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谢家路村党委实施“四民”工作制度提升村党组织服务民意功能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谢家路村党委紧紧围绕“打造坚强堡垒、树立先锋形象、促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村庄”的目标要求,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全面推行以民意收集、民事反映、民情分析、民声回应为主要内容的“四民”工作制度,大大提升了村党组织服务民意的功能,有力推进了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多种渠道方便“民意收集”,抓好党组织服务民意基础点。一是支部前移日常收集。推进农村党建工作重心前移,在10个村民小组建立10个组级党支部,组级党支部组织党员通过走访和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群众的“小事”放在心上,较好地实现了民情联系无遗漏。二是党员联户灵活收集。建立党员联户制度,每位党员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联系5-7户群众,向联系群众发放“四百”(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忧、暖百家心)党员村民联系卡,做到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每位村民都能得到党员干部帮助。三是定点设箱固定收集。在村委会门口、党员支部活动点设立“民情意见箱”,在村网站上公布网络信箱,群众可以匿名方式把“当面不好意思说”、“当面不敢说”以及对村党组织更好地发展村集体经济、党员干部发挥更大模范作用的意见建议提出来,便于村党组织收集到群众最真实的想法。
二、多种形式规范“民事反映”,抓好党组织服务民意连接点。一是通过党员提案反映。建立党员提案制,对党内事务、村内各项建设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通过党员提案(分党员个人提案和联名提案)的形式进行反映,由村提案委员会负责抓好提案的督办。实施以来,共收到提案219件,办结答复185件,解释说明34件,群众满意率达99.6%。二是通过工作建议反映。党员对群众反映的一般性事项的意见、建议,在每月一次的党员集中活动时提交讨论,然后以党支部(党小组或党员教育活动点)为单位,梳理出若干工作建议向村党组织反映。三是通过其他快捷形式反映。对于一些应急事项特别是在台风、暴雪等灾害发生时,坚持时间第一,党员干部一旦发现险情,就以最快速度直接向村党组织反映。
三、多种平台支撑“民情分析”,抓好党组织服务民意关键点。一是通过会议集中分析。每月召开一次由全体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教育活动点负责人参加的民情分析会,由全体与会人员对党员提案和工作建议充分进行讨论,根据本村实际和反映事项提出相应处理意见。在谢家路江拓宽工程开展期间,村里召开了由村委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骨干党员参加的专题分析会,制订出群众满意的征迁补偿政策,短短1天半时间就完成了全部24户农户的土地征用协议签订。二是通过“一点两户”载体分析。“一点”是指党员教育活动点。精心选择部分党员户和其他活动场所作为农村党员教育活动点,利用教育活动点有固定地点的硬件优势和广大党员长期活动的软件优势,依托活动点的会议交流制度,使党员活动点成为民情分析的经常性机构。“两户”是指远教中心户、文化中心户。进一步调整、优化党员教育活动点的布局,将活动点与远教中心户、文化中心户结合起来,使党员在居住地参加活动、发挥作用。三是通过板凳会交流分析。把会议地点设在群众家中,党员干部坐在板凳上同群众交流、分析、处理事情,不仅免去了群众去会场的路程,也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气氛。群众们纷纷都说:“在自己家里开会,很放松,不拘谨,有啥说啥。”
四、多种制度保障“民声回应”,抓好党组织服务民意落脚点。一是建立党务公开制度。除党内机密外,对班子成员分工、年度目标承诺、党员发展公示、民主评议、提案办理情况、党内重大决定等,分长期、定期、及时三种形式,通过村委公告栏、村网站、《阳光月刊》、农村广播等进行公开,进一步完善了公开监督机制。二是建立服务承诺制度。根据本村实际,将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的内容、程序、时限以及服务标准等事项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承诺事项的落实,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如针对村民居住分散、办事不便的特点,采取集中办公、代理代办、上门服务、信息服务、应急服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全方位为群众提供服务,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组、难事不出村,规定时限内事事有答复、件件有落实。三是建立重大事项听证和票决制度。坚持重大事项党员先知道、党员先讨论、党员先行动,凡是涉及到规划编制、实事工程安排、人事调整、土地征用、基建项目发包等重大事项和其他关系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先通过听证会、走访座谈等途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形成初步方案,然后提交党员大会票决,形成同意决议后再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确保处理结果公平、公正。如在大力推进“三个一批”民生实事工程过程中,通过实施听证和票决制度,使一批群众关注的民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共为民兴办实事工程72件,投入资金达8000多万元,党员、群众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