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浙江网2月28日讯(杭州市公安消防支队)杭州市的清河坊、南宋御街、大兜路等历史街区,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人,是杭州的旅游名片。历史街区上的古建筑,也成为杭州历史的一个缩影。在杭州的历史上,历史街区众多的建筑大都毁于火灾,今天幸存下来的绝大多数古建筑也历经过火劫。
究其原因,大部分历史街区都有连片成群的建筑群落,人员居住相对密集,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设施匮乏、管理和使用体制不顺,这些都给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杭州支队李莉副支队长介绍说:“目前,省内外没有相关历史街区火灾隐患的成功整治经验可以借鉴,而且整治必须保留古街厚重的历史文化,给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整治带来了难度。”
历史街区建筑大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耐火性能极差。南宋御街建筑群为例,8处文物建筑中砖木结构就有5 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建筑面积达70%以上。而且有房屋木质的楼梯宽度不足1m,坡度达到60°,有些房屋之间的间隔也只有4至5米左右,消防车根本开不进去。
因此,发生火灾后在确保人员疏散、结构完整等安全目标外,还要尽量维护其特有的价值,难度相当大。
谈到消防社区如何实现防范“零漏洞”时,清河坊社区的相关人员告诉笔者,社区专门建立了一支以党员巡逻队为主的“119安全巡查队”,义务担任起消防监督员一职,负责历史街区及周边小区的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灾扑救等工作,成为了当代的“敲更人”。在巡逻队成立的一年多时间里,社区所辖范围内至今未发生一起消防安全事故。
同时,杭州消防人也紧抓把握“恢复老城历史街区尺度空间、控制建筑物的形体和规模、延续街区内的传统风貌、格局和空间形态”的原则,创新杭城历史文化街区综合保护和有机更新工程整治手段,一砖一瓦砌起了历史古街的“防火墙”。
为解决清河坊历史街区和南宋御街室内外消防水源不足的状况,杭州支队沿街增设室外消火栓及消防卷盘。在原有4只室外消火栓的基础上,分别在清河坊华光巷口、中太平巷口、主街中央176-178号之间、祠堂巷口等处增加了7只室外消火栓,使街区内的建筑都处于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之内。
以前,长460米的河坊街街内的木结构建筑物,很多都为餐饮场所,增加了火灾隐患。相关部门及时调整河坊街经营业态,将餐饮场所全部调整到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为主的高银街上,从根本上降低街区的火灾危险性。
“管理处制定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火灾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明确规定了街区商户用电、动用明火、物业装修和火灾处置等内容。并制定完善了管委会干部职工、沿街商户法人代表和从业人员的全年消防安全培训计划。”清河坊历史街区管理办公室消防安全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对笔者说。
古街区历史悠久,承载着杭州的历史,积淀着文化的印迹。历史街区的消防安全关系到文物古建筑的生死存亡。
据悉,“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和危旧房改善领导小组”将于近日成立。领导小组致力于杭州历史文化街区的安全保护,尤其是消防设计、规划、保护工作,从古建筑物的深度内涵上寻求消防安全突破,使更多的人能从历史古街中,体会到当时的文化背景,看到人类进步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