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教育程度、年龄大小、经济收入各不相同,有的退休、有的下岗、有的打工,当然,也有大学生、白领、老板。作为流动党员,他们曾觉得自己是断了线的风筝,游离于社会各处,找不到归属。是西湖区文新街道德加社区党总支,像一根红线,拴住了这些“游子”的心,让他们飞得再高,也不会迷失方向。德加社区建立的“红风筝支部”,从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入手,解决了在职党员、创业党员“联系难、学习难、管理难”的实际问题。一位党员感慨地说,我们就像在外的风筝,是党支部把我们牵在一起。
尽管党员在不断流动,但“红风筝”始终保持着凝聚力和生命力。有人对此很是费解:“硕士、博士、下岗工人、私营企业主各自的需求都不相同,要把这些工作分散、层次不同的党员召集到一起,是怎么办到的?”
“红风筝”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切都是围绕创建“全国一流社区”工作目标,以为民服务作为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来,通过开展“德加服务品牌”行动,探索出了“5+5”工作法,从而提升了服务党员群众的水平。
社区党委首先建立了“站长值勤”制,开展定点、定时、定人的值班活动,现场解决居民急需解决的困难。建立了“网络服务”制,在社区网站上开通了“德加空间”和“德加新情”两个板块,打造社区服务互助网络和党员服务网络。建立小区事务协调制,充分发挥社区“六合一”信息员队伍作用,组织矛盾纠纷协调组,及时解决小区内的矛盾。建立社区事务告示制,通过社区网站和党务专栏将社区工作的情况、工作动态、国家政策性事项等进行公告。建立“德加日记”,对每个社工工作进行记录,并由居民代表、党员代表、辖区单位代表每季对社区工作的情况进行评定。
在建立五项制度的同时,社区党委还建立了五个一的工作模式:要求每一个党支部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好主体作用,开展定点、定时、定人的党员服务活动,现场解决居民急需解决的困难。同时引导党员投身社区建设和管理,逐步确立支部在小区建设的核心主体地位。(下转第3版)
根据各支部情况和党员的自身特点,社区因人而异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在各小区党员活动室的“谈心角”,由各支部书记主持,在每周的一、三、五开展谈心活动,及时了解居民的意见建议。
自推行“德加服务品牌”以来,社区共计向1800余人次提供了服务,各党支部组织开展了文明创建活动209次,有近万人参与。社区也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首批绿色社区”、“全国星光老年之家先进单位”、“全国首批侨法宣传角”、“全国学习型社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