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连”工作的背景及内涵
2、“双连”工作的内涵
“双连”的全称是“干部连民心、平安连万家”。
——干部连民心”即,通过实施以建立民情档案、定期民情调处、为民办事全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民工程”,推动干部重心下移,促进干部作风转变,面对面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平安连万家”即,通过开展“网格化管理、多元化服务”、建立重大村务“五步工作法”等工作,推动平安创建工作向基层末端延伸,形成基层平安综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的社会化联动新机制,努力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二、“双连”工作的具体做法
1、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区、乡、村、网格四级管理服务体系。
(一)合理划分网格,构建扁平化社会管理网络。 (二)认真组建团队,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服务。 (三)建立两级协会,整合各种社会力量。
(一)合理划分网格,构建扁平化社会管理网络。
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方便服务”的基本原则,根据村域、人口分布特点和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实际,以自然村落或相对集中居住区域为基础,以30-50户家庭为一个网格单位,将全区21个乡镇(街道)271个行政村共划分为2556个管理服务网格,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形成覆盖城乡、条块结合、纵向到底的区、乡、村、网格四级管理服务体系。
(二)认真组建团队,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服务。
按照“1+x”的模式组建网格服务团队,即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和谐促进员、若干名网格和谐志愿者。其中网格和谐促进员从本网格的村民代表、农村“五老人员”和治安积极分子中选拔,和谐志愿者则吸纳机关、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区)干部、农村社会“名望”人士、老党员、老干部以及所在地医院医生、学校教师、派出所民警等力量,共选配了2556名网格和谐促进员、8506名网格和谐志愿者。
(三)建立两级协会,整合各种社会力量。
按照“乡一级建总会,村一级建促进会”的思路,在全区21个乡镇(街道)、271个行政村、3个社区全部建立了乡、村两级“和谐平安促进会”。会长由乡、村主要领导兼任或由当地社会名望人士担任,会员由辖区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能人”、名望人士等组成。通过成立乡、村两级“和谐平安促进会”,广泛吸收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从而不断提高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2、深入开展“三民工程”,深化民情沟通和为民办事全程服务。
(一)建立民情档案知民情。(二)定期沟通民情解民忧。(三)推行全程服务办民事。
(一)建立民情档案知民情。
以“一村一册、一户一档、一事一表”为建档原则,组织网格和谐促进员、和谐志愿者逐村逐户开展村情民情调查,全面采集农户各项相关信息,共建立民情档案115390户。每位村民的姓名、年龄、家庭收入等常规内容,到技能特长、社会关系等内容,通过民情档案一目了然。同时,在村民小组、行政村、乡镇(街道)分别设立1名民情档案管理人员,实行村情民情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内容,确保村情、户情和事情信息齐全。
(二)定期沟通民情解民忧。
在全区组织开展“民情沟通日”活动,每月10日,乡村联动,乡镇干部服务关口前移,进村入户访民情,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求在乡镇一级可以解决的事项,必须限时解决,涉及问题复杂确实难以解决的,上报区“民情沟通日”办公室。每月20日,区乡联动,根据区“民情沟通日”办公室的汇总情况,由区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重心下移,配合乡镇共同化解疑难问题。为了保障干部精力到位,还规定每月10日、20日分别为乡镇(街道)和区级“无会日”。
(三)推行全程服务办民事。
坚持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把为民办事全程服务、解决实际问题贯穿于“三民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重点加强便民服务机构建设,在全区设立了21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297个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配备了538名专职工作人员。同时配备必要的服务设施,严格规范受理、承办、回复三个环节服务程序,对中心和代办点的工作人员、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承诺制度、监督制度等进栏上墙公开或制作成册发放到户,方便群众办事和咨询。
3、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双连”工作规范有序运作。
(一)建立平安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二)实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定期通报制度。 (三)推行重大村务决策“五步工作法”。
(一)建立平安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每个乡镇(街道)都要求建立平安建设联系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召集人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副召集人由副书记担任,成员由乡镇分管领导、责任片长、综治工作中心人员、驻村(社区)干部等组成。联席会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研究部署“网格化管理、多元化服务”、“三民工程”、平安建设等工作。
(二)实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定期通报制度。
区“双连”办坚持对全区“双连”重点工作每周一排,2010年共下发45期,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要求在下周一前上报,并及时汇总。同时,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力量进行现场督查,查找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通过加强督查和通报力度,促进工作开展,提升工作效能。
(三)推行重大村务决策“五步工作法”。
规定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村务事项,如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资产处置等,都要进行民主决策,并严格落实动议、审议、报审、民决、告知“五步工作法”进行民主决策。2010年,全区共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3312次,村民代表会议1889次,表决重大村务决策事项1401件,真正体现了群众的“自治”,有效防止因农村民主决策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
4、落实“四大要素”保障,推动“双连”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强化组织保障。(二)强化素质保障。(三)强化考核保障。(四)强化经费保障。
(一)强化组织保障。
在区级层面,成立了区“双连”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委、人大、政府、政协等7位区领导任副组长,并抽调人员成立专门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在乡镇层面,明确党(工)委书记是“双连”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副书记是具体责任人,驻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在网格层面,由区委组织部专门下发通知,在区级各单位和学校、乡镇卫生院等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动员,共有1421名区机关干部、335名医生、854名教师主动要求成为“网格和谐志愿者”。同时还出台政法部门联系片制度,组织公安干警、法官、律师等每月20日参加乡镇(街道)民情沟通日活动,协助做好纠纷调处等工作。
(二)强化素质保障。
针对一些网格和谐促进员、和谐志愿者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抽调组织部、政法委、司法局、信访局、行政服务中心等五个部门的业务骨干,组成“讲师团”,就如何做好矛盾纠纷化解、行政审批事项办理、建立民情档案和如何做好“双连”工作等内容,深入到21个乡镇(街道)巡回培训,有效提升了全体网格和谐促进员、和谐志愿者化解矛盾纠纷、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考核保障。
在区级层面,专门制定《衢江区“网格化管理、多元化服务”工作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纳入乡镇(街道)、部门综合争先考核和年度平安综治考核。在乡镇(街道)层面,强化对村一级的考核,把各村开展“双连”工作的成效列入村干部任期目标与年度工作考核,实现与村干部的经济报酬、政治荣誉、责任追究相挂钩,与网格和谐促进员的绩效奖励相挂钩。
(四)强化经费保障。
区里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安排288.2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网站平台建设、购买设备以及维护等费用支出,并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向网格和谐促进员、志愿者兑现奖励。同时各个乡镇(街道)也都克服困难,配套187.26万元,用于加强“三民工程”、“网格化管理、多元化服务”示范点建设,添置了电脑、资料柜、档案盒等必要的工作装备,并为每位网格服务团队成员配备“五个一”(一本簿、一张卡、一支笔、一个袋、一块牌),统一标识和工作要求,为促进“双连”工作顺利开展奠定物质基础。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取得的初步成效
1、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 2、社会力量进一步整合; 3、信息渠道进一步畅通; 4、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 5、攻坚克难能力进一步提高;6、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1、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
推行“双连”工作之前,村一级的社会管理和维稳责任主体是乡、村干部,一个村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但村干部一般只有五六人,由于村规模大、干部人数少,管理工作难以到边到角。推行“双连”工作后,网格服务团队成员直接联系到每位农户,对所在网格进行责任包干,强化了工作责任,传递了工作压力。群众有诉求,网格服务团队成员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可以解决的,就能马上得到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能及时反映到乡里、区里,避免了矛盾积压激化。
2、社会力量进一步整合。
一方面,有效整合了社会积极力量。通过组建乡、村两级和谐平安促进会,选配网格和谐促进员、和谐志愿者,广泛吸收村民代表、农村“五老人员”、社会“能人”等各种社会积极力量参与平安建设。这些社会人士从普通群众转变为综治维稳责任主体,进一步壮大了综治维稳队伍。另一方面,有效整合区级部门和有关单位力量。据统计,8506名网格和谐志愿者中,区乡干部、医生、教师、公安民警等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身份的人员占了40.2%,他们在走访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专长,了解民情、与民沟通、为民服务。通过开展“民情沟通日”活动,区领导和相关部门重心下移,采用“一站式”的办事模式,各级各部门力量整合,就地解决问题的合力进一步增强。
3、信息渠道进一步畅通。
网格服务团队定期走访群众,及时准确地掌握了最真、最实、最新的民情,村里大小事,只要群众有想法和建议,都可以直接向联系网络员反映。每月10日、20日的“民情沟通日”活动,干部面对面倾听群众意见,最大限度集中民智民慧,拓宽了社情民意搜集渠道。由于对各类社会问题和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使大量的问题在基层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基层“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4、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
通过实施“三民工程”,进一步规范和健全了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五步工作法”、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村干部创业承诺和辞职承诺等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大大激发基层民主的生机活力。在去年的村规模调整工作中,全区由原来的506个村撤并为271个村,减少235个,调减幅度达46.4%。但并没有因为村规模合并、利益格局调整引发大的社会稳定问题,整个过程平稳有序,这也得益于扎实的基层基础工作。
5、攻坚克难能力进一步提高。
“双连”工作与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村级综治工作站、调解治保组织等基层综治组织实现工作联动,基层维稳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010年,全区共排查矛盾纠纷4526件,调处成功4421件,调处成功率为97.7%;60件疑难信访积案已结案52件,承诺息访46件,化解率为86.6%,高出省定标准26.6个百分点。信访总量、赴省信访、赴京信访数量持续下降,全年共受理信访2637件,同比下降16.3%,赴京上访24批30人次,批次、人次分别下降40%和56.5%,去省上访39批76人次,批次、人次分别下降47.3%和66%。去年3月份,我区再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区”,连续第五年获得了这一荣誉,实现平安创建“五连冠”,且综合排名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从上一年度的第53位上升至第14位,前移39位。同时,着力解决了衢州铀业公司信访问题、云溪中心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一批疑难复杂问题,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6、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双连”工作的推进,使区乡两级干部更多地把工作注意力、着力点投放到基层第一线,点对点、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服务。通过建立民情档案——集智于民,通过定期沟通民情——还权于民,通过为民办事全程服务——取信于民,真正实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调处、困难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培养,彻底改变群众对区乡干部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不良印象,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