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 |
仙居县开展“送温暖”惠民大行动
助推低收入农户创业致富
仙居县在“送温暖”惠民大行动中,针对低收入农户群体面广量大的实际,积极构建“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联接、农户创业”的帮扶机制,有效帮助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努力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一、全面调查摸底,选准帮扶对象。按照“需要帮、帮得起、扶得上”的原则,重点在全县人均年收入低于2500元、有一定生产能力和有创业增收愿望的低收入农户中排摸确定帮扶对象。村“两委”初定帮扶对象名单并公示,经乡镇(街道)审查确认后,报县委创先办和县农办登记造册并发放证件,帮扶对象凭证件享受有关帮扶政策。县乡两级建立低收入农户民情档案,详细记录低收入农户家庭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意向、帮扶目标等情况,利用低收入农户网络管理平台,实行“一户一表”式网上动态管理。经过排摸,该县已确定1.6万户低收入农户作为帮扶对象,并逐一明确了需要帮扶的项目。
二、实行上下联动,构建帮扶网络。一是党组织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组织县级机关单位、党建示范村、重点骨干企业党组织与全县158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结对,帮助结对村制订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发展计划,为结对村提供资金、人才、项目、信息等方面支持,帮助结对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兴办公益事业,改变落后面貌。二是机关干部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大力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活动,组织全县领导干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学校教师等与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明确每位帮扶干部每年走访低收入农户2次以上。开展“五送五解”活动,即送观念,破解思想守旧难题;送技术,破解无力致富难题;送项目,破解致富无门难题;送岗位,破解劳动就业难题;送资金,破解生活困难难题。三是农村党员责任组联系服务低收入农户。组建“和谐农村党员责任组”,对责任组内的低收入农户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政策宣传、创业带富、纠纷调处、新风弘扬、民情帮办、急难险重等方面的作用,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共为低收入农户落实各类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84万个。
三、坚持分类指导,搭建帮扶平台。一是搭建农业合作组织帮扶平台。引导种养殖大户等经营主体成立产业帮扶合作社,产前为低收入农户免费配送种畜、种禽、种苗等生产资料,产中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产后以保护价收购农产品,使低收入农户以发展种养殖业的方式实现增收。二是搭建来料加工帮扶平台。抽调科级领导干部和县管后备干部在义乌等地设立来料加工联络处,开展来料加工对接服务。通过来料加工经纪人,从义乌、温岭等地接收订单、引进材料,分发给低收入农户加工,低收入农户可足不出户赚取加工费。目前,已成功搭建包括工艺品、玩具、鞋业、服装等为主导产品的来料加工帮扶平台,为5300多名低收入农户提供来料加工,发放加工费共计8000多万元。三是搭建转移就业帮扶平台。在各乡镇(街道)成立转移就业服务站,与县内企业及仙居在外商会、驻外党组织相联接,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就业对接服务。同时对县内新增的环卫保洁、绿化养护、物业管理等公益性岗位,要求优先安排低收入农户就业。去年以来,全县已实现低收入农户就业转移6180人。四是搭建农业科技帮扶平台。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技服务团队,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农技帮扶。利用党校、农函大、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等培训资源,对低收入农户免费开展农业特色产业生产、“农家乐”经营、服装裁剪、服装干洗、小吃经营等方面的实用技能培训。通过努力,去年确定的低收入农户户均增收达2000多元。
四、强化考核激励,提高帮扶实效。一是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切实改善民生实施“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工程”的意见》和《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若干政策》,明确规定帮扶工作的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专门设立500万元低收入农户创业基金和1000万元的低收入农户创业专项贴息贷款额度,用于解决低收入农户创业中的资金需求,贴息由县政府负责。二是建立督查点评机制。将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作为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的主要内容,并以领导点评、群众评议、业绩公示等方式,督促帮扶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真履诺践诺。县委创先办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工作抽查、责任倒查、结对户评议、专项考察等方式,对结对帮扶情况进行督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机关单位评先评优、机关干部提拔使用、党员先锋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对帮扶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则通报批评,并计入干部个人档案。三是建立典型推动机制。开展“十佳帮扶组织”、“十佳帮带能手”、“十佳创业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通过事迹报告会、巡回宣讲、 “闪光言行”展示等形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发挥典型的示范效应,带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在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同时扩大创先争优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