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讯 在刚刚结束的余姚市阳明街道北郊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中,28岁的大学生“村官”鲁炎锋不负众望,当选为新一届村委会主任,余姚市本次村委会集中换届以来的首位大学生“村官”主任由此诞生。
最新统计显示,至昨天,在村级组织集中换届选举中,余姚市229名在岗大学生“村官”中,有74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占总数的32.73%,其中52名为首次入选村“两委”班子的“新人”。这一数字目前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
“村班子‘新人’涌现,表明大学生‘村官’们逐渐完成从‘旁观者’到‘群众贴心人’的能力升级,也证明党委政府多年来倾注的心血得到了丰厚回报。”余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丁晓芳说。作为全省较早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先行地,近年来,余姚市积极出台政策,强化激励保障和引导,并通过老支书、老主任的传帮带,强化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培养。在余姚,每月一次向市管干部开放的姚江论坛,同样为大学生“村官”敞开大门。该市还在全国率先建立大学生村官网、远程教育等平台,大力宣传大学生“村官”典型的成长历程,引导他们安心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目前,该市三分之二以上大学生“村官”已成为中共党员。
3年前,因为对大山的依恋,农家大学生黄文芳从外贸岗位回到革命老区,在梁弄镇白水冲村先后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团支部书记、妇委会主任等职。“我要经营这片大山。”她说。今年,黄文芳经历了与本地老资历村干部平等参与竞争的考验,通过竞职演说等环节,被村民们选入村委会班子。
“我要做一只打不死的‘小强’。”梁弄镇后陈村大学生“村官”沈李利的语调平实而坚定。作为宁波大市最早一批到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沈李利2008年就当选为村党总支委员,去年任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在后陈村5年的跌打滚爬中,她去掉了身上的书生气,成为一名做群众工作的行家。3月23日,在后陈村党员大会上,经全体党员投票选举,她被推选为梁弄镇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可喜的转型
在全省村级组织集中换届中,余姚52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并以74人的总人数和三成多的比例,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这表明,余姚年轻“村官”们经过农村的多年磨砺后,已实现从“大学生”到“党的农村事业接班人”的转型。这一成果,不仅可喜可贺,而且其意义十分深远。
首先是破解了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难题。农村工作艰苦,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又十分繁重,急需一大批能够引领群众创业致富的有为青年。但村干部尤其是村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现象较为突出。在组织的视野中,适合担任村干部,而本人也愿意到村工作的后备人选比较少。转型后的大学生“村官”们成为了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重要生力军。
其次是破解了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大学生“村官”流动频繁,是困扰各级组织的难题。为了破除大学生“村官”的跳板心态,近年来,我市通过政策上倾斜、多岗锻炼等途径,让“村官”们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出。事实证明,多年的政策引导已经开始发挥累积效应,一大批大学生愿意“沉”在农村,实现了从“局外人”到“群众贴心人”、从“跳板”到“职业理想”的升华。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新农村建设为有为青年提供了纵横驰骋的舞台,只要我们政策正确,措施有力,一定会有更多的大学生走向农村,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