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浦江县黄宅镇曹街村,清末诗人龚自珍的名句有了全新演绎。2007年,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在这里展开,大人们甘做“春泥”,孩子们在他们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如今,源于“曹街模式”的“春泥计划”已陆续在全省农村推广。
组建孩子们自我管理的大家庭
走进村里的祠堂,墙上挂着村干部的照片。走近一看,其中竟有一张稚嫩的孩子的面孔。“他叫曹浦南,今年念初二,是现任的未成年人协会会长。”村关工委主任曹之江笑着做起了介绍,说未成年人协会是全村所有孩子组成的“自治组织”。
多年的工作中,村党支部书记曹龙水有一个特别深刻的体会:“别看孩子们年纪小,但调皮啊。一旦孩子之间闹了什么矛盾,特别不好调处,很容易牵扯上父母甚至全家人。处理不好的话,就会引起家长之间的不和。”
于是,2007年5月,未成年人协会在曹街村诞生。如今,协会成员之间有了什么小矛盾,就可以由组织出面解决。就连大人们之间闹矛盾,孩子也像模像样地做起和事佬。
有了未成年人协会,村里又推行了“未成年人品德村校联评”制度。学校评选优秀学生前,要在村里公示,征求村两委和未成年人协会的意见;协会评优前,也要在学校公示、征求意见。
学校、家庭、社会“总动员”
“协会成立后,我发现孩子们的行为在悄悄地改变,优秀的孩子更优秀了,连顽皮的孩子也变得乖巧起来。一个在学校经常捣蛋的孩子,自从在协会里做了小干部之后,整个人都变了,不仅主动关心身边的同学,还对村里的公益活动十分热心。”曹龙水说。
协会活动很多,有孩子们自己主动请缨的,比如包干村里的卫生、看望孤寡老人;有辅导员精心安排的,比如“小孝星评选”、学习传统民间技艺;更有村干部用心筹备的实用培训。
每年暑假,村里都会邀请专业人士来讲课。“律师、民警、心理咨询师,给孩子和家长一起讲课。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讲交通法规、讲两代人之间如何交流沟通。看看每次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的场面,就知道有多受欢迎了。”2008年开始,暑假培训的内容又增加了一项——溺水救援培训。
曹龙水说:“农村水塘多,夏天的时候孩子们免不了到水边玩耍,安全就成了大人担心的问题。所以,我们请来专业的老师教孩子们学游泳,重点是学在溺水事件发生后如何急救。”
眼下清明要到了,孩子们正忙着制作防火宣传的标语,要在清明的时候劝导文明祭祖。
孩子管好了,村里的工作也好做了
曹街村的村民有三分之一在外打工经商,留守儿童不少。然而4年来,曹街村实现了未成年人“零犯罪”的目标。村民眼里,身为省人大代表的曹水龙是个称职的“大家长”。
“这几年,村里孩子们的活动越搞越丰富,但从没有一个家长说怕耽误孩子的学习,不让参与的。相反地,那些在外经商打工的村民,原本最担心家里的孩子,回来之后发现孩子一年比一年懂事,都很支持。”
曹水龙说,不光如此,孩子管好了,村干部的工作也越来越好做了。以往村干部眼中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以往村里要修路,有些人家的庭院会有损失,意见很多。但这些年,在曹街村从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