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余姚市在认真总结分析“党员教育活动点”、“阳光村务八步法”等基层组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收集民意、反映民事、分析民情、回应民声的制度体系(简称“四民”工作制度),大大提升了村级党组织服务民意的功能。
一、民意收集,全面掌握群众需求。一是登门入户实地收集。建立“万名党员联农户”制度,每位党员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联系5-7户群众,使每一户群众都有党员联系,每一位农村党员都联系农户,做到党员与群众联系双向全覆盖。党员干部主动走进田间地头、群众家中,与他们深入沟通交流,了解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二是制作卡片电话收集。制作党群联系卡,将党员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等信息印在卡片上,在登门入户时发放到联系户手中。当群众有困惑、困难时,可以电话直接联系联户党员,构筑起党员第一时间了解反映情况、第一时间形成处理方案的工作格局。同时,推行党员户亮牌制度,各乡镇、街道党委为党员家庭按照统一标准做好标牌,挂在统一的地方,亮明党员家庭身份,更加方便群众联系党员。三是设置信箱固定收集。在村委会门口设立“民情意见箱”,群众可以把“当面不好意思说”、“当面不敢说”以及对村党组织更好地发展村集体经济、党员干部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出的意见建议等内容放入意见箱中。
二、民事反映,真实表达群众意愿。一是通过填写《党员提案表》反映。党员对群众反映的涉及基层组织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民生实事工程兴办、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和其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村务和重要事项,通过填写《党员提案表》的形式,向党支部(党小组或党员教育活动点)提出。二是通过工作建议形式反映。党员对群众反映的一般性事项的意见、建议,可在每月一次的党员集中活动时提交讨论,然后以党支部(党小组或党员教育活动点)为单位,梳理出若干工作建议向村党组织反映。三是通过其他快捷形式反映。对于一些应急事项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直接向村党组织负责人反映。特别是在台风、暴雪等灾害发生时,党员干部一旦发现险情,就要把时间放在第一位,以最快速度直接向村党组织反映。
三、民情分析,认真形成处理意见。一是通过会议集中分析。通过召开党员会议,集中讨论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由全体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教育活动点负责人参加的民情分析会,由全体与会人员对党员提案和工作建议充分进行讨论,并根据本村实际和反映事项的不同性质,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如泗门镇谢家路村谢家路江拓宽工程开展期间,村里召开了由村委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骨干党员参加的专题分析会,制订出台了群众满意的征迁补偿政策,短短1天半时间完成了全部24户农户的土地征用协议签订,有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开展。二是通过“一点两户多站”分析。“一点”是指党员教育活动点。凭借党员教育活动点有固定地点的优势,依托活动点的会议交流制度,使党员活动点成为民情分析的经常性机构。“两户”是指远教中心户、文化中心户。在完善党员教育活动点制度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点的布局,将部分活动点与远教中心户、文化中心户结合起来,使党员在居住地参加活动、发挥作用。“多站”是指部分村根据自身情况设立的“民情工作站”、“党员‘老娘舅’调解服务站”等机构。通过这些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分析、处理民情的能力。如河姆渡镇成立的9个村级民情工作站自成立以来,工作人员已累计走访群众362人次,接待群众来访335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03个,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5件。三是通过板凳会交流分析。为了方便分析、处理问题,把会议地点设在群众家中,党员干部坐在板凳上同群众交流、分析、处理事情,不仅免去了群众去会场的路程,同时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气氛。群众们纷纷说:“在自己家里开会,很放松,不拘谨,有啥说啥。”
四、民声回应,真诚答复处理结果。一是建立提案建议限期办理机制。村党组织对党员提出的提案和工作建议,认真研究,做到在规定时限内事事有答复,件件有落实。办结期限一般在10个工作日内,对于情况复杂的事项,可适当延长办理时间,一般在20个工作日内办结或提出办理意见。二是建立重大事项听证票决机制。实施村级重大事项听证和票决制度,坚持重大事项党员先知道、党员先讨论、党员先行动,凡是涉及到规划编制、人事调整、土地征用、实事工程安排、基建项目发包等重大事项和其他关系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通过听证会、走访座谈等途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形成初步方案,然后提交党员大会票决,形成同意决议后再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确保处理结果公平、公正、公开。三是建立基层民主体制倒逼机制。通过印发民主制度小册子、完善党务公开栏等方式把公开贯穿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使广大党员和群众熟悉村级事务中的有关规章制度,发挥普通党员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不断促进和扩大基层党内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