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 |
慈溪市构建“114”农村社区服务模式
着力打造服务型农村党组织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慈溪市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在各行政村大力推行“建设一个服务中心、打造一支志愿者队伍、开展四大特色服务”的“114”农村社区服务模式,着力提升村党组织为民服务的水平。目前,全市行政村“114”农村社区服务模式覆盖率已达80%。
一、建设一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搭好服务平台。整合利用现有村级办公服务用房、校舍等设施,按照设施完备、功能集中的要求,在村中心位置或便于村民办事的地方建成面积不少于350平方米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搭好农村公共服务阵地。一是设立“敞开式”服务大厅。设置与群众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劳动就业、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窗口,实行“面对面”、“一站式”办理,方便群众办事。同时,印制“便民服务手册”放置在大厅显眼位置,供群众翻阅和对照办理,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开通“全天候”服务热线。设置村民服务热线电话,全天候接受村民咨询和投诉,并将服务热线与镇(街道)服务平台、市“81890”社区服务热线、市远程教育平台有机对接,全面实现服务资源共享,及时高效回应群众诉求。如庵东镇振东村借鉴城市社区服务热线的做法,与村内30多家便利店合作,开通了“一拨就灵”服务热线,村民只要一个电话,就能把便利店的服务送到家中。三是延伸“网格化”服务触角。结合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按照地缘相近、居住相邻、人文相亲、管理幅度适宜等原则,合理划分服务片区,延伸服务触角。实行村干部包片联户制度,每名村干部负责一个以上片区,联系片区内10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开展定期走访服务,不断增强服务实效。
二、打造一支党员志愿者队伍,配强服务力量。依托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成立村级党员志愿者服务站,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吸收具有一定服务技能的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着力强化农村服务力量。目前,全市297个行政村均建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共有成员6000多人。一是进行“专业化”组建。根据行政村片区分布,以及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年龄结构、兴趣爱好等情况,科学配置,优化组合,分类组建党员志愿者小分队,努力使每个志愿者小分队具有较全面的服务能力,以小分队成员的多元化应对群众需求的多样性。二是开展“针对性”培训。综合利用本地资源,通过集中学习、业务培训、现场指导、远程教育等形式进行志愿者培训。特别是对农村群众普遍要求的一些服务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技能培训,使党员志愿者提供更加贴近群众、贴近需求的服务。三是实行“制度化”管理。健全完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运作机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建立招募培训、服务登记、星级管理、例会交流、表彰激励等制度,促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三、开展四大特色服务,树创服务品牌。结合农村实际,向群众提供小型、灵活、多样的服务。一是开展“一站式”服务。将上级下放到村的审批事项统一纳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便捷化、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各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共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9.7万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二是开展“代办式”服务。以村党员干部为主体,成立农村代办员队伍,为群众代办需要市、镇(街道)两级部门受理的有关审批事项,开辟为群众办事“绿色通道”。三是开展“点题式”服务。根据群众提出的服务需求,通过协调安排,组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上门提供针对性服务。如天元镇潭河村、周巷镇周邵村等向村民发放“便民服务卡”,根据持卡村民要求,组织辖区内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提供家电维修、粮油配送、煤气灌装等服务。四是开展“主题式”服务。结合重大项目建设、文明创建等阶段性重点工作和群众实际需求,确定服务主题,组织党员志愿者和市镇有关部门专业人士为群众开展主题服务,增强服务群众的实效性。如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调整后,各村及时邀请市、镇劳动部门业务骨干赴村开展政策讲解,使广大群众了解新政策精神,更好地选择、调整参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