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从“等待换届”引导到集中精力完成创业承诺、主动创业干事上来,兰溪结合党员承诺践诺,集中开展农村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力求通过一个月的评议活动促使农村各项承诺得到全面落实,为下步村级组织换届奠定基础。
一、评议对象细分化,实行分类评议。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岗位,把农村党员分为村组干部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和老弱病残党员四类。对不同类的党员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村组干部党员主要从三年任期情况、2010年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村创业承诺履行情况、服务村民群众、带领群众致富、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评议;无职党员主要从设岗定责履职情况、服务大局、团结村民、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评议;流动党员主要从离乡不离党,与村党组织保持联系情况、积极为家乡建设作贡献、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评议;老弱病残党员可以依据自身情况,量力而为,也可以由本人申请、经支委会研究同意,不参加测评。
二、评议标准精细化,采取“两定”评议。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根据《党章》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和党员必须履行的八大义务,初步设定二十种不合格党员情形,比如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组织所分配工作的;信仰宗教,或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等等。实行一票否决制。凡农村党员有其中任何一种情形,民主评议结果均为不合格。定量,即量化打分。采取百分制,每张测评表,都由政治思想、宗旨意识、能力素质、学习教育、工作作风、组织纪律、履职(诺)情况、工作实绩、廉洁自律、模范作用等十个基本项25至30个不等的小项组成。根据党员的不同分类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分值。规定90分以上为优秀,70-89分为合格,60-69分为基本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党员最终评议结果由大多数参评对象对其的综合评价决定。80%以上参评对象投优秀票的确定为优秀党员,70%以上参评对象投合格以上票的确定为合格党员,50%以上(包括50%)参评对象投基本合格以上票的确定为基本合格党员,50%以上参评对象投不合格票的确定为不合格党员。
三、评议过程公开化,坚持开门评议。一是评议前,加强宣传,配强工作力量。市委专门召开部署会,对各镇乡(街道)进行广泛深入地动员。同时,运用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网等新闻媒体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宣传栏、黑板报、公开栏等宣传阵地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要求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在行动上抓好落实,并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晓率。全市面上成立农村党员干部集中评议指导组,对各镇乡(街道)评议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指导。乡镇层面,镇乡(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分片包干负责,联村干部驻村帮扶抓评议。二是评议中,围绕农村党员承诺践诺,精心设计三套规定动作。第一,自查自评。按照“实事求是、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整改提高、促进发展”的思路,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实际和前期承诺事项,认真进行自查并填写好自评表。第二,双述双评。召开座谈会,邀请与党员工作、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村民、入党积极分子、镇乡(街道)有关党员群众等代表参加,农村党员干部在认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分别向全体村民和镇乡(街道)党组织进行述职述廉,重点汇报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情况、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情况、乡镇党委政府重要决策及重点工作贯彻落实情况等等,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发放测评表进行无记名测评。同时在市、镇乡(街道)、村三级办公场所设立意见箱、开通举报监督电话、在远教网、新闻网等网站上开辟意见征集栏,主动邀请群众参与党员民主评议。第三,互评互测。即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党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成绩和不足并进行无记名测评。三是评议后,抓效果提升。一方面,根据评议标准,最终确定党员评议等次,并把结果通过媒体、网站、公开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另一方面,运用评议结果,开展“四个一”活动,即表彰一批优秀党员、选树一批先进典型、镇乡(街道)领导班子分片分组对农村党员干部普遍开展一次谈心交心教育、结对帮扶一批后进,使优秀党员有荣誉感、中间党员有紧迫感、后进党员有危机感,进而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