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3月18日讯缙云陈华诊所医生陈华的手机从不关机,这样,患者能随时找到他。
记者采访陈华时,他被急促的电话声打断:50公里外的松阳,一个家庭贫困的病危患者等待诊治。陈华急忙赶去,直到晚上12时多,才开车回到家。这种辛苦对陈华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多作奉献。”从最初履行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到如今将扶贫济困作为毕生追求,陈华的这个心愿一直都没有改变。
医者常怀仁者心
最近,记者在缙云实验教育集团新碧校区,见到了天真可爱的八年级学生虞翔宇,多年的血友病让他走路有点蹒跚。但对小翔宇来说,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小孩5岁时被查出患血友病,去了许多大医院,花光家里5万元积蓄后还没治好,当时全家都绝望了。”回忆陪孩子看病的经历,小翔宇的父亲虞家东心里十分辛酸。
后来虞家东听说了陈华医生,就带上东拼西凑的5000元来看病。一个月,两个月,陈华医生的悉心医护,缓解了孩子的疼痛,但5000元很快花完了。
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陈华医生就减免了以后的医药费。孩子在陈华医生的诊所住院一年半,症状有所缓解,又开始了学习生活。虞家东说,“孩子出院了,医疗费至少也得花三四万元,我坚持要打欠条,陈华夫妇坚决不让。现在孩子每年还去陈医生那里拿几次药,每次陈医生不但不收我的药费,还给我回来的车费。这么好的医生,我现在没有能力报答,只能等孩子长大、家境好转了再报答。”
缙云壶镇镇明新村74岁的村民卢宝瑞对陈华医生也是心存感激。
“2009年9月,我被查出患了严重肺气肿,做了两次大手术,家里负债3万元。后来身体一直不舒服,实在受不了了,可家里又没有钱,听说陈华医师的诊所可以减免一部分医药费,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从去年1月至今,我每月都去陈医生诊所拿药,没有钱,陈医生就免了我的医药费。我的病要彻底治愈不可能了,但他配制的中药可以减轻痛苦,我晚上不再因胸闷而彻夜不眠。”卢宝瑞激动地说。
在壶镇镇和睦村的应子云家,在东方镇新沈度村的郑祝芬家,记者听到一个又一个有关陈华医生为贫困病人减免医药费的故事……
诊所里的秘密
在陈华诊所后面,摆放着20多个煤炉,上面放着一个个用来熬药的药罐。诊所煎药师陈晓雨说,诊所已经买了自动熬药的进口设备,但是经过对比发现,机器熬出来的汤药没有炭火熬出来的疗效好,因此陈华依然沿用古法熬药,并聘请了两位煎药师,从2003年开办诊所至今,他每年要多支出几万元费用。
诊所有两个三层的仓库,是专门用来放中草药的。陈华说,仙居、缙云有得天独厚的中草药资源。一到春夏,如果不是一大早就有患者来,他就会去山上采集草药。因为经常上山挖草药,陈华的手和常年劳作的老农一样,老茧的缝隙内怎么也洗不掉泥土的痕迹。
“许多草药都是自己采的,这样节省治疗成本,可以为贫困患者减免医药费。”陈华说。
在陈华诊所的病历档案里,妻子蒋彩英拿出一箱特殊病例,病历上没有诊所的盖章。蒋彩英说,这些都是陈华为经济困难的患者免费治疗的。仅2009年、2010两年,就为130多人减免医药费17万元。病例上清晰的一笔一划,记录着陈华对患者的关爱。
一座医院的感动
“在几十年行医过程中,看到最多的,就是人生中最痛苦的疾病和最窘迫的贫穷,很多山里的乡亲都付不起医药费。”陈华说,“一直以来,自己为患者免费送医送药,为什么不兴办一所更大的医院,将以前的很多做法规范化、制度化,让更多贫穷的人能够看得起病呢?”2004年,陈华萌生了兴建扶贫医院的想法。
妻子说,如果陈华愿意,只要在杭州开个小门诊,也能赚个盆满钵满。但陈华没有那样做,而是依然在缙云这个欠发达县行医,他觉得只有在生活困难的老百姓身边,才是名副其实的扶贫。
“扶贫医院,是我一直的职业理想和追求。”陈华说。
他和妻子、儿女,放弃了原本舒适的生活,为此奔波劳碌。陈华立志要建设一座服务于老百姓、惠及低收入人群的扶贫医院,一个新的征程又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