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构建“四民四共”机制
努力打造创先争优党建优质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宁波市镇海区充分实践“思路共谋、任务共推、成效共评、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不断开拓活动新格局,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确保了创先争优活动取信于民、取得实效,努力成为党建优质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
一、立足民意,构建活动思路共谋机制。一是现场访谈收集民意。区主要领导和区直部门“一把手”每年安排一周左右时间,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进行蹲点调研,区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年下基层调研接访时间累计不少于60天,在活动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开始前,区委领导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还通过上门走访、现场调研、个别约谈等形式听取基层党员群众各方面意见、建议,摸排群众需求,完善活动方案。二是会议恳谈征求民意。在有关经济转型升级、全域城市化、生态文明建设、民生改善等重大政策出台前,由区委领导分别牵头召开民主恳谈会、专题座谈会、形势分析会等会议,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下级单位、服务对象和基层党员群众等参加,鼓励社会各界建言献策。三是在线网谈网罗民意。每月组织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通过网络在线交流、“民声快递·面对面”、接听“市民桥政府热线”、远程教育视频互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围绕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民生、服务基层的主题,开展在线访谈,与群众和网民面对面开展交流、听取民意、收集民情、汲取民智。活动开展以来,区委书记、区长先后4次做客镇海网络问政平台,批示网友合理化建议12条,已安排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在线网谈15次。
二、调动民力,构建活动任务共推机制。一是群建齐推进。在研究和部署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时,同步整体规划工青妇组织建设,大胆尝试多元化包容性组织模式,通过专题现场推进、阶段交流促进、考核奖励激进和“引、带、促、推、拓、扩”六字工作法,多措并举推动群建工作。截至目前,已新建基层工会491家,基本实现全区工会组织全覆盖,全区国有企业、已建党组织且符合建团条件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团率达到100%。二是服务齐协力。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组织各自优势,组织动员所联系的群众在服务民生、服务发展中发挥表率作用。如团区委动员和号召广大团员青年在本职岗位争先进、创一流,大力开展“青春助推转型升级行动”、“青春献计助转型”、“青工技能大比武”等活动80余次,收集各类金点子200余条。区科协组建农业实用技术讲师团、农业科技特派团队,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技下乡、科普惠农活动,争取到市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10余项,市级科技经费100多万元,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159次,培训人数6360人次。三是难题齐破解。由基层党组织牵头,联合辖区内“党员能人”、行业专家、熟悉社情民意的群众,深入开展组团式服务。如招宝山街道试行“四员四接待”制度,由“两代表一委员”、街道班子成员、医疗专家和职业推介顾问等轮流走访企业或在党员服务中心接待党员群众,已累计接待服务党员群众650余人次,帮助企业、群众化解问题160多个。骆驼街道成立6支网格化管理服务团队,并聘请专家提供智力支撑,每周至少三次到辖区进行走访,对本网格内的企业、群众实施全方位、动态性管理,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三、倾听民声,构建活动成效共评机制。一是践诺表现让群众评价。通过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群众监督评价机制,把承诺对象的争创目标、争创措施、进展情况及活动成果等,定期向群众、服务对象等公示,随时接受群众监督评议,承诺对象在年度党员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或年度考核等会议上,要对照承诺内容逐条陈述,接受党员、群众质询,对群众测评满意率低于80%的,在年底各类评先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二是整改情况靠群众监督。对未达到要求的承诺事项实行和公开点评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实行挂牌公示督办销号制度,按照挂牌公示、检查督办、办结销号、责任追究的步骤进行实施,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服务对象作为整改监督员,定期召开“听证会”听取整改汇报,凡是不按要求落实争整改措施或达不到整改要求的,一律“补课”。目前,全区已有3个基层党组织因整改措施、进度等不符合群众意愿而被进行效能追究。三是先进典型由群众推选。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在行动”征文、“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先进典型推荐、“我为创先争优活动献一策”金点子征集和“创先争优闪光言行”展示评选等主题活动,由基层群众“海推海选”出那些长期工作在一线、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体现新时期先进性的党组织和党员,利用镇海“先锋”电视频道,依托“党员风采”、“先锋经纬”等栏目,进行专题报道。目前共推选出基层特色做法20个,党组织和党员先进典型23个,正有计划进行宣传报道。
四、促进民生,构建活动资源共享机制。一是共享基层党建服务资源。全面开展村民服务中心“星级服务”创建活动,融合创先争优活动中对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构建量化式有形化的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将村干部服务内容细化成4大项26个指标,涵盖党务、公益事业、社情民意等多项事务,尤其是星级等次不搞“终身制”、群众满意率“一票否决制”,推动了基层组织和干部服务群众制度化、常态化。2010年,全区村干部为群众全程代理服务近6万件,收集梳理民情民意答复或办结率达100%,11个村党组织被区委组织部授予五星级服务等次,四星级、三星级分别达到18个和22个。二是共享基层党建干部资源。依托创先争优活动,在农村大力开展“干部强基”工程,对一些矛盾复杂村和经济薄弱村,选派区、镇(街道)机关和事业单位中优秀人员、后备干部、“退二线”干部到村派驻任职,目前有10名机关干部担任村书记。同时从规划、国土、城管、公安等部门,针对性选派8名机关干部脱产一年到村担任副书记。对一些无合适人选的村,在其他村挑选优秀致富能人、企业经营管理骨干异地任职,5个行政村实现了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三是共享基层党员人才资源。在农村党员中,物色有产业、有特长、有威信和愿意做群众工作的骨干党员为党员中心户、党员“老娘舅”,共培育56户党员中心户,并通过党员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党员群众共同致富;成立54个党员“老娘舅”工作室,选聘有威望的农村党员“老娘舅”256名,已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46起,信访案件明显下降。在社区党员中,精心挑选一批“党员能人”,建立街道、社区“党员能人库”,带动广大社区党员和热心群众提高服务水平、化解社会矛盾、参与文明创建和开展志愿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区300多名“党员能人”开展志愿服务1000多人次,为居民办好事、实事45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