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嘉善1月4日电 正是严冬腊月,天寒地冻,家境贫困的农村五保老人过得还好吗,他们是否穿得暖、吃得饱、过得好?
元旦一过,记者来到嘉善干窑镇敬老院,跟着院长沈照琴当了一回院长助理,体验老人们的生活和护理员的艰辛。这两年,嘉善县新建、改建各镇和街道的敬老院,有400多名五保老人走进了敬老院。
忙碌的“抠门”院长
清晨6时,寒风刺骨。记者赶到敬老院时,沈照琴正端着一盆热水,与护理员一起为卧病在床的五保老人田彩珍擦洗身体。早晨不睡过5时,是沈照琴给自己定下的规矩。
“大冷天,不及时换洗,老人会难受的。”沈照琴细心地为老人穿戴整齐,田彩珍的道谢含糊不清,但眼里满是感激。
“每天跟打仗似的,”沈照琴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把老人当成亲人,就会不嫌脏、不怕臭。”
一个多小时,沈照琴和护理员就麻利地帮7位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擦洗完毕。
忙完护理,沈照琴小跑着进了食堂,老人的早餐时间到了。她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新鲜豆浆、一碗米粥,来到张纪法老人的床前,亲热地喊道:“阿公,吃粥啦!”
扶起老人,她拿出几颗药丸给老人喂食。“这里有7个老人需餐前服药,必须把药喂到他们嘴里。”
等老人将粥喝完,沈照琴给了个热情的表扬。“老人也需要人哄的。”沈照琴告诉记者,敬老院里住着50位农村五保老人,平均年龄超过70岁。“这些老人的生活一般都不太好。”
虽然五保老人有补贴,但身边缺人照料,有的老人行动不便,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甚至一年洗不上一次澡,生了病也扛着。
送完早饭,时针已指向9时。沈照琴匆匆扒了几口稀饭,就叫了辆车直奔县城的商城。
为了省钱,沈照琴经常到商城批发进货。“老人补贴就这点,我要省着用呀。”沈照琴一路跟批发商打着招呼,一圈扫货之后,沈照琴提着满满两大袋“战利品”。
为了让老人吃得放心,沈照琴在食堂门口腌了满满两大缸腌菜,还喂养了几头猪。
11时半,老人们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荤菜有酱三丁、椒盐带鱼,外加清炒白菜和一碗汤。窗口的黑板上写着老人这周的食谱,每天各不相同:接下来几天,老人可以吃到雪菜炒鸡、红烧鱼、韭菜炒蛋和肉嵌油球等荤菜。
“我们吃得饱、也吃得好。”老人张菊鸣对伙食很满意。
老人的幸福时光
“要是不住进敬老院,我可能活不到今天。”64岁的陈人延话音爽朗,面色红润。
曾住长生村的陈人延独自生活了许多年,连个亲戚也没有,前几年患了胆结石,两年前,他差点“一个人痛死在家里”。
当时面色蜡黄的陈人延住进敬老院后,沈照琴将他送到县人民医院全面检查身体,花了近两万元动了手术。出院后,护理人员又在床前精心服侍多日,“还特意给他订了牛奶,补充营养。”
现在,陈人延早已行动自如。有时,他还会主动去敬老院的厨房间帮忙干点零活,“洗洗菜什么的,我还能帮上忙。”陈人延说。
72岁的张菊鸣喜欢每天早晨起来健步走,“这里的生活,很惬意。吃饭、穿衣都有人管,不用自己操心。”
张菊鸣是干窑村的五保户,高中文化,喜欢到阅览室读书看报,“每天晚上看看新闻,听听戏曲。”
张菊鸣拉着记者去了他“家”:十几个平方米的房间,打扫得十分整洁。电视机里正在播放连续剧,“电扇和太阳能热水器,一样都不少。”张菊鸣摸着厚实的被褥说,“再冷,也睡得暖和。”
在敬老院生活了三年,张菊鸣身板也硬朗了。因为责任心强,他还被推选为膳食委员会委员,负责对食堂采购的食品进行验收。“验菜的台账,都是我记的。”张菊鸣很自得。
太阳出来了,老人们三三两两从房间里走出来,坐到走廊前晒太阳。温暖的阳光洒在每个人身上,有的正眯眼小憩,不远处的松柏,苍翠欲滴。
有个老人见沈照琴过来,提议她将院子里悬挂的灯笼擦洗一遍,“快过年了,要红红火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