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军是江西人,30岁,在永嘉做出租车司机,干这行已经有几年时间。
近日,阿军送完客人,途经永嘉瓯北楠江中路,正好碰上了一起车祸:一辆摩托车和一辆电瓶车相撞,摩托车上2个男青年受伤,电瓶车司机驾车逃离了现场。当时,2个受伤的男青年,一个受了点轻伤,一个腿断了,周边有多名围观的群众。
阿军驾车路过时,有群众拦下他的车,要求他把这2名伤者送到医院。当时,阿军有点犹豫,因为电瓶车司机跑了,他怕伤者以后会说是他撞伤他们的,到时有理也说不清。
见阿军犹豫不决,一个在附近开店的女店主告诉阿军说,你放心送他们去医院,我们这些人就住在附近,可以为你作证。
女店主的话让阿军吃了一颗定心丸。之后,阿军把2名伤者送到永嘉中医院,未收伤者车费。不过阿军说“:如果没有人作证,我还真担心被误会。”
有人做了好事被诬
和阿军相比,同样是做好事,在瑞安一家饭店做厨师的四川籍梁先生却有些懊恼。
去年12月10日,梁先生在瑞安市区玉海广场附近捡到一个包,里面没有钱,但有失主的身份证、通讯录、银行卡等证件。
梁先生通过包里的通讯录联系到失主的一个朋友,让他通知失主过来领走。但是失主与其朋友误以为梁先生是窃贼并报警。
民警调查之后放了梁先生,认定他是做了好事被误会了。
梁先生说,发生这样的事,心里真不是滋味。
这是社会信任感缺失
做好事最怕被误会,已成现实生活中一种奇特心理。调查结果显示:路遇陌生老人摔倒受伤,愿意上前扶一把的人中,相当一部分表示,最好现场能找个人作证,这样才能安心把老人送去医院。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老师徐旭东说:“这源于社会信任感的缺失。”
徐旭东认为,做好事反遭误解,被“倒打一耙”,这样的事情多了,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只会导致更多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采用袖手旁观的态度。许多人无端怀疑他人的良知和善行,不相信他人行为动机的善意和真诚,这是社会的悲哀。只有更多人坚信做好事是正义行为,才会形成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
浙江庭奎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庭奎律师说,万一做好事反被人误解、受人诬陷,除了要调整自己的心理,还可以通过和对方沟通,甚至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毕竟真相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