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周建桥。 |
省人大代表吴伟进。 |
省人大代表王利平。 |
省政协委员李昌祖。 |
徐彦 杨晓轩/摄 |
浙江在线01月17日讯
这些年来,杭城的主干道一拓再拓,然而汽车保有量也是一涨再涨。你有没有发现,当道路的平均车速一减再减,你起床上班的时间变得越来越早,而下班回家吃晚饭的时间总是一拖再拖。
有数据显示,2004年底,杭州全市私人汽车拥有量为23.3万辆,截至去年11月底,杭州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80多万辆,但每月仍新增1万多辆车子上路。
市民熟知的中河高架,似乎从建成通车开始,就似如鲠在喉,现在中河高架每小时平均车流量已接近5000辆,而最初设计的车流辆只有2200辆,尽管交警部门接二连三推出治堵措施,但效果却收效甚微。
前段时间,北京连续爆发大拥堵,急得北京市政府赶紧出台了《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规定北京市2011年小客车上牌量指标为24万个,并且每个月两万指标由摇号产生。
堵,实在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如何破解杭城的“堵局”,杭城治堵,需不需要一剂猛药。让我们来听听省“两会”代表、委员的声音。
不赞成收拥堵费,可提高市中心停车费
人物:省人大代表、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吴伟进
杭州堵车确实厉害。今天下午我还因为堵车发生了小刮擦,刚刚处理完回来。
我认为造成目前杭州交通拥堵,有软硬件两方面的原因。
从硬件上讲,私家车数量发展快于道路建设。
首先,要解决交通问题,城市轨道交通要形成网络。杭州的快速道路不成系统,道路建设也不够立体化,天桥、地下隧道太少,而电动车又太多,对交通影响很大;此外,杭州中心区的功能过于集中,拿医院来说,很多好的医院都集中在庆春路附近,庆春路能不堵吗?
从软件上讲,首先,在当下中国,虽然市场经济实行好多年,但计划经济影响仍未根除,简单地说就是办事效率低,同样办一件事情,在国外可能只要一趟两趟,国内就要跑十趟、二十趟。不单指政府,不少企事业单位也都是这样。
办事程序一复杂,平均到每个家庭和每个人的出行次数就会增多,这样就加重了交通拥堵。
另外一个软件问题就是公务配车太多,尤其是政府部门,稍微有点级别的干部都配车,即便他们退下来了,待遇还是基本不变。当然,交通拥堵还涉及到一个观念问题。在中国,大多数人都以有车为荣,好像没有车,就没有了社会地位。
所以要治堵,首先得改变观念,并尽量利用网络等新兴技术,提高办事效率。
可改变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有很多人说,杭州道路建设不够快,作为规划专家,我很清楚,杭州交通面积占城市用地的25%,即便是和发达国家比,也不算小,一般城市这一比例均在20%左右。你让杭州主城区内再建设道路,那整个城市都成了停车场了。所以在城市道路建设几近饱和的情况下,就要进行立体化建设,比如建设地铁等轨道交通,多建天桥和隧道,提高城市道路利用率。
我也不太赞同征收交通拥堵费,车辆进出再征收费用,那不是更拥堵?我建议提高市中心的停车费用。在悉尼等一些城市,市中心停车一天的费用,相当于普通工人日工资的两倍(记者注:2009年杭州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3947元,折算到天约为120元),所以在欧美一些城市,虽然人均车辆数已达0.7辆,基本人手一车,但往市中心上下班的人只有不到10%,因为很多人舍不得那停车费。
总之,交通拥堵问题是一个没有根的方程式,而且杭州现在所处的阶段,正是阵痛期,交通拥堵带来的烦恼,更是无法避免。
可实行错时上下班分解车流
人物:省人大代表、浙江广博集团董事长 王利平
我自己也开车,碰到堵车是经常事。对于大城市的拥堵,相信很多人都有体会。有一次订好机票去国外,从宁波市中心出发往机场赶飞机,原先只需要1个小时,结果碰上堵车,足足花了两个小时。最后飞机误点,国外没去成,连连向国外客户解释,人家却觉得我是在找借口。
交通拥堵已是大城市的通病,拥堵有各种原因,但有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比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习惯去买车,尽管私家车大大增加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但过分限制私家车发展,那也是不现实,我们还得从其他渠道想办法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首先要从规划上做文章,一个城市的规划,要区块化、功能化,比如市中心,就规划为单纯商业区,那么行政、住宅和其他功能单位就要少规划进去,举个例子,美国的洛杉矶,downtown(市中心)很小,周围都是卫星城,人们要去市中心,就得开车或坐地铁。
当然这样规划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我的观点是,政府的城市基础建设和交通规划,至少要考虑20年以上。
从当下看,我觉得要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政府可以在全社会提倡错时上下班,鼓励在家办公。
“soho”这个词,现在已经很热门,深圳市在《综合运输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为缓解交通拥堵,避开交通高峰时段出行,交通部门可以鼓励有关部门“远程办公”,允许办公人员一定比例在家工作。我觉得深圳的做法,值得浙江借鉴。
以我们广博为例,生产线上的工人因生产需要,错时上下班不太现实,但我们的设计部门,属于创意部门,可以鼓励他们延迟上班时间,在晚上上班,而我们的外贸部门,本来就和欧美国家打交道就有时差,错时上班正好。
我想,一个公司可以错时上下班,一个城市也可以协调,只是这需要政府大力来主导,有识之士一起推动,广大市民一起配合。
公交票价5毛 其余成本由政府买单
人物:省政协委员、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昌祖
浙江工业大学旁边,有个86路公交站点。早上,李昌祖都是乘着86路公交车,来学校上班。
十几年下来,李昌祖起床的时间,一年比一年早,因为杭州的路,一年比一年堵。起晚了,上班就要迟到。
李昌祖觉得,在杭州城区,就应该科学实施“公交优先”。他有一个建议,很实惠,老百姓肯定欢迎,那就是明确规定杭州公交车的票价为5毛钱。票价便宜,也是吸引大家都去坐公交车的办法之一。
杭州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公交优先”的战略。6年来,杭州城区的公共交通事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但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还是跟不上汽车保用量的增长。
李昌祖认为,在公交车和私家车两者间,应积极引导大家坐公交车。李昌祖提案的宗旨,就是怎样才能让大家选择坐公交出行,能够比较便利,比较快地到达想去的地方。
“治理城市拥堵,办法不能总往如何不让大家买车这个方向想,关键还是要靠政府引导,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既然公交车是政府给老百姓提供的服务产品,那就是公益性的,就不应该有经济目的。”
李昌祖认为,公交车的票价应定在5毛钱,其余的运行成本,不算在公交公司头上,而是由政府财政补贴。
这么做,解决的不是交通资源的紧缺矛盾,而是影响,并且试图去改变老百姓对交通行为的理念:“如果坐趟公交车才5毛钱,出门前,特别是要在早晚高峰出去,市民扳扳手指一算,坐公交车才5毛钱,开私家车肯定不止这个钱,还是坐公交车吧!”
老底子,马路上私家车还是稀奇货,大家出门都坐公交车,也蛮好的,但是现在,为什么有人不想坐了么?因为现在坐公交,会有一些不方便。
李昌祖提出,要确保乘客在高峰期,仍然能够“体面乘车”。除了降低公交车票价,还要开辟充足的公交车专用道,增加高峰期公交车的班次,合理规范行车路线和出车数量,特别是要避免单一路线过长的毛病。
年纳税5万元才有购车资格
人物:省政协委员周建桥
“造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私家车增长过快。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就要控制私家车的数量。”省政协委员周建桥的建议,很猛。
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周建桥只提了三个建议,但一个比一个“猛”。不过他一再强调,因为工作领域不同,他的提案可能会有些不专业,但他想尽一份力,提一点建议。
第一,限制不纳税的居民购车。你都不为国家纳税做贡献,还要买辆车,开到马路上添堵,给国家增加额外的负担,就不应该让这些人买车;
第二,限制公务员购车。现在出现了很多公务员购车的优惠政策,公务员的收入已经很可观了,很多公务员家庭一家三口人,却有好几辆私家车,实在不应该。
第三,提高购车门槛。只有企业或者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个人,才有购车资格。
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个人是什么概念?周建桥是这么解释的,买一辆20多万元的车,就要交四五万元的税。这些税,就可以看作是“年纳税5万元”。
周建桥说,也可以这么理解,如果你的年收入没有超过20万元,那就不要买车了,还不如打车,千万不要为面子去买车。
开一辆20多万元的车,一年保险要2万元,一年油费要1万元,加起来3万元。用这3万元来打出租车,一年也绰绰有余。出租车利用率高,你不乘坐,还有其他人来坐。私家车不开的时候,停在那里,就是一种浪费。
另外,周建桥还提到,现在大学生就业的趋势,就是集中朝城市进军,农村到城市务工的人,也越来越多。应该多关注乡镇工作岗位,提高乡镇工作报酬,提倡就地择业,从而把集中的压力,分散到乡镇,这就可以解决因人口过多而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