客观上为飞行员的流动扫清了障碍。高收入是民营航空公司吸引机长跳槽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上民营航空公司的管理相对更灵活,更人性化,让飞行员更有施展空间。
跳槽事件凸显航空人才紧缺
被称为“航空业第一律师”的张起淮表示,接二连三发生的飞行员跳槽事件,反映出中国迅猛发展的航空业急需人才,但是飞行员的培养途径出现多个问题,运力增加,航校培养能力没有增长,民办航校刚起步,经费师资力量弱。民营航空公司异军突起,竞争激烈,直接冲击了四平八稳的国营航空公司。
此外,航空业中的劳动力市场混乱无序,劳动报酬差异太大,引发了飞行队伍的纷纷流动,而民航系统目前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适应行业劳动特点的用人用工制度和规定。
有关专家提出,飞行员的流动和保持民航飞行队伍的稳定,看起来相悖,其实是航空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这种趋势也将呼唤和催生更为规范、合理的新法规出台。应参照球员转会制度,建立一个公开的平台、公平的定价,让飞行员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力资源流动起来。
●相关链接
近年机长辞职天价索赔案
2004年7月,某航空公司江苏分公司两机长提出辞职,法院最终判决两机长分别支付航空公司赔偿款100万元。
2004年10月,某航空公司一飞行员提出辞职,公司要求其支付845万元赔偿款。
2004年11月,某航空公司一飞行员提出辞职,后转签鹰联航,鹰联航支付100万元人民币赔偿款给该航空公司。
2006年5月,某航空公司一名飞行员提出辞职申请,公司随即提出1200万元的巨额索赔。
2006年11月,某航空公司22名飞行员“转会”至民营东星航空公司,每名飞行员“转会费”、安置费共计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