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月17日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非常重要……”主持人刚说开始,罗卫红委员抢先在会上发言。今天上午,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专题座谈会举行,因为话题备受关注,现场一再出现抢话筒的场面。
转型升级中,企业如何作为?“转型升级,除推动传统的三大产业外,还应该大力发展‘四产’和‘五产’。”罗卫红进一步解释说,所谓“四产”和“五产”,即通过科技衍生出来的产业,以及与人密切相关的体育、文化和健康等有关的“人本产业”。列席会议的省政府参事何荣飞认为,广大中小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要走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新路子,推动块状经济向链状经济发展。
转型升级中,政府该怎么做?马云委员认为,各级政府要做实事,解决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就业和内需问题。朱土兴和刘国安委员则希望加大统筹协调区域力度,加强欠发达地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丽水接轨海西经济区。
转型升级不只是政府、企业的事,列席会议的三门县政协主席黄祥云认为,要注重发挥社会、文化的力量。施小琴委员提出,人民群众富起来了,但是光有钱不行,还需要一个精神文化家园。她说,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建议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争取打造一个浙江的“悉尼歌剧院”,使之成为城市的象征。汤有祥委员呼吁教育也要转型升级,要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改革,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到会听取发言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秘书长黄旭明主持会议,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委员发言。
浙江日报杭州1月17日讯“我们绝不能让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闫彦委员抢着举手发言,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还我们30年前那样清澈的水!”李水根委员直言“喝着现在的水,心有点凉”……
一个“水”字,牵动无数人的心。在今天上午举行的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水资源保护”专题座谈会上,委员们掀起了一阵阵令人动容、发人深省的“波澜”。
“浙江不仅缺水,而且是水质性缺水。”座谈会一开始,李玉柱委员第一个举手发言。他一口气列出一长串病因:重视了GDP,忽视了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环保监管不够有力……
“思想不重视,认识不到位,是最根本的病因所在。”王珂委员直言,“我觉得,山清水秀,就是检验一个地方科学发展状况的最直观标准。”
“人家都称赞我们浙江山清水秀,可我现在只能惭愧地告诉他们:浙江的山还可以,但水不秀。”杨肖娥委员说,水污染现象,在我省平原地区特别严重。“最主要是富营养化问题。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环境早已不堪重负。”
张跃进委员还谈到一个现象:现在水资源开发力度过大。如,到处都在搞湿地,结果很多原始湿地消失,生态系统无法自然修复,水环境恶化趋势更加难以遏制。
“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不能再重复。”刘胜欣委员认为,各级政府必须牢固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廖立生也认为,各地尤其是上游地区必须强化“保护环境也是发展”的理念,注意避免新开发带来新污染。
彭岳舜委员认为,保护水源,必须特别注意预防和减少农业、农村污染。同时,应尽快健全完善转移补偿机制,鼓励上游百姓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
沈琪芳委员提出的观点与众不同:“缓解水危机,还要转变观念,重视中水的开发利用。”
保护水资源,同样离不开公众参与。隗斌贤委员坦言,各地不能哪里有问题就掩盖到哪里,应该加强信息披露,吸引公众参与、监督水资源保护。“政府一手包办,做不好,也容易出问题。”
包陪庆委员深有感触地说:“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多开展爱护山水的活动,让大家在亲密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每一滴水。”
副省长毛光烈到会听取发言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陈艳华主持座谈会,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