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专刊】
编者按:随着“之江先锋”创先争优活动的全面推进,全省各地各单位陆续涌现出一批立足本职发挥作用、事迹突出、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为切实加大总结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不断把“之江先锋”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我们特在省委“之江先锋”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上开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专刊”,刊登他们的先进事迹,供学习。
山村有个好书记
——记余姚市陆埠镇干溪村党总支书记周以国
大山,隔不断牵挂。今年年初以来,干溪村的党员群众一直牵挂着正在杭州接受治疗的周以国书记。村办公楼门口每天都会有不少村民前来探问:“阿国书记的病情怎么样了?”“阿国书记真的要退下来了吗?”“他太累了,确实也该歇一歇了。”每当周以国从杭州肿瘤医院做完化疗、放疗回家作短暂休养,村民们闻讯就会不约而同地涌到他家,询问治疗的最新情况。10年来,这位村党总支书记带领山村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一幕幕情景,又清晰地在他们眼前浮现。“我就为大家服务几年吧!”
2001年,干溪村由四个小村合并而成,当时村里负债10多万元,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倒挂村”。并村后,由于老书记年龄大了,一下子找不到合适人选,于是大家想到了周以国。当过原干溪村村主任的周以国,深知农村工作的甜酸苦辣,加之当时家里正在办企业,生意日益红火,就多次婉拒了请他出任村党总支书记的提议。看到这一情景,心急如焚的老支书魏长兴带着一帮老党员老干部,来到周以国家里请他“出山”。周以国终于同意了,他把企业交给了妻子。在党员大会选举那天,高票当选的他向全体党员承诺:“我就为大家服务几年吧!”
这一服务就是十年。“当村支书又苦又累,每月几百元钱还不够抽烟呢。”消息传出后,一家企业的老总亲自赶到周家,力邀他参与企业管理,并开出了年薪不低于10万元的报酬。但周以国摇摇头说:“我不能辜负了干溪村民的信任,既然当了书记,就要尽心尽责。”在以后的几年中,又有一些人请他去当经理,或是合伙办企业,都被他谢绝了。兰山电机总经理鲁孝良说,周以国有丰富的办厂经验,如果没有强烈的奉献精神,他是不会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的。鲁孝良透露,自己曾经也想高薪聘请周以国到企业就职,却被婉言谢绝了。“有事请坐,无事请谅解!”
周以国任职后随即拿出了经商时养成的敢抓敢管的工作作风,大刀阔斧地破解该村多年的顽疾,几件事情办下来,就在村民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 并村后,村里只有一间办公室,六个村干部只能挤在一起办公。但是,村里有不少闲散的群众经常到村办公室里“喝茶”、“灵市面”、讲“大道”,有什么工程抢点做做,有什么好事抢着要,影响了村干部的正常工作。为维护村办公场所正常的工作秩序,确保村干部集中精力办事,周以国将一块“有事请坐,无事请谅解!”的牌子挂在村办公室门口醒目位置。那些人对他十分不满,认为“老规矩”被破坏了,影响了他们在村里的“威信”,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与周以国“理论”、“责问”,甚至刁难,周以国的态度很坚决,回答非常干脆:“村干部是要干事的,不能泡在聊天喝茶里,你们别想沾到便宜。”经过几周的引导,闲杂人员不见了,办公环境大大改善,办公趋于正常。
村里人心不齐是周以国面临的又一个棘手问题。村民拖欠电费等,曾是干溪村多年来的一大“顽疾”,也影响了村民的团结。周以国明白,此事涉及村民多,办起来难度很大,但若不办,不仅村级资产清理不了,今后村里工作也将无法顺利开展。为此,他不怕得罪人,将拖欠户详细情况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作了通报,然后统一思想,列出计划,村干部分头去催交。村民周某欠村里电费3年多,一共近千元,只要稍有空隙,周以国就会到他家里做工作,并通过其亲朋好友苦口婆心地讲道理,直至他答应交清欠款。看到村里动真格了,大多数人都交了,最后剩下3户。于是,周以国把3户家庭的情况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其中2户确因经济困难经同意后得到了减免。花了整整6个月时间,全村除2户减免外,其余拖欠多年的10万多元电费欠款全部得以收缴。“村里富了,他家穷了!”
在全面清理了村级资产后,周以国把目光锁定在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干溪村地处穷乡僻壤,“筑巢”真能“引凤”吗?面对周围人的担忧,周以国常常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地向上级领导、班子成员和村民诉说自己思考已久的设想。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个规划面积130亩、总投资近3000万元的工业小区终于落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很快使干溪村成了一块创业的热土,至今已落户符合干溪村规划要求的企业20余家。余姚兰山电机企业有限公司是工业区中规模最大的企业,年销售额超亿元。总经理鲁孝良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当初他曾考虑过外迁。但企业最后决定留在干溪村,主要是因为周以国书记真诚挽留,村里提供周到的服务,解除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引进企业带来的好处,正如周以国预料的那样,现在村里要造桥、修路,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企业都会慷慨解囊。该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村民个人只要出10元,其余都由企业负担。
看到干溪村的新貌,多年联村的陆埠镇联村组长蒋咸军感慨地说:“村里富了,他家穷了!”确实,周以国的家反而比原来穷了,原来办厂一年收入有十多万元,而现在当村干部的工资才两万多元。自从到村里任职后,就把家庭工厂交给家属打理。没有了他的料理,工厂不仅没有得到发展,生意反而越做越小。这几年,越来越多村民住上新房,至今,他没有购买一套商品房,家里住的房子还是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墙面石灰斑驳脱落,家具也已经用了几十年。周以国的妻子周爱莹说,家里办厂急需土地,镇里同意把村里的庙地基转让给他家,周以国却作出了先让村里买入土地,然后再租给自己办厂的决定。在他的眼里,增加集体收入更重要。这几年,周以国为了给村里办事,自己反倒贴了不少钱。有一次,为了能按合同及时支付工程款,在村里资金极为紧缺的情况下,周以国向妻子“借”了30万元,无偿给村里使用了7个月。村干部和村民都认为应该给利息。他却说:“利息就不要算了,奉献一下好了。”家里的私车经常被公用,但从没在村里报销过一分钱汽油费。当上村党总支书记后,周以国将心思全都放在了村务上,凡是事关村民的事,总是风风火火,遇到自己的事,总是不温不火。有时候,妻子周爱莹遇到厂里的难事,打电话向周以国求助。他回答道:“村里的事还有很多。厂子搞不来,就关掉算了。”周爱莹心里感到委屈。而现在,周爱莹真的把厂关了,为了照顾住院治疗的周以国,她别无选择。
“既然当了村干部,就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点事情!”
离中心村五六公里的里岗、外岗是两个高山自然村,有250多户人家世代居住在山顶上。由于没通自来水,也没有卫生室,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不少村民宁可下山租房住,也不愿再呆在山里头。2003年,村里根据发展总体规划,决定对里岗村、外岗村实施下山移民安置工程。由于工程过于庞大,周以国事先派人进行了调查摸底。“当时决定只有超过95%的村民同意,我们才会继续实施。”周以国告诉记者,调查结果显示近97%的村民表达了下乡移民的愿望。但是在大家眼里,这项工程完全是个“天方夜谭”。今年80岁高龄的原里岗村党支部书记李象桥说,自己做梦都没想到能搬下来。
“既然当了村干部,就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点事情!”周以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很快,办事雷厉风行的他,千方百计地邀请到浙大等科研院校的专家为村里设计规划蓝图,并于2003年出台了干溪村整体改造发展规划。在当时,一个小山村搞这样上档次的新农村建设规划,还是稀罕事,就连参与规划设计的专家也赞叹说,这个村支书有魄力,目光远大!
正如村民担心的,实施下山移民工程,需要资金保证,而当时村里却拿不出一分钱。于是,周以国以个人名义向一家企业借了200万元的启动资金。借钱时,他问企业老总:“如果我到时还不出钱,咋办?”对方回答:“我相信的是你周以国的能力和信誉,到时真若还不出,你就来企业打工,这笔钱算是预付你的薪水。”
为了制定下山移民政策,周以国多次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代表会,开展了7次问卷调查,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认真梳理归纳,忙得几乎不分白天黑夜。其中单就安置房的价格及老房补偿标准,就组织人员花了近两个月时间进行精确测算。为了让下山移民住上“放心房”,在他的主导下,干溪村移民安置工程建设一律采用公开招投标形式,并特意附加了资质要求,压缩了利润空间,有效地避免了空包、转包等问题的出现。同时,周以国还委托监理公司、市质监站对工程实施双重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当时曾有里外岗的移房户不放心工程质量,多次到施工现场用手查摸,最后感慨地说:“以国书记经手的东西,阿拉尽管放心。看来阿拉搬下来没有问题啦!”
如今,干溪村昔日荒芜的百丈滩上,一幢幢设计新颖、造型漂亮的农民新居拔地而起。原来住在里岗的李贤涛,是最早搬入干溪新村的村民。他仅花了30多万元就住进了260多平方米的小别墅。老李感激地说:“没有周书记,没有村里的安排,我们还住在高山上呢!”
说起周以国为村里办的实事,干溪村人总有说不完的话。迄今为止,全村实现了村内主干道路硬化,新建桥梁2座,方便了群众出行;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室,方便了群众就医;改造的菜场,方便了群众生活;建成的文化宫三期,方便了群众娱乐;庭院整治,美化了村庄环境……
“你别看周以国办事风风火火,好像是个‘粗人’,他为老百姓想得可细了”,这是许多干溪村民说的。周以国看到村内自来水管老化导致村民生活用水不便,就带领村干部带头交纳每户500元集资款,并派村民代表寻找价廉物美的改造材料,绕过承包商直接从厂方拿货,节约了工程费用60万元,成功实施了自来水管改造。在征地和老房拆除过程中,也有部分群众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周以国就利用茶余饭后、节假日时间,上门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去两次,两次不行去三次,有的甚至去了十几次,不厌其烦,直到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周以国对下山移民户老房拆除后的过渡居住问题十分关心,每安置一户都要上门去看望一下,问问缺什么,有什么意见建议,过得好不好。村民搬下山后,生活比原来好了,但平时上山劳动却不方便了,于是村里在山上建造集中管理房,方便农户放农具,累了也可以休息一下。章某曾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当他知道阿国书记患病去杭州住院治疗后,禁不住流泪了。几年前,细心的周以国得知他仅靠外出打短工混日子,喜欢养猪却苦于没有本钱后,当即从家里拿出一笔积蓄,帮他联系购买优良种猪,又四处打电话帮忙找销路。每当说起这件事,如今已经过上好日子的他就会感动不已。“处世须多一腔正气,奉公应无半点私心!”
周以国简陋的办公室里,贴着一副对联:“处世须多一腔正气,奉公应无半点私心。”周以国始终认为,只有干部队伍自身过硬,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一直以来,周以国以身作则、带头苦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村党员群众作出表率。他提议所有的村干部工资报酬在镇考核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下浮100元,并规定村干部每周上班6天,坚持每周一会,将村里待办的事情统统摆到桌面上来议,形成统一意见后,按照工作分工分头抓好落实,下一周开会时考核进展情况,工作时间不能随便请假。从此以后,村干部的工作就上了“发条”,跟着他白天黑夜连轴转。
周以国虽是村里的“一把手”,但从不搞“一言堂”。有事,他都会征求每个班子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他建立了票决制度,由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他对村级财务管理要求特别严,明确规定任何人要报销一张发票,必须要有经手人、证明人、核证人、同意人、理财小组长5人签字才能生效。
周以国上任以来,干溪村的工程项目一个接着一个。一些亲戚朋友想不经过招投标承揽业务,都被他坚决拒绝。一个村民私下找到周以国,想直接拿下移民安置点的花卉苗木工程。“招投标是村里的规定”,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但周以国硬是没同意。工程招投标后,一些承包商为了方便施工或多捞点好处,首先就想到要接近周以国,但常常想尽招数也很难与他见上一面。原来,干溪村专门设立了一个工地办,明确规定承包商有事只能与工地办接触。如果遇到需要书记拍板的事,承包商要通过工地办转告。因此,承包商除了签合同时能与周以国接触外,其后就不再见面,双方一切按照合同要求办事。有一年春节前,有个工程承包商拎着一大袋烟酒和土特产,兴冲冲地来到周以国家拜年,结果吃了闭门羹。那天,从不关手机的周以国,破天荒地关掉了手机,还在家中玩起了“躲猫猫”。这名承包商事后感慨地说:“这样清廉的人,真是难得啊。”“只要把工程做好了,这比请我吃啥都要好。”这是周以国对众多承包商说过的一句话。
周以国严以律己,从不在村里报销香烟等物品,从不挤占集体一分一厘钱。他也要求村干部做到廉洁自律、干净干事,不准在承包施工方吃一顿饭、抽一包烟。
“生这个病,不是因为我平时工作忙的缘故!”
去年8月开始,周以国经常头痛,有时还流鼻血。联村干部计联岳5次为他联系了医院检查诊治,可一到检查的日子,周以国总是因为工作太忙而错过了预约时间。就这样,他的病一拖再拖。直到去年12月份,镇里组织村干部体检,才发现他“肿瘤指标超高”。这时,他还说:“等我忙完手头的活,再去检查。”今年1月4日,周以国被确诊为鼻咽癌。在镇领导和联村干部的“逼迫”下,才不得不住进杭州医院接受治疗。走时,还随身带去了厚厚一叠有关村里移民工程的资料。一谈起村里的事,身体虚弱的他侃侃而谈。“我不后悔10年前的选择,看到村里天天有变化,我每天都很开心。”当他经过20多次放疗和化疗,想辞去书记职务时,全体党员要求:周书记,这个职位永远替你留着。于是他又提出,从今年1月份起不再领工资,因为“都没在干活,领什么工资”……
周以国住院后,干溪村已有数百位村民特地赶赴杭州探望他,手机铃声则是天天不断。这既让他感动又令他内疚。也有村民“埋怨”他,说他平时工作太忙才生重病的,他却笑笑说:“生这个病,不是因为我平时工作忙的缘故!” “我身体不好,给村里的工作带来了影响,希望大家理解。以后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希望能把工作补上去,再为村里的发展作贡献。”
村里有这样的书记是幸运的,村民有这样的书记是幸福的。村民姚杏娣说:“我们没选错当家人。希望阿国书记尽快好起来,这是全村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