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百姓的“贴心人”
——记拱墅区米市巷街道锦绣社区党委书记黄建华
在锦绣社区,说起黄建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这个社区的“小巷总理”,大事小事一把抓,也是居民的“贴心人”,嘘寒问暖感人心。
近年来,他先后被评为杭州市优秀社区工作者、市魅力社工、拱墅区优秀共产党员,并连续当选为拱墅区第四届、第五届党代会代表、人代会代表。在他的带领下,锦绣社区被授予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社区、省文明社区、省百佳社区、杭州市文明社区、市党建工作示范社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社区里的“小巷总理”
作为一名“小巷总理”,黄建华从来没有小看自己的工作,他总是说,“小社区也有大舞台,我们要对得起群众,对得起党组织。”他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社区这个大舞台上。
在大塘巷社区工作期间,黄建华提出了“建平安大塘,创一流社区”的社区建设理念。在社区建立起长百米的“消防安全卡通画廊”、“社区消防设施示意图”,成立10支义务消防志愿者队伍,为每个楼道配备灭火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住宅楼的灭火演习、“119”消防活动日等一系列活动,帮助社区居民掌握消防安全知识,提高消防安全的意识,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由于消防工作做得好,大塘巷社区被列为省、市消防工作的试点单位。
担任锦绣社区书记后,黄建华积极创新“远程教育”超市。利用远程教育网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教学活动,让党员和群众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点播式互动教育中,实现学有所选,学以致用。社区党委制定发布超市“片库”清单,每周更新一次,通过宣传橱窗、社区门户网站和华数电视“社区是我家”栏目,向党员群众公开最新下载影片和学习课件,公布党员远程教育计划。去年,“远程教育”超市推出了“红色在线系列活动”,开辟“红色回忆”、“红色帮扶”、“红色之旅”、“红色风采”、“红色经典”等板块,唤醒党员崇高理想信念,彰显党员先锋作用,让党员群众受教育。“远程教育”超市推出以来,受到了居民群众的欢迎,在全区社区进行了全面推广,许多外省的社区组织过来学习经验。
在锦绣社区,黄建华还组织起一支素质高、专业性强的社区艺术团。他说:“社区文化活动是社区工作的灵魂,最能凝人心、聚人气。”在他的努力下,社区艺术团有了阵容强大的乐鼓队、功底深厚的舞蹈队、人才济济的合唱团,以及不断扩大的舞蹈队、武术队,成员达140多人。艺术团一年四季,季季有安排,春天举办“社区中心广场舞会”、激情社区大家唱;夏天举办纪念“七一”颂歌献给党文艺汇演、拥军文艺演出等;秋天举办歌咏演唱会、国庆文艺演出;冬天举行迎新年贺年文艺演出、庆新春歌舞大拜年。每年演出20余场,受到了居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社区工作无小事。黄建华多年来,始终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每当社区发生什么事,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半夜三更,他总是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
社区弱势群体多,每到过年过节和刮风下雨天,他都坚持走访慰问。“倪大妈,我们给你送菜来啦!”去年冬天天气特别冷,一大早,家住五一新村的倪大妈打开房门,就收到黄建华等送来的“暖心菜”。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地,平时她一人生活在老房子里,大雪天送菜上门,老人非常激动,高兴地拉住黄建华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你们,你们想的真周到啊。”有时黄建华白天工作忙,经常是利用晚上时间对社区的孤寡、独居等老年群体及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社区“网组片”工作开展以来,黄建华带头挨家挨户走访困难家庭、孤寡老人。住在五一新村10幢的86岁的倪大毛老人,是黄建华最牵挂的人。她因患病行动不便,子女也不在身边,黄建华经常上门照顾。这次去看望她,看到家里电线都老化了,于是让电工师傅上门维修,将老线全换成了新线,消除了安全隐患。老人非常感动,逢人就夸黄建华是群众的贴心人。
的确,当社区老年人需要帮助时,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配备专职人员和设备建立一助一的帮扶机制;当群众反映社区缺少老年休闲场所时,黄建华立即带领大家建造了二个休闲场地,当部分居民反映小区安全问题时,社区立即在围墙上增设了铁丝网和防盗设施,加强了物业管理,确保了小区安全。
奉献成就事业
——记余杭区第五医院口腔科主任杨关鑫
杨关鑫,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中共党员,余杭区名医,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从医34年来,他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实际行动塑造了医务工作者的新形象。
执着信念,百折不挠炼就精湛医术
1976年,为落实党的政策,杨关鑫被招入海宁许村卫生院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农村初中生,不要说专业知识,就是最基本的文化知识也是少得可怜。为了尽快跟上别人的步伐,他在极短的时间内,硬是将初中的数、理、化、外语等文化课程补习完成,且成绩优秀。
当时的海宁许村卫生院属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技术设备相对落后,特别是口腔门诊碰到疑难杂症一时无法解决,为了提高业务,1985年医院选派他到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口腔专科医院进修,这里是浙江口腔界高手云集的地方,带他的几位老师都是大名鼎鼎的专家教授,他非常珍惜这次进修机会,像海绵一样吸取知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进修期间由于当时孩子还小,每天需早出晚归,还要承担家务,为了能做好固定矫正牙的方丝弓,在回家没时间练习的情况下,利用在公交车上的时间练习,利用午休时间练习排全口义齿。
深怀善待患者之心,克尽医者本分
1988年,他从许村卫生院调到临平镇中心卫生院口腔科工作,二台脚踏的口腔治疗椅和几把牙钳,便是口腔科四个人的全部家当,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中,杨医生开始了他的奋斗之路。“做医生就是付出,要有一颗善待患者的心,多付出才能当好一个合格的好医生”,他始终坚持这样的朴素信念。来临平卫生院后他很少休息,特别是星期天,人家休息他上班,既增加实际操作能力,又避免了人多设备少的矛盾。从90年代开始,在他的积极努力之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逐渐形成了一批比较信得过他的牙病患者,同时声誉也从临平扩展到了桐乡、海宁、德清等周边县市。由于病人多,有些外地或农村来的病人,往往轮到就诊时已经是下班时间了,为了使病人能提早解除痛苦和节约时间,杨医生经常延迟下班,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个就诊患者,不出差错,全部看完病人时往往早已超过下班时间。
淡薄名利,体现无私的人生价值
伴着口腔医学材料的日益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口腔领域技术的革命。随着国内外烤瓷技术的兴起,1996年他在我区医院率先把这项技术引入口腔医疗领域,使医院口腔科在牙列缺损缺失修复技术上成为余杭区内首先采用这项技术的医院,并达到了国内的先进水平。他多次与国内同行进行技术交流,使自己的医术精益求精。2000年和2002年,他先后两次参加由中华口腔学会举办的全国“贺利氏杯”全口义齿制作大奖赛,这是代表我国义齿制作最高水平的赛事,他在这两次比赛中都获了奖。
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和医疗机构的发展,杨医生精湛的医术也引得多个医疗机构的关注,多次以高薪聘请或入股形式邀其加入。但杨医师不为心动。有人说,杨医师太傻,象他这样有着精湛技艺的人,如果个人开业或受聘私人口腔诊所,肯定能赚大钱。但杨医师自有他自己的价值观念,他说:“钱固然重要,我也有能力赚到比单位更多的钱,但是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荣誉和名声,一切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尽管在金钱上我失去了许多,但为集体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心里踏实,也更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曾经有位患者,在医治牙病后这样对人说:“改革改放富起来,吃饭不忘杨医生。”这是对杨医生个人的医德医术的朴素评价,更是对他所执着的这份事业的一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