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中午,省人大代表、中天集团董事长楼永良(右一)来到公司正在施工中的钱江苑一期工地,检查安置房的建筑质量。楼永良代表在“两会”上呼吁,保障性住房建设要合理配置,要重视其设计质量与建筑质量。徐斌 钟昊摄
浙江日报1月19日讯 五年来,我省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实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多种保障形式,解决59.2万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2011年,我省将新增廉租住房受益家庭1万户以上,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8万套、50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公共租赁住房5万套、3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30万户,其中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4.2万户。
——摘自吕祖善省长2011年1月16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嘉宾:
省人大代表、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
省人大代表、杭州市下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朱钟毅
省人大代表、杭州市下城区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朱雅仙
省人大代表、中天集团董事长楼永良
省政协委员、西湖区政协副主席蔡茜
省政协委员、绿都控股集团董事长邵法平
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张小蒂
百姓热盼
省人大代表、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说,2010年国家多箭齐发调控房价,基本遏制住了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但大多数老百姓的实际购买力离房价还有不小的距离,房子成为有钱人的投资品。
“居者有其屋,是最基本的民生福祉。房价居高不下,不利于大中城市吸引人才,不利于释放老百姓除住房外的其他消费需求,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应切实加快保障房的建设速度。”他说。
周德文的一席话说出了广大住房困难者的心声。“住在杭州网”上,有网友抱怨,经济适用房的建设速度太慢了,常常超过合同交房期。有时房子造好了路还没修好,买个经济适用房真是不容易。他希望政府又好又快地建设更多保障房。
江西籍来杭务工者小潘在报纸上看到,国家正在想方设法加快公租房建设,就盼着能早点住上公租房。在杭州一家园林公司上班的他每月收入有2000元左右,但房租开支需500多元,还只能租郊区的农民房,房子的功能设施和周围环境都很不如人意。
“听说我们外来打工的也能申请政府建的公租房,里面还有电视、网线和卫生间,很想早一天住上。”他说,就是不知道啥时能轮到他,因为外来打工的人实在太多了,这个数字少说也有100多万。
不仅外来务工者热盼保障房,一些在杭工作的白领也盼望着有机会能买到限价房之类的保障房。安徽人黄诗杰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杭州,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他的女友在一个社区医院当护士,两人的年收入也有15万元左右。尽管省了又省,但两人一年下来还是存不下多少钱,因为房租一年就要2万多元,再加上必不可少的生活、社交等开支,一年仅能存下五六万元。在杭州打拼4年多了,他们还是没能力出手买房。
这对年轻人的现状代表了多数都市小白领的实际状况:尽管收入不错,但相比高昂的房价,他们还是没有能力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最新消息说,2011年全国将兴建1000万套保障房,不知能不能覆盖到像我们这样的‘夹心层’?”黄诗杰充满期待地说。
2010年下半年举办的我省第17届房地产博览会上,首次出现了保障房的项目介绍,并传递出明确信号:我省保障房建设将大幅度提速。这,令许许多多无力购买商品房的“刚需”充满期待。
政府力推
与百姓对保障房的期盼相呼应的是,近几年我省加快了保障房建设力度,各地每年都有很大一批急需改善住房条件者住进了廉租房、公租房,或买到了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圆了住房梦。
2011年元旦到来之前,临海市民严根国一家高兴地搬进了崭新的廉租房。一起搬进新居的,还有该市39个困难户。他们的新家房租每月每平方米仅需一元钱。2010年临海市加大了保障房建设力度,首期建成192套、1万多平方米的“一元廉租房”,让许多住房困难家庭得以乔迁新居。
宁海创造性地推出的限价房,受到了百姓一致欢迎。该市两个星期前推出的首批92套限价房,半天之内即售罄。有条件购买这批限价房的人群主要为,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但又买不起商品房的宁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和特殊困难群体,即所谓的“夹心层”。符合规定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符合条件的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和优秀务工人员、引进人才、烈士遗属、退伍残疾军人、立功人员等,都可以申请入住。
住房保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省人大代表、杭州市下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朱钟毅说,他和部分省人大代表,先后四次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现场踏看等途径了解到,过去的一年里我省超额完成了各项保障房建设计划。“政府的努力使许许多多的住房困难家庭圆了住房梦,这使我们印象深刻。”
“不过,在住房保障方面,我们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朱钟毅说,从欧美等国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3500美元至5000美元之间时,就应该大规模为百姓提供保障房。目前,新加坡提供的公共住房已占该国住房总量的七成以上,老百姓住房条件得以大大改善。
在我省加快建设保障房的进程中,仍有一些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省人大代表、杭州市下城区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朱雅仙说,各地现有廉租房的地块安排过于集中,容易造成矛盾集中,给当地社区管理带来难度;保障性住房周边的配套实施总体上讲还是滞后的,这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省政协委员、西湖区政协副主席蔡茜认为,保障房尤其是拆迁安置房的建设供需脱节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部分拆迁户长期在外过渡不能得到如期安置。此外,拆迁安置房还存在建设工期长、质量不高、后续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完善。建议加强对已建成小区的物业管理,提高回迁户的生活品质。
民资跟进
目前,保障房的建设规模、速度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这是保障房建设中的主要矛盾。
省人大代表、中天集团董事长楼永良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快保障房建设进度。国家已经宣布2011年要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但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规划、征地、拆迁、建设资金落实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使得有些地方的保障房建设滞后于政府承诺的建设速度,让保障房成为“摘不到的桃子”。解决的办法之一便是,改变政府建设保障房大包大揽的做法,吸引更多的民营建筑商介入这一领域,这有利于解决政府建设资金紧张、效率不够高的问题。
对此,省政协委员、绿都控股集团董事长邵法平表示赞同。他认为,地方政府采取自己拆迁、自行开发保障房的建设模式,不仅周期较长、环节复杂,占用了政府很多的人力、物力,而且在建设过程中极易出现“房子建起来、某些官员出问题”的现象,有损政府清廉的形象。
他建议,政府一方面可以集中采购一部分商品房来供应给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户;另一方面,可以尝试推行代建制,让一些品牌好、有实力、资质高的开发商来代建,政府只需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如此,既保证了质量,又提高了效率。
记者了解到,杭州已经在探索保障房建设的新路子。该市规定,对民营资本投资建设公租房的,政府在税收减免、土地划拨、市政配套等规税规费等方面有扶持政策。杭州市建委的数据显示,目前杭州有12个公租房项目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已累计开工28万平方米,占该市全部27个面向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公租房项目的22%。
在杭州,一批民资投建的公租房正在加紧施工,或即将交付使用。杭州亿科置业有限公司在三墩镇建设的三墩外来务工人员公寓一期部分已结顶,元成经济合作社和智格经济合作社在下沙建设的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将于近日竣工,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在九堡镇建设的“江干科技经济园创业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的首期144套房源即将交付。
“公租房的建设规模还应该更大一些,速度还应该更快一些。”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张小蒂认为,国家规定将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用于补充城市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根据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核拨所需资金,但有些地方并未严格落实。应该对不落实规定的地方,给出惩罚性措施。同时,10%的比例还应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