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指导 创新载体
宁波市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显特色见实效
宁波市现有各类社会组织11621个,其中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4713个,纳入备案管理的城乡基层社会组织6908个。全市社会组织有专职从业人员4.5万人,党员近3000人,有160个社会组织建立了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宁波市考虑到社会组织数量众多,但党组织组建率不高的实际,把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两个建设”、“一个作用”上,即力求实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有新突破,自身建设有新加强,功能作用有新发挥。根据各类社会组织的组织属性、业务活动和功能作用的不同特点,围绕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分别对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研究会)、公益类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出了着力方向和具体要求,并积极创建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力求各类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明显效果。
一是大力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活动。把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作为社会组织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抓手,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大力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活动。对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全面推行规范化建设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了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估结果运用机制。与此同时,高度关注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在组织开展“十好百佳”社区社会组织创建工作的同时,把大量分散在农村的社会融合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通过加强社会融合组织规范化建设,实现组织再造和提升,增强社会融合组织的功能,进一步发挥社会融合组织的平台作用,使社会融合组织不仅成为服务管理外来人员的平台,还成为服务流动党员、渗透覆盖党的工作的平台,真正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如慈溪坎墩街道五塘新村和谐促进会着力打造流动党员服务工程,以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流动党员离土离乡不离党,有力地增强了促进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各项工作。余姚凤山街道永丰村和谐联谊会成立了外来务工人员党支部,通过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外来人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更好地服务管理外来务工人员、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收到了明显效果。
二是深入开展社会组织“三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联系广泛、人才荟萃、资源丰富的优势,广泛发动社会组织通过“村社合作”、“社企合作”、“社区与社会组织合作”等结对帮扶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送物资、送文化、送信息等活动,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彰显社会组织公益本色。如慈溪市围绕“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目标,组织开展了“社会组织走村入社送服务”和“社会组织进军营”等公益活动,得到了社会组织的积极响应,受到了广大群众和部队官兵的好评。慈溪协和医院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成果体现在惠民、为民上,推出了党员亮牌示范和党员岗位奉献活动,对20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签订特别服务承诺,为经济困难的农民工伤病人开通绿色救治通道,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工矿企业开展自救教育,每月一次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健康义诊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形象。北仑文化行业协会党总支先后组织开展了“情系玉树、奉献爱心”、“六一”图书捐赠、“八一”拥军慰问和助学结对、困难会员帮扶等活动,发动协会内党员、理事和会员等捐款共20多万元。市职业经理人协会组织“爱心探访团”专程赴青海玉树,一路克服4000多米海拔给人体带来的种种不适和困难,把会员捐献的20多万元物资直接送到了在地震中受到重创的第三完全小学师生手中,为学校的恢复重建送去一份力量。
三是实施基层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助力行动。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独特的组织功能和平台作用,为社区建设服务,为基层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服务。为强化政策导向,引导更多的社区社会组织投入到公益服务中来,增强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市民政局建立了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社区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的工作机制,今年从福彩公益金中划出100万元,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公益服务活动助力。前期组织对2010年社区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进行了评审,共有35个社区社会组织申报的公益性项目进入资助对象范围。目前,各项目已在组织实施中,预计受益群众逾十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