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进宁晋县贾家口镇小河庄村,迎面就是一块5米高的牌子,上面写着“中国电线电缆第一庄”。
近日,邢台市第十批村支书培训班的学员到小河庄参观学习。当看到一条条宽阔的道路,一片片宏伟气派的厂房,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村支书们无不对此连声赞叹。短短几年,小河庄在村党委带领下,总产值从7亿元增加到18亿元,成了远近闻名的“样板村”。
先闯——“敢做全国电缆行业老大”
小河庄村党委书记鲁学志,另一身份是超达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小河庄电缆业开拓者87岁老人鲁学敏的眼里,这个后生,竟然比他当年还有气魄。
1983年,花甲之年的鲁学敏,在村里办了第一家电线厂。20年时间,村里涌现出龙港、泰丰等30多家电缆及配套企业。年轻的鲁学志不断上新设备,扩大规模,资产超亿元,一举超越了前辈,成为村里的后起之秀。
2004年,鲁学志被选为村支书。“活着有闯劲,生命才有意义”。鲁学志一直以鲁学敏的话为座右铭。而当时,走出“有女喂了狼,不嫁小河庄;家无隔夜粥,讨饭走四方”的村民们,满足于宁晋首富村的地位,企业主们不敢再创大业、大发展。
新成立的班子带领40多名企业老板三下江南,参观安徽、浙江、江苏的著名企业。面对乡亲,鲁学志说:“胸怀有多大,事业就能干多大。南方的电缆企业比小河庄强,就是因为人家有大胸怀,有胆量。小河庄,要敢做全国电缆行业老大。”
开阔了视野,受到了震动,众多企业主的创业精神再次被激发。村支部制定了“改善一区、二区,扩建三区”电缆业发展总体规划。5家企业迅速投资1.6亿元新上了高压化学交联电缆,30余家企业纷纷扩大规模,搬进工业区。
“要做行业老大,质量是关键。然而有的企业不愿办理国家质检总局签发的电缆生产许可证,嫌上报各种材料麻烦,花费几十万元购置检测设备不值得。鲁学志苦口婆心劝导,自掏腰包一次次跑省进京,请专家培训人员,指导整改,联系购置设备。
几年下来,村里办理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达到了38家,小河庄成为全国办证企业最多的村。
有许可证的电缆企业越做越大,无证的40多家小作坊却面临被取缔。村干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投资400多万元成立万兴源线缆有限公司,将小作坊全部搬进厂区,统一生产,统一品牌。村里还建起万兴源办公楼,每年聘请专家教授为40多名厂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几年下来,小企业现代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了起来。
随着企业产能扩大,销售网点增多,小河庄电线电缆产业在全国闯出了名头。2009年,小河庄有高低压电缆生产线97条,国内营销网点200多个,产值18亿元。当年,小河庄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电线电缆第一庄”称号。
先行——“让百姓过上城市生活”
“小河庄富了。可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与富裕程度极不相称。”2004年鲁学志履新时。
农村人习以为常的乱倒垃圾、街道不整、上学不便等一系列现象,让过惯了城里人生活的鲁学志不能忍受,也不忍看到。
“生产方式的变化必然决定生活方式的变化。小河庄全村搞电缆,走出了农业时代,应该迈进城市文明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鲁学志“让百姓过上城市生活”的愿望成了村支部成员共同的心声。
改造农村需要巨大资金投入,但小河庄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收入。怎么办?办企业的党支部成员带头捐款。
新班子上任第一项工程,扩宽西环路,新建电线电缆专用道,打通泰安路。136万元工程款,本要在党支部成员内凑齐。而闻讯来的20多个企业家带来一摞摞现金,还埋怨鲁学志小瞧他们了,竟然不给他们“感恩”的机会。自此,每当村里需要公益资金,只要党支部召集企业家开个会,问题就解决了。每次企业家们都争着快捐,比着多捐,鲁学志不得不下令,谁也不能超过他捐的数额。几年下来,全村企业捐款超过3000多万元,其中村干部捐款近千万元。
钱多好办事。为让村民安心于生产、销售,党支部成立“农机协会”,投98万元购置了收割机、灭花机、旋耕机等15台大型农业机械,免费为村民收割、耕种;成立治安巡逻队,盖起值班岗亭;拿出100多万元为村办小学扩建教学楼,新建住宿楼和食堂,学生在学校可免费食宿。
然而花钱也有不好办的事。修直街道,硬化路面,需要拆墙、搬迁。可拆到谁,谁都不乐意,工程进度几近停滞。村干部先动员各家族老人,然后一家一户做工作。“整整一个月,干部们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吃过一顿安生饭。学志整整瘦了5公斤。”小河庄村扶贫基金会主任张玉华说。一个月时间,小河庄硬化了“四路八街”,打通了10条断头路。
通过修路,鲁学志得出一个结论:改变居住生活环境,要变村民被动为主动。2005年,村里聘请专家制订了发展规划,投资1600万元,利用废弃地建起9栋单元楼,入住152户。“新楼整齐漂亮,住进去又舒适又方便。”60岁的焦群国逢人就夸,这让很多村民后悔没有搬进楼房。今年该村投资2500万元建起16栋别墅,4栋单元楼,拆迁了28户,没有遇到任何阻力。目前,小河庄已启动第三期新民居项目,在邢台率先建高层住宅楼,7栋楼房中的两栋低价售给低收入家庭,补贴款超过500万元。
村民也要享受城市的文化生活。为此,该村投资150万元建起了2万平方米的大型休闲娱乐文化广场,广场上有走廊石桥,假山凉亭,音乐喷泉。村里组织了秧歌队,鼓乐队,舞蹈班,图书室,一到晚上,广场上轻歌曼舞,音乐悠扬,村民沉浸在欢乐之中。
先跨越——“做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样本”
“小河庄能够实现快速发展,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更关键的是有一个坚强、民主、团结的党组织。”贾家口镇党委书记王志辉说。
诚然,小河庄几年来先后发展党员30多名,十几名实业家进入村班子。历次重大决议,都是由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投票决定的,即便是村扶贫基金发放给哪家哪户的小事,也由党员、村代表们投票说了算。在鲁学志看来,如此才能保证大事小事体现大多数党员群众的意志,才能实现最强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采访中,鲁学志对记者说:“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个法宝。要实现小河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法宝。小河庄要做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样本。”
今年3月,经县委组织部批准,该村成立村级党委,党委下设农村支部、企业支部和老干部支部。企业支部下设企业商会和驻外办党小组。商会为企业代办工商、税务、质检、环保等涉及政府部门一切事项,在全国30多个城市建立的驻外办,定期反馈电线电缆商业信息,实现信心共享,以此提高企业对市场的预判性和驾驭能力。同时,企业支部还将原有的企业资金互助会和万兴源线缆“孵化器”纳入进来,全力发展小电缆企业。
新组织还将有新动作,该村党委在考察江苏、安徽等地电缆基地后,认为电缆企业各自为战已经不适应全国电缆行业发展形势,要让从全国电缆行业第一大村做成第一强村,必须依靠品牌,合并企业,成立电缆集团。如今,该村已着手谋划,准备成了2至3家集团企业。
他们投资400多万元成立万兴源线缆有限公司,将小作坊全部搬进厂区,统一生产,统一品牌。村里还建起万兴源办公楼,每年聘请专家教授为40多名厂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几年下来,小企业现代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了起来。
随着企业产能扩大,销售网点增多,小河庄电线电缆产业在全国闯出了名头。2009年,小河庄有高低压电缆生产线97条,国内营销网点200多个,产值18亿元。当年,小河庄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电线电缆第一庄”称号。
先行———“让百姓过上城市生活”
“小河庄富了。可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与富裕程度极不相称。”2004年鲁学志履新时说。
农村人习以为常的乱倒垃圾、街道不整、上学不便等一系列现象,让过惯了城里人生活的鲁学志不能忍受,也不忍看到。“生产方式的变化必然决定生活方式的变化。小河庄全村搞电缆致了富,走出了农业时代,生活方式也应随之更文明。”“让百姓过上城市生活”的愿望成了村支部成员共同的心声。
改造农村需要巨大资金投入,但小河庄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收入。怎么办?办企业的党支部成员带头捐款。
新班子上任第一项工程,拓宽西环路,新建电线电缆专用道,打通泰安路。136万元工程款,本要在党支部成员内凑齐。而闻讯来的20多个企业家带来一摞摞现金,还埋怨鲁学志小瞧他们了,竟然不给他们“感恩”的机会。自此,每当村里需要公益资金,只要党支部召集企业家开个会,问题就解决了。每次企业家们都争着快捐,比着多捐,鲁学志不得不下令,谁也不能超过他捐的数额。几年下来,全村企业捐款超过3000多万元,其中村干部捐款近千万元。钱多好办事。为让村民安心于生产、销售,党支部成立“农机协会”,投入98万元购置了收割机、灭花机、旋耕机等15台大型农业机械,免费为村民收割、耕种;成立治安巡逻队,盖起值班岗亭;拿出100多万元为村办小学扩建教学楼,新建住宿楼和食堂,学生在学校可免费食宿。2005年,村里聘请专家制订了发展规划,投资1600万元,利用废弃地建起9栋单元楼。今年该村又投资2500万元建起16栋别墅,4栋单元楼,拆迁了28户,没有遇到任何阻力。目前,小河庄已启动第三期新民居项目,对低收入家庭的购房补贴款超过500万元。该村投资150万元建起了2万平方米的大型休闲娱乐文化广场,广场上有走廊石桥、假山凉亭、音乐喷泉。此外,村里还成立了秧歌队、鼓乐队、舞蹈班。
先跨越———“做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样本”
“小河庄能够实现快速发展,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更关键的是有一个坚强、民主、团结的党组织。”贾家口镇党委书记王志辉说。
诚然,小河庄几年来先后发展党员30多名,十几名实业家进入村班子。历次重大决议,都是由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投票决定的,即便是村扶贫资金发放给哪家哪户的琐碎之事,也由党员、村民代表投票说了算。在鲁学志看来,如此才能保证大事小事体现大多数党员群众的意愿,才能实现最强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今年3月,经县委组织部批准,该村成立村级党委,党委下设农村支部、企业支部和老干部支部。企业支部下设企业商会和驻外办党小组。商会为企业代办工商、税务、质检、环保等涉及政府部门的一切事项,在全国30多个城市建立的驻外办,定期反馈电线电缆商业信息。
新组织有新动作,该村党委在考察江苏、安徽等地电缆基地后认为,要从全国电缆行业第一大村做成第一强村,必须依靠品牌,合并企业,成立电缆集团。如今,该村已着手谋划,准备成立2至3家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