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13位委员走上发言席,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建言献策。
培养民营企业家纳入人才规划
省政协副主席、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代表省工商联发言,根据去年省工商联的调查,浙江有65.9%的企业家认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原因是人才缺乏。44.8%的企业家希望在引进、培养人才方面,政府施以援手。
浙江从不缺打下企业根基的创业者(也就是董事长),也不缺会做买卖的优秀商人,缺的是具备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职业经理人,也就是以CEO为代表的一批人。
这些年,浙商们在想方设法引才,但不仅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升缓慢,优秀人才的流失也厉害,形成目前的双缺局面:知识型的科研、管理人才缺,操作型的普通蓝领工人也缺。
徐冠巨说,让人才飞进浙江,老板们首先得转变两个观念:
从重视“货币资本”变为重视“智力资本”:企业手中的王牌,不是大把的钞票,而是核心人才。
从“人力资源”视角向“人力资本”视角转变:人才和煤、金属、生产原料不同,不是老板们想用就用、想不用就不用的资源,而是企业不可缺的核心竞争力。
转变观念后,浙商就该把企业有限的资源向最有价值的人才队伍倾斜。
人才来了,留不留得住?徐冠巨认为,这还需要政府出把力,比如帮企业建人才公寓。企业骨干人才在子女入学、福利保障、公共交通上碰到的难题,政府也得帮帮忙。
中国各个省市未来对人才的争夺将会白热化,浙江不仅要外出抢人才,也必须培养好自己的人。他认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养,该纳入浙江的人才规划。建议创办浙商学院,利用省内大学的力量,编写切合浙江本土实际的教材,让浙商们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到各个不同的班里去听课。
养老能否推广“倒按揭”
民建省委会副主委卢步东代表民建浙江省委会发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一个地区60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10%,就算进入老龄化社会。
依照这个标准,浙江早在1987年底就已老龄化。如今,有16.18%的浙江人是老人,高居全国第二;近几年,浙江老龄人口平均每年增加4.5%,这个速度比西方国家快了1倍;老年人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到15.21%。
浙江按照这个速度“老”下去,30年后,浙江将有1800万老年人,那时,每3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个超过60岁。
按国际惯例,有5%的老人,因多病或生活难以自理,需进养老院度晚年,这么算下来,浙江的养老院要为老人们准备38万张床,而现在,床位只有17.3万张。
浙江四成以上养老院是民办的,他们需要收养老费生存,而相当数量的老人并不宽裕。要价高了,住的人少;要价低了,服务又没法跟上。
卢步东说,“倒按揭”养老是个好办法。年轻时,攒钱按揭买房,到老了,再次把房子抵押给银行,银行或保险公司每月给老人一笔钱。抵押后,房主依然拥有居住权,直到去世。老人辞世后,他的房产被出售,卖房的钱用来偿还贷款本息,余款给继承人。
倒按揭1980年代中期问世,是美国新泽西州劳瑞山一家银行的发明,已风行西方国家十多年。
据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